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框架與邏輯鏈
本書框架由四大部分構成:復制機制、學習機制、動力機制和代謝機制。
復制機制。這一部分側重于探討企業家概念的內涵與邊界。合格的企業家必然擁有企業家精神,但擁有企業家精神的企業管理者、員工并不等于企業家。企業家是全球范圍內的稀缺供給品。企業家的本能自覺和重大職責之一,就是要在企業中規模化復制帶有鮮明自我特質,同時擁有公共特性的企業家精神。每家企業的文化都打上了深刻的企業家的烙印,企業中多數管理者的管理風格、行為做派等也或多或少地嵌入了創始企業家的某些“基因”,包括他(她)的優良“基因”和某些“基因”缺陷。
學習機制。學習機制與復制機制是一對悖論。企業家個體的企業家精神(比如冒險精神和奉獻精神)在企業員工中的廣泛傳播和復制,能夠相對快速地使企業完成原始積累,并在企業中撒下一批“代理企業家”的種子,但它并不能解決企業管理的現代性問題,從而無力應對企業的持續擴張發展,甚至會形成負作用力。因此,企業在初步完成原始積累之后,一個重大選擇就是構建反復制的力量:抑制和濃縮創始企業家的“基因”,將其壓縮成企業文化、理念的最內核部分,并淡化企業家的個人作用,讓企業走向文化依賴、制度依賴、流程依賴,使制度成為“第一生產力”。
企業如何形成強大的反復制力量?建設學習型組織:一是充分開放地向一切有益于企業自身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學習;二是形成龐大的職業經理人隊伍。兩者合而為一,使企業管理從“熟人模式”步入“陌生人模式”,從經驗管理走向科學管理,從直覺管理走向理性管理。
動力機制。企業家的冒險、奉獻、創新“基因”及其在企業中的擴散,有助于在企業員工,尤其是管理群體中激發更多的人擁有企業家精神,這是企業成長壯大之根脈。企業家成為學習者、企業成為學習型組織,是企業從經驗管理走向科學管理、現代管理的必然性選擇和不二法門。但無論是復制還是學習,都是基于激勵機制之上的復制與學習。
激勵學說是關于人類動機與行為的動力學理論,離開了關于激勵動力的研究,一切的社會科學,包括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尤其是管理學的基礎就坍塌了。激勵學說包括個體動力的激發與群體動力的激發,也包括激勵的方式和手段:財富激勵、權力激勵和成就激勵;物質激勵、使命激勵和愿景激勵。
動力機制是一個雙向、多向的承諾與兌現的循環往復的過程。
代謝機制。任何“基因”中都蘊含著敗壞因子,企業家“基因”的復制現象并不是一個高度理性的擇優過程,相反,普遍帶有很強的企業家情緒偏好和隨意性、隨機性。學習機制同樣充滿了兩面性,比如學習科學管理,使企業運行于制度與流程的軌道上,但也同時潛伏下了教條與僵化的因子。而動力機制本來就是基于人性的雙面性、多面性的激勵設計,所以它注定是不完美的,注定“按下葫蘆浮起瓢”。還有更重要的是,時間是任何貌似完美的“基因”、制度與流程、激勵機制的腐化劑和頭等殺手。
腐化、異化是人性邏輯,也是組織邏輯,更是時間邏輯。時間是任何貌似完美的“基因”、制度與流程、激勵機制的腐化劑和“頭等殺手”。
正因為如此,基于人性邏輯、組織邏輯、時間邏輯之上的自我批判與組織變革,就成為任何追求卓越的企業的命定選擇。組織能否活得健康和長久,在根本上取決于組織變革,而變革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價值論”與“方法論”的系統工程。
信念是一個人過好一生的酵母,
也是一個組織成長與壯大的核心元素。
組織管理的起點到終點始終是:
因信而聚,因信奮斗。
組織中的個體一生會面臨無數次的選擇:
信,還是不信?
“流淚撒種”的奮斗者
“必歡呼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