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側河床的泥土再次震動,比上一次更短促,像是某種機械在深處抽搐。陳啟銘立刻抬手,止住正要向前推進的戰士。他蹲下,手掌貼地,指尖只觸到一層濕冷的震顫,無規律,無方向。
“不是活人?!彼f,“是殘壓釋放?!?
工兵迅速上前,將探桿插入封堵點周圍的泥層。三根探桿依次深入,觸底后無空響,桿身未見彎曲。最后一根抽出時,尖端沾著暗黃色黏液,略帶腥臭。
“下面是實心的,”工兵低聲報告,“但有滲液,像是管道破裂。”
陳啟銘點頭,下令停止掘進。他轉身對身后的突擊隊組長道:“分四組,從倒木區開始,逐具清查尸體,重點找軍官和隨身有金屬物件的?!?
戰士們散開。泥水中橫陳的尸體大多已僵硬,部分被彈片撕裂,內臟外露。有人用刺刀挑開日軍軍服翻檢,有人掰開緊握的指縫查看是否藏有紙條。一名戰士在西側老獵道邊緣的倒木下拖出一具尸體,此人穿著普通士兵裝束,但腰間皮帶明顯加厚。他正要剪開皮帶,忽然發現內層縫線處有輕微凸起。
他停下動作,招手示意通訊員過來。
通訊員蹲下,用匕首小心劃開縫線,取出一個三寸長的金屬盒,表面無標識,僅在側面有一道細如發絲的接縫。他剛捏住盒子,盒體突然發出極輕微的蜂鳴,持續不到半秒,隨即恢復寂靜。
“有反應!”通訊員立刻后退兩步,將盒子放在地上,用步槍槍管輕輕撥動。
蜂鳴未再響起。
消息迅速傳到陳啟銘處。他快步走來,蹲在盒子旁觀察片刻,下令:“封鎖十米范圍,非技術人員撤離。張猛,你帶兩個人,持武器警戒四周,防止有人靠近?!?
張猛提刀上前,站在盒子側后方,目光掃視周圍灌木與彈坑。幾名戰士用沙袋圍出隔離區,將盒子置于中央。
“通訊員,”陳啟銘低聲命令,“用絕緣布包三層,再用木箱盛放,立刻送往技術棚。路上不準打開,不準碰撞,不準靠近火源?!?
通訊員點頭,動作極緩地將盒子裹好,放入準備好的木箱中,由兩名戰士抬著,沿戰壕向后方技術棚移動。
趙鴻志正在棚內整理繳獲的零件。他聽見腳步聲抬頭,見木箱被抬進來,立刻讓所有人退出棚外。他戴上手套,用鑷子夾起絕緣布一角,緩緩打開。
金屬盒顯露出來。
他用放大鏡觀察接縫,發現盒蓋邊緣刻著極小的字樣:“關東軍科學研究所·絕密”。底部還有一行編號:Q-7-13。
趙鴻志呼吸微滯。他取出測磁儀,貼近盒體,指針輕微擺動。
“有磁鎖?!彼哉Z,“需要特定電流觸發。”
他翻出繳獲的便攜發電機,接上可調電阻,將輸出電壓調至0.6伏,用導線連接盒體兩側預留的觸點。導線剛接觸,盒體“咔”地一聲輕響,接縫處彈開一道縫隙。
趙鴻志屏息,用鑷子輕輕掀開盒蓋。
內層是雙層結構。上層為微型膠卷筒,下層為紙質文件夾。他先取出膠卷,在燈光下對著放大鏡查看。圖像為多組曲線圖,標注日文術語:“氣溶膠擴散速率”“神經突觸抑制閾值”“暴露時間-致死率對照表”。
他翻到文件夾,翻開第一頁,標題為《新型神經毒劑“灰霧”第三階段實驗報告》,落款單位為“第七三一部隊附屬化學研究組”。
紙張邊緣有燒灼痕跡,顯然曾試圖銷毀。
趙鴻志合上文件,迅速取出筆記本,抄錄關鍵數據。他注意到最后一頁夾著一張未寄出的通信草稿,內容為:“華北前線部隊已完成防毒面具升級,新濾芯可抵御‘灰霧’濃度達0.3mg/m3,建議在雨季前完成全編制配發?!?
他合上筆記本,將文件與膠卷重新封入盒子,用蠟密封。
此時,陳啟銘走進技術棚。
“查清楚了?”他問。
趙鴻志點頭:“是七三一部隊的毒氣研發資料,代號‘灰霧’。從數據看,這種毒劑可通過呼吸道迅速致癱,三分鐘內喪失行動能力,十分鐘致死。日軍已在前線部隊配發專用防毒裝備。”
陳啟銘眼神未變,但手指在桌沿輕輕敲了兩下。
“有沒有應對方案?”
“目前沒有現成解藥,但根據濾芯升級信息,可以反向推導其化學成分。我需要時間分析?!?
“多久?”
“至少三天。而且需要更多樣本數據?!?
陳啟銘沉默片刻,轉身下令:“從現在起,所有繳獲物品必須逐件登記。張猛!”
張猛應聲進來。
“你帶人把戰場再清一遍,尤其是軍官尸體和通信兵隨身物品,任何帶編號、印章或電子元件的,一律上交。”
張猛領命而去。
兩小時后,一名戰士送來一臺日軍無線電發報機,型號罕見,帶短波頻段,電池倉為空。
“在一名通信兵尸體旁找到的,”戰士說,“他手里還攥著密碼本?!?
陳啟銘接過密碼本,翻開,內頁為標準日文軍用密碼,但其中幾頁被鉛筆標注了額外符號,集中在“118.5”附近頻率。
他將發報機遞給趙鴻志:“能修嗎?”
趙鴻志檢查接口與線路,點頭:“電池換了就能用。但這不是普通電臺,它有反向監聽功能,如果日軍使用同一頻率,我們可以接入他們的通信網。”
“風險?”
“如果他們正在監聽這個頻道,我們一開機就會暴露位置。”
陳啟銘盯著發報機良久,下令:“封存。盒子和電臺都由趙鴻志保管,加雙鎖。沒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操作。”
當晚,臨時指揮部召開緊急碰頭會。
陳啟銘將文件內容簡要通報,要求趙鴻志盡快完成資料復制,同時著手研究防御方案。張猛被命令加強夜間防化警戒,所有哨位配發濕布口罩,發現異常氣味立即鳴槍示警。
會議結束前,趙鴻志忽然開口:“那臺發報機……我檢查時發現,頻率盤上的刻度有刮痕,集中在118.5kHz。不是磨損,是反復調頻留下的?!?
陳啟銘抬眼。
“說明他們常用這個頻率。”
“也可能是陷阱?!标悊懻f。
“但如果我們能監聽,就能知道他們是否準備使用‘灰霧’。”
帳篷內一時寂靜。
陳啟銘站起身,走到地圖前,手指劃過日軍可能的補給路線。
“明天,把所有繳獲物資清點完畢。文件備份完成后,原件送往后方情報組。電臺……暫時不動?!?
他回頭看向趙鴻志:“你有把握在不暴露的情況下接入監聽?”
“有,但需要一臺低功率信號中繼器,避免主臺發射過強?!?
“能做出來嗎?”
“能。只要能找到合適的晶體管?!?
陳啟銘點頭:“給你兩天時間。張猛,你明天帶人去附近廢棄據點搜查,找電子零件和電池。”
兩人領命。
會議結束,戰士們陸續離開。
趙鴻志回到技術棚,再次打開文件箱。他取出那張通信草稿,對著燈光細看。紙張背面有一道極細的折痕,像是曾被折疊塞入信封。
他用鑷子輕輕展開,在右下角發現一行幾乎看不見的鉛筆字:“樣本已隨特遣組移交前線,預計明晨抵達黑嶺溝東站?!?
他猛地抬頭。
黑嶺溝東站,距此不足二十公里。
他抓起手電,沖出帳篷。
陳啟銘剛脫下外衣,聽見急促腳步聲。
趙鴻志沖進來,手里舉著那張紙。
“他們不是來銷毀資料的?!彼穆曇魤旱煤艿?,“他們是來接收毒氣樣本的。明天早上,就會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