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日不暇給
- 影響中國學(xué)生的經(jīng)典成語故事之三
- 鄭成剛編著
- 500字
- 2015-03-31 16:22:16
【釋義】暇:空閑。給:豐足,夠。形容事務(wù)繁忙,沒有一點空閑。【出處】漢·班固《漢書·高帝紀(jì)》。
在漢朝剛剛建立的時候,陸賈常常在劉邦面前談?wù)撛娊?jīng)、書經(jīng)。劉邦年輕時候沒讀過多少書,當(dāng)了皇帝以后也沒有讀書的習(xí)慣,所以對陸賈的話很不耐煩。有一天,陸賈又談起了詩、書,劉邦怒斥道:“我是騎在馬上取得天下的,這跟詩經(jīng)書經(jīng)有多大關(guān)系。”陸賈說:
“天下是騎在馬上取得的,但能騎在馬上治理天下嗎?自古以來的圣君、賢王,都要研究治理國家、管理朝政的辦法,文武都不能偏廢,國家才能鞏固。您想,吳王夫差是怎么滅亡的?秦朝便是因為偏重嚴(yán)酷的刑法而垮臺的。假如秦朝從開始就施仁義,您還能推翻它,取得天下嗎?”
劉邦仍然不高興地說:“你既然知書達理,那么就把秦朝所以滅亡,我所以得天下,還有從古到今朝廷興亡成敗的大事都給我寫來看看!”
陸賈就依劉邦的話語作了一部書,稱作《新語》,共分12篇文章,劉邦在聽了陸賈念給他聽了以后,很是贊許,《漢書·高帝紀(jì)》稱頌劉邦說,他每日事情那么多,忙都忙不過來,還叫蕭何頒布法律,韓信制定軍法,叔孫通建立禮儀,陸賈撰寫新語……志向真是宏大深遠啊!原文中有“雖日不暇給……規(guī)摹弘遠矣”就是此成語的出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