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張輔:我那不成器的三弟,是總司令?
- 朱棣:我家老四,在搞工業(yè)革命?
- 漏屋逢夜雨
- 2258字
- 2025-07-02 20:50:01
“諸位,這里便是我瓊州海關(guān)了,此處便是簽證辦理窗口!”
“另外諸位遠來,在下需得提醒一句,我島上禁止攜帶槍支刀具,若有攜帶,可順道托管!”
瓊州島,瓊山海關(guān)處,吳楷將眾人領(lǐng)到了辦事窗口,又回頭交代了一句。
此言一出,卻引起張輔一陣不滿道:“禁止帶刀,若是有刺客怎么辦?”
要說這次皇帝雖是微服私訪,可終究他負責護衛(wèi)老爺子的安全。
若是刀槍都給收了,萬一出了事情,難道叫他們空手上前搏命?
可他這話說完,吳楷還沒回話,便聽前方傳來一陣嗤笑之聲,只見一個衣著華貴的中年人回頭看向幾人笑道:
“外地來的吧?還帶刀?都什么時代了,現(xiàn)在刺殺都是用槍!”
“再者,瓊州自有警衛(wèi)在,安全得很,你當這里還是大明境內(nèi),到處都是賊啊?”
“放心吧,把刀留在這里,來日還你,瓊州街上嚴禁帶刀,你若真帶進去,還要罰款哩!”
“這......”聽說帶刀要罰款,張輔便一陣猶豫,不由看向了朱棣。
而朱棣的注意力顯然不在此處,而是頗為和善的看向士子道:
“那依這位先生所言,瓊州境內(nèi)百姓莫非都不使用鐵器不成?”
中年人見他舉止有禮,索性收了那副看鄉(xiāng)巴佬的神情,解釋道:
“若說鐵器,現(xiàn)在也都少用了,在島上居民大多都用不銹鋼刀,那可比你們這些刀好上不知多少!”
“然則這是居民所用,若是外地人來,那是一律不準帶刀的。”
“你可以在離去之時買上一把當做紀念,但在境內(nèi),沒有身份證,帶刀便要罰款。”
朱棣聽到不銹鋼三個字,頓覺一陣疑惑,又聽此言,不由皺眉道:
“可是咱聽說這瓊州之地,到處都是黎民,彼等茹毛飲血,頗為兇殘。”
“便是瓊州有警衛(wèi)防賊,若是遇到了黎民作亂,又當如何防衛(wèi)?”
黎民乃是瓊州本土夷人,乃是百越分支,有數(shù)十萬之多,在瓊州納入大明統(tǒng)治之后,便大量遷居到了瓊州南部。
可終究是兩個種類,故而瓊州島上黎漢沖突尤為嚴重,自元以來,幾乎每三年就會有一次暴動。
每一次都要調(diào)動大軍平叛,讓統(tǒng)治者不厭其煩,但又沒辦法解決矛盾。
此時朱棣看到中年人言說瓊州安全,第一反應(yīng)就是黎民的威脅,難道上百年都沒解決的問題,被他老四解決了?
不過他這一問,中年人卻又是搖頭一笑道:“老哥我看你年紀也不小了,見識卻短!”
“大膽!”見中年人稱兄道弟,侯顯總算看不過去,直呼出聲!
可他聲音尖細,一出聲就引起了眾人注意,朱棣自是不悅,等了侯顯一眼道:“要你多嘴?”
因他本來就不喜太監(jiān)擅權(quán),故永樂一朝基本上沒啥有權(quán)有勢的大太監(jiān)。
若非需要侯顯伺候起居,他甚至連太監(jiān)都不想帶過來!
現(xiàn)在他正想了解瓊州現(xiàn)狀,你一個太監(jiān)又來說摻和什么?
怒斥了侯顯一番之后,他又看向中年人笑道:“老弟你繼續(xù)說!”
侯顯見狀,自覺委屈,只得退到一邊,中年人見狀便是好笑道:
“還是老哥你啊,不過我方才并非亂說,因是現(xiàn)在這瓊州并無黎民。”
“自六年前改土之后,黎民便成了我瓊州族類,現(xiàn)在都叫黎族老鄉(xiāng)。”
“老一代那些確實脾氣暴躁,可新一代大多都學漢言說漢話,只要你不惹人家,人家何必惹你?”
“哦?這么說來,瓊王在這瓊州,竟然還對異族施王化?”這時楊榮來了興趣。
若說朱棣感興趣的是軍事和經(jīng)濟,那他這個讀書人感興趣的就是教育了。
畢竟,教書育人,化育夷越在儒家傳統(tǒng)觀念之中乃是至偉之功,讀書人誰不想教化夷越名留青史啊!
可他一問,中年人便來了精神道:“這個你還別說,我最佩服瓊王殿下的就是一點,島上無論黎漢,皆是一視同仁,皆要普及義務(wù)教育!”
“就是有一點不好,要受教育,需得本地戶籍,你說像咱這些外地人,誰不想在這里讀書?”
“可沒辦法,要想移居瓊州,需得繳納本地社保,我這已經(jīng)交了五年,還有五年要交哩!”
說到此處,中年人卻又像是想起了什么開心的事:“不過五年也不長,我那兩個兒子大的四歲,小的兩歲,在等五年也能上個小學!”
“等到了那個時候,咱也算是瓊州人,回鄉(xiāng)說話,誰不高看咱一等......”
他也是個健談的,提起話頭便是滔滔不絕,朱棣等人聽著,卻是越聽越不是滋味。
要說在大明朝,地位最高的百姓,無異于京城百姓,各地富商誰不想往京城跑?
可到了這瓊州島上,一路行來,卻發(fā)現(xiàn)幾乎每個人都極為向往瓊州,好似若能得到瓊州戶籍,便連神仙都不換一般。
這瓊州為何如此吸引這些人?朱棣很不理解,瓊州不是貧苦之地么?
他這次本來是來教育兒子,順道看看老四朱高燨苦逼日常的。
結(jié)果來了此地,卻人人都在說瓊州的好,這屬實讓他心中滿是疑惑。
這邊剛想詢問,卻見隊伍已經(jīng)排到了他們,中年人也取到了窗口辦理。
只見里面坐著幾個形貌姣好的姑娘,中年人剛一到窗口,姑娘就問道:“姓名,籍貫,來干什么的?”
中年人急忙答道:“我叫周逸塵,浙江溫州瑞安人士,前來行商!”
“護照有么!”聽到周逸塵前來行商,姑娘抬起頭來看向了他。
“有的有的!”周逸塵連忙取出一個小本本遞上。
就見姑娘看了一眼,隨后交出了一張白紙道:“填一下入境表就行了!下一位!”
周逸塵的下一位便是張輔,見得前面辦理,他一道窗口就昂首道:
“吾名張輔,河南祥符人,前來訪友!”
也不怪他如此作態(tài),實際上此時的張輔有資格如此囂張。
畢竟他爹乃是靖難之役中第一戰(zhàn)功的張玉,到了他這里,屢立戰(zhàn)功,堪稱當世第一名將。
乃是大明朝現(xiàn)任榮祿大夫、右柱國、堂堂英國公。
故張輔之名在大明不說如雷貫耳,說出去也鮮有人知!
可他說出自己名字之后,那姑娘卻像是沒聽過一般,抬頭看了他一眼,又低頭道:
“訪友是吧,有沒有你朋友的詳細聯(lián)絡(luò)地址?”
張輔聞言眉頭一皺,細細想了一會兒,才道:
“吾不知他在何處,但你應(yīng)該知曉,此人名叫張軏,乃舍下三弟,正在瓊王府內(nèi)任職!”
而他這一次隨口一說,卻見姑娘神色一變:
“你說什么?你是張總司令的大哥?”
“啊?總司令?”張輔聽得也是一蒙,你說我那不成器的三弟,是什么總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