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舞的特點
漢代文學家傅毅在《舞賦》中寫道:“修儀操以顯志兮,獨馳思乎杳冥。在山峨峨,在水湯湯,與志遷化,容不虛生。明詩表指,喟息激昂。氣若浮云,志如秋霜。觀者增嘆,諸工莫當。”這很好地表現了舞者心神自由馳騁,演高山有高山之勢,表流水有流水之意,氣息遨游像浮云,心志高潔如秋霜。而大舞練習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
大舞旨在通過全身心協調一致,做到“形斷意連,勢斷氣連”“連綿相屬,氣脈不斷”,可謂“韻外之致”“言外之意”,既是恢宏的,如昂首托天,直指千里之外;又是蘊藉的,如合掌低眉,心似止水之靜;還是飛動的,如仙鶴振翅而起,輕靈飛揚;更是沉實的,如展臂開胯摩肋,勁貫全身。
大舞注重在導引過程中進行心性的修煉,具體體現在集中引導練習者靠親身實踐去體驗和感悟動作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生命美學,悟其內在的意蘊之深、技巧之妙、意境之美。此外,歌以詠言,舞以盡意,正所謂“論其詩不如聽其聲,聽其聲不如察其形”。大舞強調練習時從容自得,心志安定,形、態、神、意協調和順,不被外在環境所影響。
盡管大舞動作看起來似乎沒有太大的學習難度,但想要獲得更好的練習效果,了解其蘊含的傳統文化思想,就必須反復體悟動作與呼吸的配合方式,勁力與技巧的表現時機,心、神、意的協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