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002 刑法是道德倫理的最低要求

從人類有刑法以來,刑法的目的是什么?刑法為了保護什么而存在?

歷來有兩種針鋒相對的觀點:一種認為刑法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維護一定的倫理秩序,叫做規范違反說,犯罪違反了倫理規范,行為本身就是錯誤的,所以要對它進行懲罰。另一種認為,犯罪是對法律要保護的利益的侵犯,懲罰犯罪只是為了保護結果意義上的一種法律利益,這叫做法益侵犯說。

在絕大多數案件中,兩種觀點得出的結論是一樣的:張三把李四捅死了,張三侵犯了李四的生命利益,因此要受到懲罰,此乃法益侵犯說。規范違反說則認為殺人行為本身就違反了倫理規范,是對禁止殺人這個最根本的鐵律的違反,故要受到懲罰。

法律與正義

在哲學上,關于正義一直有道義論和功利論的爭論。道義論關注行為正義,功利論則關注結果正義,上述刑法問題的爭論不過是哲學觀念之爭在法律中的延續。

行為正義最驕傲的表達就是即便天塌下來,正義也必須得到踐行。其代表人物是康德,他的經典語錄是“道德本來就不教導我們如何使自己幸福,而是教導我們如何使自己無愧于幸福”。1940年6月,德軍兵臨英吉利海峽,英國遭遇了史無前例的至暗時刻。面對強大的德軍,抵抗可能導致英倫三島千年積累的文明成果化為灰燼。但丘吉爾在演講中鼓勵大家戰斗到底,玉石俱焚,在所不惜。與納粹德國的戰爭,已經遠非軍事意義上的征服與被征服,而是文明意義上的存亡。屈服法西斯的代價,不是戰敗,而是文明社會的毀滅。如果抵抗導致英國滅亡,那就滅亡吧。

至于結果正義,最為人熟知的就是英國法理學家邊沁的功利主義,判斷行為對錯的最終標準是看行為能否增進人的幸福快樂,法律的正義一定要體現最大多數的最大利益。

這兩種觀點,人類爭論了幾千年都沒有爭論清楚。任何一個問題都有正說、反說和折中說。折中說也許是最符合中道的一種觀點。在決定是否發動刑罰權的時候,既要考慮結果正義,又要考慮行為正義。犯罪侵犯了法益,在結果上不正當。同時,犯罪行為也違反了倫理規范,在行為上也不正當。

入罪與出罪

首先,在入罪層面上必須考慮行為在結果上是否侵犯了法益,如果一種行為沒有侵犯法益,那就不構成犯罪。某地曾有樁離奇的偽造貨幣案,崔某夫婦幫馬戲團印制魔術道具貨幣,偽造的人民幣上億元,美元上千萬元,涉嫌偽造的貨幣與真幣有較大差距,紙質粗糙,背面上大多印有“魔術道具”的字樣。刑法中何謂偽造貨幣?偽造貨幣就是偽造貨幣。這種直接的規定在理論上被稱為簡單罪狀,因為太過簡單,所以不必詳細描述。因此,正確理解這些罪名所侵犯的法益就顯得尤其必要。

偽造貨幣罪所侵犯的法益是貨幣的公共信用,即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給人們提供的交易信心。如果市面上假幣很多,民眾就不敢使用貨幣,會動搖民眾對貨幣的信心。但如果偽造的貨幣無法動搖貨幣的公共信用,那就不能理解為刑法意義上的假幣。比如偽造根本不存在的貨幣,偽造面額250元的假幣;又如某村委會為抵消在飯店內的開支,將人民幣復印,按其面值蓋上村委會公章在該村內部使用假幣的行為。假幣雖然被制造、發行,甚至在一定范圍內進入流通領域,但是民眾并不會因為這些假幣的存在就不敢使用真幣,這種行為顯然沒有侵犯貨幣的公共信用,自然不構成偽造貨幣罪。至于印有“魔術道具”字樣的貨幣,當你拿在手上,是覺得可怕還是可笑呢?即便由于印刷粗糙,“魔術道具”的字樣消失不見,但如此劣質的貨幣也不可能侵犯貨幣的公共信用,所以檢察機關撤銷了對這個案件的起訴。6

基于法益侵犯說,一種行為被規定為犯罪,是因為它在結果上侵害了一定的法益。法益理論是對刑罰權在實質上的限制,它使得一個表面上符合法條的行為并不能理所當然被視為犯罪,司法者必須積極加以證明它侵害了一定的法益,否則行為就不構成犯罪。

其次,在出罪層面上必須考慮倫理道德的需要。一種侵犯法益的行為也不一定是犯罪,除非它是倫理道德所譴責的,對于倫理所容忍所鼓勵的行為,沒有必要發動刑罰權,這是對刑罰權的另一重限制。某女生遭遇張三的性侵,女生拼命反抗,把張三踹到河里面,張三后溺斃而亡。從表面上看,女生符合故意殺人罪的構成要件,同時,從法益侵犯說的角度,行為也不正當。她為了保護她的性權利犧牲了張三的生命權。生命權顯然要大于性權利。因此,機械地從法益侵犯說的結果正義立場來看,女生的行為似乎構成犯罪。但是,這并不符合我國《刑法》第20條第3款關于正當防衛的規定。對于正當防衛這個法條能夠提供比較合理解釋的是規范違反說,女生的行為雖然侵犯了張三的生命權,但是這種行為在倫理道德上并不值得譴責,甚至是值得鼓勵的。正當防衛制度的一個重要立法價值就是鼓勵民眾和不法侵害作斗爭。

法律只是一種平衡的藝術

倫理道德當然不能作為入罪的直接依據,刑法只是對人最低的道德要求,不能通過刑法來推崇道德完美主義,否則看似善良的愿望往往會把人類帶向人間地獄,用道德取代法律的積極道德主義是刑法要拒絕的。但是刑法也不能和道德相抵觸,對于倫理道德所容忍和鼓勵的行為,自然沒有必要處罰,倫理道德可以作為出罪的依據,用道德來減緩法律的剛性的消極道德主義是合理的。

我國刑法其實就是一種折中說,同時用法益侵犯說和規范違反說兩種理論來支撐刑法的正當性,法益作為入罪的基礎,而倫理作為出罪的依據,一個表面上符合刑法的行為,不能理所當然被認為是犯罪,除非它侵犯了法益,這是對刑罰權在實質上的第一層限制;一個侵犯法益的行為也不必然是犯罪,除非這種行為是倫理道德所譴責的,這是對刑罰權在實質上的第二層限制。刑法既考慮法益侵犯說,又考慮規范違反說,在這兩者之間尋找一種平衡。法律其實只是一種平衡的藝術,試圖在諸多對立觀點中,尋找一種折中,但是永遠沒有最完美的折中,只有一個相對完美的折中。

行為正義和結果正義在人類歷史上已經爭論了數千年,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就試圖調和這兩種矛盾。柏拉圖認為正義就是行為本身是正當的,而且通常能帶來好的結果。比如,人為什么要誠信,因為誠信本身是對的,而且都能帶來好的結果。當然,柏拉圖把好的結果拉到了永恒的維度。也就是說即便你現在看不到這個好的結果,但是在永恒中必將看到好的結果。但是現代人很多不再相信永恒,以致行為正義和結果正義始終處于沖突之中。

大家都知道數學中的平行線,但是誰能畫出真正意義上的平行線呢?無論你用何種儀器畫的平行線,最終都會相交于一點。也許行為正義和結果正義就是人類畫的兩條平行線,只要足夠長,我們所畫的平行線依然會相交于一點。


想一想

你贊同行為正義,還是結果正義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城市| 塔河县| 格尔木市| 大竹县| 普陀区| 诸暨市| 托克托县| 洛扎县| 房产| 株洲县| 乃东县| 嘉义市| 岚皋县| 南开区| 固原市| 高台县| 山东| 临安市| 黄梅县| 同江市| 海阳市| 滦平县| 双流县| 渑池县| 边坝县| 隆安县| 平湖市| 资溪县| 渝中区| 张家界市| 恭城| 长汀县| 洞头县| 雅安市| 崇阳县| 竹北市| 双鸭山市| 深水埗区| 福建省| 眉山市| 大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