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起名風俗(1)

古今起名字習慣及起名方法

以父母對孩子的希望起名例如,希望孩子有什么樣的性格、脾氣?希望孩子以后在哪方面有作為?對孩子在德行方面有什么期待?由這種思路而起名的占絕大部分。

例如:有余,詩人傅仇原名傅永康,父親從“年年有余”、“長壽永康”里取字給他起名,小名有余,書名永康。

以出生時間起名

(1)出生時辰起名:例如“酉”為著名相聲家侯寶林的乳名,因他出生在酉時(下午5~6點),所以父母叫小酉兒。

(2)以生日起名:例:慶春,老舍生于立春的第一天。還有如新年、國慶、建國、五一……(3)以出生的季節起名:例如春生、秋生、冬生、雪生、冬梅。

(4)以出生的年起名:一般是以“六十甲子”來起名,如寅卯、庚辰、丙申、庚午……以出生地起名表示出生地的范圍有大小之分,以出生的家庭、醫院、村莊,或以出生的縣、市、省份,都可以借名稱給孩子起名,如京生,(北京生);粵生,(廣東出生),“粵”為廣東的別稱;水生,(可能在船上生);洪生,(抗洪前線生)。

以祖籍所在地起名有以父籍或母籍給孩子起名的,也有以祖父母及親戚籍貫起名的,以寄托對故鄉、對親人的思念。如上海有位地理教師李同安是臺灣人,她曾對同事說起自己的名字:“我生在臺灣,祖上在福建同安——就是現在的廈門,所以父親給我取名李同安。”

以出生經歷起名嬰兒出生有順產或難產,經歷不一,父母家人對兒子出生有喜有憂,感情不同,因此,給孩子起的名也有別。如古代的鄭莊公名“寤生”,就是他母親難產的紀實。

以父母長輩的夢幻及意愿起名是一種常見的起名方法。相傳詩人陸游的母親敬仰秦觀之才。一次在夢中見到秦觀,醒后分娩,生一子,喜不自勝,以秦觀(字觀,名少游)的名為字,給兒子起名陸游,字觀。

以出生的重量起名例如:出生時的重量為九斤。為了紀念之,給孩子起小名“九斤”,又如叫“順順”即六斤六兩。

以新生兒的長相性情等特征起名據載,我國春秋時期就有以嬰兒生理特征給孩子起名的方法,如當時的一些人名“黑臀”、“黃臉”等人名可以作證。今天人們仍有用這種方法給孩子起小名的。如“大個兒”、“小虎”等,還有孩子長得白凈的叫雪。

以排行輩起名與兄弟姊妹之子女的名聯系起來思考,排行的字輩是什么?

要不要連起來?怎么連?

例如:榮臻,聶榮臻出生在四川省江津縣吳灘鎮,聶姓是個大家庭,到榮臻這一輩,按家譜排是“榮”字輩,所以家里給他取名叫榮臻。

除按“字”輩排行,還有以古代人用的伯、仲、叔、季順序為數字排行的。伯為老大,仲為老二,叔為老三,季為排行老四。

以歷史上偉人姓名起名思考一下歷史上的中外傳人、名人。你最崇拜哪一位?你是否希望孩子成為你所崇拜的那位偶像?例如:革命烈士李春濤對孫中山非常敬仰,于是自己取名景山。

以花草樹木起名蘭、榆、樟、桐、柏、楊、柳、李、桂、樺、桃、梅、槐、椿等樹木花草名可以借用來起名,尤其給女孩起名為常見。一些水果名,如荔、蕉、蘋、梨等也可作名。如張卉、李荔、桂蘭、秋菊、冬梅……以太空星座、山川湖泊、礦物起名例如:王宇(宇宙),銀河、金寶、鐵生、江梅嶺(江西省一山名)、長江。

以父母的姓名組合起名以父姓母姓組合名:例如于方,父姓于,母姓方,經父姓加母姓給孩子起名。

以父姓母名起名:例如阮曉英,父姓阮,母名英,中間加曉字,有女兒在父母中間之意。

取父母名的字起名:例如王新玲,父名新,母名玲,連綴作為女兒名。

以父母從事的工作職業起名例如:影蓉,表示父親從事攝影,母親在電容器廠工作。

以父母的年齡起名古人有以父母年齡合起來給孩子起名的做法,如:夫年二十四,婦年二十二,合為四十六,生子即名“四六”。夫年二十三,婦年二十二,合四十五,生子叫“五九”,五九四十五也。

以名與姓組合有意義的詞起名在取名時,把名和姓連起來成為一個意思,古代的人比較喜歡用。如唐代有羅衣輕、云朝霞、敬新磨等;明代有張四維、馬如龍、滿朝薦等。

以姓名同音起名例如:方芳,林琳,楊楊,李莉。

以姓名合成一意起名

現代人也有很多把名字合起來構成有意義的詞語而起名的。例如:康有為、百萬省、金鑫、萬有福、全富有、白靜、常有富等。

以諧音字起名用諧音字起名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有表達意義的字,為了含蓄不俗,也都采用諧音方法。

例如:佩珍,漢劇藝術家陳伯華的名字,她外公取“倍加珍愛的百花”的諧音,給她起名佩珍。

以譯音起名例如:立波,吉立波原名周紹儀,他曾解釋過“立波”名字之義,“立波”是英文LIBERTY(立波特)的譯音,英文含意是自由。

以隨意巧合起名例如:六曾,作家黎烈文出生時,曾祖父剛好六十壽辰,曾祖父替他取乳名六曾,表示他是曾祖父六十歲出生的曾孫。

以“抓鬮”起名“抓鬮”為一種舊俗,又叫試兒、試眩、周眩,指小兒滿歲時,陳列各種玩具和生活用具讓孩子任意抓取,抓到的東西被預測孩子一生情趣和志趣。

以某種愛憎情感起名

例如:麗尼,作家麗尼,原名郭安仁,少年時與鄰里一個外國小姑娘玩耍,感情很深,不幸小女孩因病夭折,為表示懷念,以女孩名字的譯音取名麗尼。

以詩詞典故起名

例如:泰來,張太雷的原名,張太雷外祖父為他起名,到《易經》中“太極到來”之意。

以借姓的字形起名拆姓為名:將姓旁分解可作名字,如馮,二馬;江,水工等。

以顏色而起名有用橙、黃、綠、青、藍、紫、白、黑等色彩名起名的,如李白等。

以十二生肖而起名利用十二生肖相互的關系起名,避免相沖、相克的結合,如午為陽,未為陰,合化為上,若恰好在馬年生的孩子,可叫盛午,在羊年出生的孩子可叫上成,雞年出生的孩子可用酉或金來起名叫酉金(有金)……以姓的重疊字起名有很深的含意而起名,如:牛牛、金鑫、木林……以五行起名古代一些達官文人,從出生的八字中來看缺哪一種五行(金木水火土)用之來補,如:閏土(閏日缺土),木順(缺木),王森(缺木),炎順(缺火),土均(缺土和金)土塵,炎鑫,長水,木林……綜合起名給孩子起名,把兩個以上甚至多個點子綜合在一起,那是好上加好了。如李梁,從陰陽上說,兩字字畫上說為陽,加在一起為陰(陰陽平衡),字義上說李家大棟梁,而父母又是姓李與梁。

起名十忌

起名要特別從字義、字音、字形、習俗和避免同姓名等幾個方面考慮,這是起名的一般要求與規則,為了簡單明了起見,現將其概括為“起名十忌”供讀者參考。

忌同姓名要盡量克服從眾心理,絕不要趕“時髦”。要處心積慮,別出心裁,獨樹一幟。

忌洋化中國人要起中國人的名字。一位歐洲漢學家曾將中國人的名字與西歐人作過對比,他認為,中國人的名字與西歐人的名字相比,字義要豐富、深刻得多,字音也優美得多,字形也更富于表現力,更富于靈活多變。

忌粗俗名字要隨人一輩子,起一個粗魯、俗氣的名字,將是一件終身遺憾的事情,應起高雅、高深一點的名字。

忌淺露起名字最好含蓄一點,類似于“萬富”、“偉大”、“雄才”、“豪杰”等等的名字就太淺露了,容易引起反感,不屬好名。

忌狂妄為人謙虛謹慎,是中國人的美德。一個狂妄自大的人,不管其能力如何,總是要四面受攻而處境不利的。像“獨尊”、“超人”、“主眾”、“無敵”之類的名字,便容易引起這方面的后果。

忌諧音不雅名字讀起來要響亮,要順口,不要讀起來死氣沉沉,甚至拗口,尤其不要起諧音不雅的名字,例如“朱石”諧音“豬屎”,“柏材”諧音“破財”,“丁會師”諧音“定會死”,等等。

忌用冷僻字名字是與別人打交道的工具,要盡量選用眾人能認能讀之字,而不要選用太冷僻的字。

忌用筆畫太多的字筆畫太多的字有三個壞處,一是難寫,二是難認,三是難看,寫出來會成“黑團團”。

忌偏旁部首同姓名各字如果偏旁部首均同,就給人以單調、呆板的感覺,應在字形上力求生動活潑,變中生趣。

忌輕率隨意起名不能圖簡單,隨隨便便,草率成事。起名同樣是兒女終身大事的部分,必須多思多想。

陰陽與取名吉兇

中國人素來以陰陽分萬物,認為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逃不出“陰陽”的分別和“陰陽平衡”

的法則,所以在取名時講求陰陽平衡,認為人的姓名陰陽平衡者為吉,反之則為兇。那么,姓名陰陽平衡的具體內涵是什么呢?

理數陰陽平衡先說什么是陰陽的理數,民俗從“理”和“數”兩個方面去劃分陰陽,所謂“理”,即是“理義”,例如,以天地、男女、南北、前后、左右、表里、明暗這些相對的概念來說,它們的陰陽“理”義是:

天地:天為陽,地為陰;左右:左為陽,右為陰;男女:男為陽,女為陰;表里:表為陽,里為陰;南北:南為陽,北為陰;明暗:明為陽,暗為陰。

前后:前為陽,后為陰;

所謂“數”,指的是以數目(筆畫)論陰陽,單數為陽,雙數為陰即:一、三、五、七、九為陽,二、四、六、八、十為陰。

漢字一般都有“理”和“數”這兩個方面,既有字義,又有筆畫。

例如“王”字,以字義上看,王為男性,且高高在上,故為陽;而從筆畫上看,王為四畫,是雙數,故為陰。因此“王”字是理陽數陰。又如“鳳”字,從字義上看,它與“龍”

相對,“龍”為陽,“鳳”則為陰;從筆畫上看,鳳為四劃,也屬陰,故“鳳”字的理和數都是陰。陰陽以易經中的符號“——”(陽)、“——”(陰)表示。

民俗認為取名要理數陰陽平衡,首先是要求最好每個字在理和數兩方面陰陽具備,如“王”字,理為陽,數為陰,吉;“鳳”字理,陰數也陰,就不太好。其次是要求名字的理數陰陽之和平衡。

當然,不是每個漢字都能在“理”(含義)上分出陰陽,有許多字在字義上是分不出陰陽來的,這種字只能作中性詞看待,與“理數陰陽平衡”的取名擇吉標準無關。但有一部分姓名用字可以明顯看出陰陽屬性。

例如部首為“火”、“光”、“日”的字,就為陽性——灶、燈、靈、煙、烽、煌、輝、旦、旱、明、映、暈、等等。

部首為“女”、“艸”、“氵”的字,就為陰性——婦、柵、妮、娃、媚、娼、妹、芳、莎、菲、蔓、江、汪、海、泳、波,等等。

姓名陰陽平衡另有一種民俗觀念認為,以姓為陽,名為陰,姓(陽)和名(陰)要在筆畫上對稱,即姓和名的筆畫要差不多,不能相差太多,以不少于三劃為吉。例如王平、黎樹,姓與名筆畫差不多,陰陽平衡,吉;如果用于名和姓的字筆畫數相差太大,陰陽不平衡,算不上是個吉利的名字。

性格陰陽平衡小孩一落地就要取名,這時候根本無以知道他的性格,因此這里所謂“性格陰陽平衡”

的要求,是針對小孩逐漸長成以后改名而言的。

性格陰陽平衡的總原則是陰陽補救——對于陽剛之氣太盛的人,以陰(名)去補救;對于陰柔之氣太盛的人,則以陽(名)去補救,以求達到姓名(字)與人(性格)的陰陽平衡。

例如,一個人的性格多煩易怒,肝火旺盛,便是陽氣太盛所致,宜在改名上做文章,比如改為“波”、“英”等字;如果一個人的性格軟弱疲沓,膽怯氣虛,則宜通過用陽性的字改名來補救,比如原名李寒冰,這名字本就給人陰森森的感覺,可改為“炳”就達到了姓名與性格的平衡。

陰陽取名擇吉的要害在于兩個字:平衡。對這種取名擇吉中的“陰陽平衡觀”,該作如何評價呢?全盤肯定它或者相信它顯然不對,因為上面提到的所謂理數陰陽平衡、姓名陰陽平衡不過是些文字游戲,沒有實際意義,但從另一角度看,性格陰陽平衡卻有某些可取之處。例如:為脾氣暴躁的人取個溫文爾雅的名字,起碼寄托著取名者的良好愿望,被取名的當事人也許還能從別人的呼喚聲中時時警醒自己。

五行與取名吉兇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古人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這五種元素組合而成的,五種元素之間有一種相生相克的生化制約關系。總的說來,五行相生則萬物諧和,五行相克,則諸事不順。民俗取名擇吉中的重要規范之一就是五行相生、平衡則吉,五行相克、偏缺則不吉。

古人認為天地萬物不論自然現象還是人為現象、物質現象還是精神現象,無一能逃出五行的范圍,天有五星,地有五方,人有五臟,把一切都納入“五行”這個“萬寶箱”之中。

有的事物即使多于五或少于五,古人也要“削足適履”,多則砍去,少則補足。如家禽家畜遠遠超過“五”的倍數,可古人只取犬、馬、牛、雞、豬五種;季節本來只有春、夏、秋、冬四季,古人卻偏要另加一個“長夏”來湊數。

木、火、土、金、水這五種元素之間的生化制約關系為:

首先是相生關系:

木生火——木燃燒而生火

火生土——火燃燒而成灰燼

土生金——金由土石冶煉而成

金生水——金液化則為液體(水狀)

水生木——雨水滋潤而生草木

其次是相克關系:

金克木——刀斧可砍伐樹木水克火——水能滅火木克土——草木扎根于土中火克金——火能溶化金屬土克水——土能筑堤擋水民俗取名擇吉對五行的要求,就是五行相生、平衡則為吉,五行相克、偏缺則不吉。

姓名相生

民俗以為,姓與名不能相克,應該相生。如有人取名為劉蓓、劉茵、劉林、劉芳,或取名金蓓、錢蓓等,民俗都認為是不吉利的名字,因為姓劉、金、錢在五行中屬金,而名中的蓓、茵、林等在五地中屬木,金(姓)克木(名),故不吉。

一個吉利的名字必須是姓與名之間五行相生的,如姓劉名波,姓汪名林,符合五行中金生水、水生木的相生關系,是大吉大利的好名字。

輩分相生

輩分相生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在一個家族中,每輩依次取五行相生中的一行為名。

如明朝皇室,除開國皇帝朱元璋外,以下各代皇帝按五行相生關系依次取一行為名:

太祖——朱元璋孝宗——朱佑樘(木)

成祖——朱棣(木)武宗——朱厚照(火)

仁宗——朱高熾(火)穆宗——朱載逅(土)

宣宗——朱瞻基(土)神宗——朱翊鈞(金)

英宗——朱祁鎮(金)光宗——朱常洛(水)

憲宗——朱見深(水)

從明成祖朱棣開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完成一個輪回,然后又是水生木,開始第二輪循環,如此依次按相生關系一輩接一行、一輪又一輪,以求循環不已,生生不息,確保大明江山萬世不竭。當然,這只是明代帝王們的一種美好愿望,而事實上,所謂擇吉,也只是人們一廂情愿的某種美好愿望罷了,如此而已,豈有他哉?

輩分相生的另一種情況是,在一個家庭乃至一個家族的同一輩人中,兄弟姐妹各取一行。如舊時某家共有兄妹五人,老大取名李子棟,老二叫李子烽,老三叫李子基,老四叫李子鈺,老五叫李子泳,一家人木火土金水五行俱全,且諧和相生。

偏缺補救

按各人體質和命理中五行偏缺補救的辦法來取吉名,在民間用得最為常見。

民俗文化認為,每個人按稟性都是五行的聚合,完美的人應當五行俱全,比例諧和,不偏不缺,然而這種人只是極少數,大多數凡夫俗子、尋常百姓不是五行有缺,就是不缺也有偏,或偏少,或偏盛。

民俗認為,人體質上、命理中的五行偏缺對于人的命運影響極大,危害甚深,以取名來補足(缺的)或克制(偏盛的)就是為了使人向好的命運轉化的舉措之一,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采用五行偏缺補救的辦法取的名就一定是個大吉大利的好名。

那么,在具體論述五行偏缺補救取名的辦法之前,先要弄清楚這樣一個問題:怎樣才知道一個人體質上或命理中五行的偏缺呢?

對此,古人有多種方法。

一種是中醫診斷法,中醫以望、聞、問、切等診療手段判斷一個人五臟之氣的盛衰情況,例如是肝火過旺,還是腎虛氣短,等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投县| 白山市| 南汇区| 敦煌市| 淄博市| 满城县| 顺昌县| 兴安县| 班玛县| 福海县| 永吉县| 仙游县| 大洼县| 南木林县| 襄城县| 三穗县| 乌恰县| 多伦县| 安庆市| 新干县| 开远市| 康定县| 内乡县| 滦南县| 博湖县| 绥宁县| 东乡县| 海伦市| 鱼台县| 莆田市| 环江| 石渠县| 宝应县| 定州市| 西峡县| 镇雄县| 常宁市| 平罗县| 儋州市| 通河县| 阿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