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消失的他們
- 大夏練氣士
- 逆子多多
- 2061字
- 2025-08-07 12:00:00
大寒,風雪驟停。
本該是最寒冷的日子,卻是難得天光大亮,陽光普照,是個難得的好天氣。
湯天乙在司隸南軍的護衛下,緩緩走進了皇宮,走向大朝會的無極殿。
陳是非駐足于玄武門前,目送著這位老人前行,心中百感交集。
“不問前程,明辨是非,老頭子你自己都做不到,偏偏要我做一個明辨是非的人,你簡直是太自私了。”
他的臉上看不出是埋怨還是緬懷,徑直走到女墻便,伸手摩挲著一塊沾染血跡的墻面。
那墻面上的血跡早已干枯,化作一團黑褐色的血污。
然而就是這片血污,無論宮人們如何擦拭,都擦不掉那一抹漆黑如墨的顏色。
宮人們不知道,但是陳是非知道,這塊血跡上,殘留著一位巔峰武尊的心頭血與武道印記。
這份印記他很熟悉,就是與自己父親陳定邦,號為北程南陳的程不說老將軍。
也不知道是從什么時候,鎮殿將軍也開始慢慢變成了耗材,一場雪還沒落完,已經死了一半。
陳是非迷茫著。
而被他一路從羑里護送而來的湯天乙卻是神清氣爽,大有一副看破紅塵,及時行樂的灑脫。
“宣,鎮國公,西酈城主,西疆行軍大總管,鎮國大將軍,湯天乙,覲見!!”
熟悉的唱喏聲,熟悉的無極殿,熟系的皇帝與朝臣們,一切都讓湯天乙有些恍惚,仿佛又回到了下雪前,朝圣覲見,為太子說情的那一天。
地方還是那個地方,人卻不一定還是當初的人。
“臣,湯天乙,叩見陛下!”
“天乙快快平身,朕與你叔侄一場,何須行如此大禮?”
“來人,為天乙賜座!”
這一次的大朝會,所有人都保持著靜默,似乎有些不太敢與湯天乙的對視,包括張太岳,也是眼神閃躲,羞憤的以袖遮面,不敢與故人相見。
湯天乙安坐一旁,臉上帶著笑意,仿佛根本看不見朝臣們詭異的眼神,也不在乎皇帝叫他上朝又是基于什么的目的。
只要別人不開口,他就一直笑呵呵的坐著,欣賞君臣靜默的畫面。
許久之后,終究是夏吉有些坐不住了,輕輕咳嗽了幾聲,讓兵部尚書出列奏事。
“陛下,虎牢關告急,北戎右谷蠡王偃弧離,派遣麾下兩支萬騎突襲,虎牢關守將方弋懇請陛下調兵支援。”
夏吉眼神陰惻惻的望著湯天乙,揮手示意兵部尚書將奏報呈給這位鎮國公審閱。
“天乙啊,你戍守西疆我一向放心,上次讓你寫信回西酈城,讓西酈大軍切勿松懈防守時,你可滿口答應,如今你且告訴朕,告訴這滿朝的諸公,偃弧離的兵是如何能突破雁門、陽關的防守,進入我大夏國境?”
“啊?還有這回事?陛下別急,且容臣先參詳一二。”湯天乙看上去十分錯愕,低頭翻閱著奏報。
“奇了怪了,耀文平日里最聽臣的話,我吩咐他的事情,他從來不會忤逆。”
“奏報里也沒說明西酈失守,或是西酈有何動作,陛下,會不會是方弋將軍情報有誤?那北戎人不是我從西疆破關而來,而是……翻越了陰山山脈或者太行山山脈,偷偷潛入?”
“……”
神特么翻越山脈,北戎人要是這個本事,也不會數十年被長城阻隔了。
哪里還需要每次不是走西疆的陽關、雁門,就是從東邊的山海關、居庸關,繞一個天大的圈子才能南下劫掠。
明眼人也算看出來湯天乙的言外之意。
他在問,湯耀文何在?有湯耀文在,西酈就不可能出問題。
這個問題……
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了尊貴的大夏皇帝陛下。
“咳咳……”
張太岳低頭不語,似乎是年紀大了,上朝都有些打盹。
“額哼!!!”
群臣盡皆低頭,沒人敢在這個時候去接夏吉的話頭。
且不說大部分人都不清楚大理寺內的情形,就算是個別知情者,一想到堂堂世子,被……他們就忍不住心頭發顫。
湯天乙的眼神倏忽一暗,整個人的背都不由得佝僂了些許,灑脫的氣勢里也多了一分悲傷。
他們如此作態,耀文……
“陛下,須知北戎多年不曾犯我河山,如今竟然再次出現在我大夏境內,其中必有蹊蹺啊!”
“臣斗膽請陛下下旨,傳召西酈城代城主,鎮國公世子,未來的西疆行軍大總管,速來上京城,與臣御前奏對!”
“……”
朝堂之上的氣氛越發凝重。
夏吉頭疼的望向了大理寺官員的方向,卻只得到失望的搖頭以作回復。
無奈之下他又轉頭望向了張太岳,這位本該很好用的丞相,此時也默不作聲,腦袋像是小雞啄米一樣,一下一下的點著頭,分不清是認同湯天乙的建議,還是在打瞌睡。
環顧四周,夏吉突然心中生出絲絲厭惡之情。
正如他昔年初登大寶,問計無人應,下令無人接時一樣,偌大的皇宮仿佛就是他一人的獨角戲舞臺。
“夠了,天乙,此時和耀文有什么關系?我看啊,這是耀武不聽兄長勸告惹下的禍事,不如你書信一封,讓耀武進京奏對吧!”
“臣惶恐,既是陛下要求,臣自當書信一封,要求逆子盡快入京。”
一時間,群臣紛紛抬頭望向了湯天乙,就連夏吉都忍不住多看了他兩眼。
那眼神,三分迷茫和七分錯愕,仿佛是在懷疑自己,難道真的冤枉了忠良?
只是很快,夏吉便晃悠著滿頭白發的腦袋,將這種荒謬的結論從腦海中去除。
什么忠良不忠良,他湯天乙要是真忠良,就該交出兵權,自縛其身跪在菜市口認錯,而不是擁兵自重,還放北戎進攻虎牢關來威脅他。
“那國公便盡快書……”夏吉突然反應了過來:“你在耍朕?”
湯耀武可不是他大哥那般君子,這封書信發出去,到時候究竟是湯耀武一個人進京,還是帶著三十萬大軍進京,那可就真不好說了!
“臣不敢,陛下如何,臣便如何。”
“只是臣被送往羑里時日良多,對西酈之事不甚了解,若要解北戎之危,請陛下下旨,宣湯耀文,殿前奏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