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買肉
- 重生1982當家作主
- 紅偉的筆名
- 2155字
- 2025-07-01 15:48:54
推開破舊的木門,正好看到老媽宋萍正坐在客廳用竹篾編織籮筐。
此時的老媽頭上還沒有長出白發,臉上也沒有皺紋,只是那雙手因長期編織籮筐,磨出了厚厚的繭子。
她聽到開門聲,抬起頭,看到張若維后,露出溫婉的笑容,“阿維回來啦,鍋里有兩只番薯,快趁熱吃吧!”
張若維頓時鼻子有點發酸,回來時編的那些借口,頓時說不出口。
“還愣著干嘛?”
“那個,村里分地了……”
“媽知道,聽說你手氣不錯,抽到的都是好簽。”
“我還跟村長換了塊地,拿田換他的宅基地。”張若維立即補充道,“我們還有一塊全村最好的水田,那塊水田種的糧食就夠我們一家子吃了。”
“換就換了唄。”
“你不生氣嗎?還以為你會罵我一頓呢。”張若維感到很意外。
“你知道我會生氣,還是要跟別人換,那肯定有你的道理。”
“我的道理如果不對呢?”
“如果你爸還在,那一定不能由你胡來,但現在你爸已經走了,現在是你當家作主,那這一切都得由你來承擔。”
老媽放下手中的籮筐,認真道:“你讀書多,媽相信你的判斷。”
張若維聽后不由沉默了下來。
其他村民都說他讀書把腦子讀壞了,只有老媽無條件相信他。
上輩子老媽也同樣這么相信自己。
只可惜那時的自己辜負了這份信任,并沒能帶領這個家走向富裕,讓這個家遭受了很多磨難。
這一世,他一定要撐起這個家。
“鍋里的番薯要涼了,快趁熱吃吧!”老媽再次道。
“知道了,我現在就去吃。”
后世的人有錢了,吃膩了山珍海味,忽然又懷念起了小時候那些粗糧。
于是各種雜糧野菜又重新走上了餐桌,并且賣得很貴。
張若維也挺懷念小時候吃過的美食,時不時地買幾個番薯烤著吃。
邊吃邊感慨這個社會的農作物都是化肥和農藥的產物,都是科技與狠活,不像小時候吃的都是天然的有機食品。
現在,他真的回到了年輕的時候,拿起那個又瘦小,又布滿蟲洞的番薯,才發現這東西真的難吃。
這天然的有機食品,豬吃了都搖頭。
果然還是得相信科學。
是化肥和農藥和各種雜交作物讓十幾億人墊飽了肚子,讓我們能夠吃到甜美多汁的水果,可口的蔬菜。
這一切都是因為科學技術。
而我們所懷念的小時候的美食,只不過是自己內心美化后的產物。
就像我們所念念不忘的初戀,我們把所有美好的東西都附加到了她的身上。
如果有機會讓你重生回到過去,并且娶了她,就會發現她并不是你想象中的樣子,她只不過是我們所幻想出來的完美女神。
張若維想到這里,發現自己不就已經重生了嗎?
所以那個讓自己寧愿放棄讀中專,也要去讀高中的女生,只是自己的幻想中的白月光?
張若維頓時失去了要回學校找她的沖動。
“怎么又吃番薯,我想吃米飯。”
稚嫩的童聲在耳邊響起。
張若維抬頭一看,是小妹回來了。
他有兩個妹妹,大妹張若蘭,今年14歲,在鎮上的初中寄宿,到了周末才回家。
小妹張若水,今年10歲,在讀小學。
比起米飯,其實她更想吃肉。
只是在這個年代,再饞嘴的小孩子也不敢奢望吃肉。
對他們來說,有碗白米飯就已經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不像后世的小孩,要爺爺奶奶要追著喂飯。
有人問為什么其他動物幼崽都搶著吃飯,唯獨人類小孩要哄著吃。
那還不是因為不夠餓?
其他動物要是像人類未來幼崽這樣需要哄著吃,早就滅絕了。
對于這個小妹,張若維一直感到十分愧疚。
上一世,17歲的自己被迫早早當家,成為一家人的支柱。
然而剛從學校出來的他還是低估了生活的艱辛,沒能帶領這個家過上好日子。
家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都沒能獲得足夠的食物。
正處于長身體的小妹,因為營養營養不良,瘦得像只猴子一樣。
后來家里開始有些錢了,她又為了補償童年的缺失,開始暴飲暴食。
這輩子,不說要怎么補償她,至少讓她不愁吃喝。
張若維想到這里,不由摸了摸小妹的頭,親昵道:“哥給你去買肉吃。”
“阿哥你又想騙我。”
小妹顯然不相信真的有肉吃。
她太清楚自家是什么情況了。除了逢年過節能聞到點肉味,其他時候能夠吃上一口白米飯,就已經是天大的幸福。
特別是老爸過世之后,家里的日子更加難過。
“你等著,哥現在出去給你買肉。”
張若維說完便轉身出門。
他口袋里裝著從村長那里要來的600塊,是他計劃用來做生意的本錢。
本錢越多,提供的可能性就越多,能夠創造的財富就越多。
理性來說,應該讓家人再忍忍,等自己賺到足夠多的錢,再去改善家人生活。
上輩子他就是這么做的。
作為一家之主,信奉錢是用來生錢的。要把錢省出來,去創造更大的回報。
后來確實賺了不少錢,但對于家人的傷害,卻再也無法彌補。
童年少吃的那一頓肉,年老之后即使嘗遍了山珍海味,也找不回當年的味道。
這一輩子,張若維不想再當一個守財奴。
該省的要省,但該花的他絕不會皺眉。
張若維來到食品站,看到只有一個賣豬肉的檔口。
今天畢竟不是什么傳統節日,會過來買肉的人并不多。
“五花肉多少錢一斤?”
“有票七毛五,沒票一塊一。”
“行,給我來一斤。”
張若維說完便把肉票及錢遞過去。
這年代票證制度已經有所放松,但仍需要各種票證來購買商品。
沒票也能買到東西,只不過需要花更多的錢。
在這種物資緊缺的年代,國家希望通過憑票供應來解決分配公平性問題。
每年每戶統一分配定量的票據,保證大家都能領到差不多的物資。
你再有錢,手上沒有票,也買不到東西。
有錢人只能先花錢從窮人手中購買票據,再用票據去消費。
這種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貧富差異,讓有錢人和沒錢人過上差不多的生活。
當然了,這種制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消費自由,只是在物資極其貧乏的年代的無奈之舉。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票據也逐步退出了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