在歷史悠久的中國文化當中,成語作為古人智慧的結晶、漢語言中的精華,有著言近旨遠、形象生動的獨有特點。而成語故事更是集深厚的歷史底蘊與強烈的文學色彩于一體,以其內涵深刻,妙趣無窮,真實地再現了一段段傳奇往事和歷史遺痕。
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于現代漢語。其中有古書上的成句,也有從古人文章中壓縮而成的詞組,還有來自人民口里常說的習用語。有些意義從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從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別是典故性的。如“汗牛充棟”、“虎踞龍蟠”、“東山再起”、“草木皆兵”之類,在漢語成語里占有一定的比例。漢語歷史悠久,成語特別多,這也是漢語的一個特點。
成語是一種現成的話,跟習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最主要的一點是習用語和諺語是口語性質的,成語大都出自書面,屬于文語性質的。其次在語言形式上,成語幾乎都是約定俗成的四字結構,字面不能隨意更換,而習用語和諺語總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個字。
成語有如下特點:①結構的相對定型性。②意義的整體性。③時間和空間的習用性。④形成的歷史性。⑤內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成語故事詳細敘述了每一條成語的來歷以及蘊含在其中的種種或有趣、或感人、或啟迪智慧、或感悟人生的故事。閱讀這些故事,可以了解歷史、通達事理、學習知識、積累優美的語言素材。可以說,學習成語是青少年學習中國文化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