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止戈為武
- 影響中國學生的經典成語故事之三
- 鄭成剛編著
- 514字
- 2015-03-31 16:22:16
【釋義】指平定叛亂,止息戰爭,才算是真正的武功。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
楚莊王打敗了弱小的鄭國后,便命令士兵撤退,在返回途中,又遇上了晉國的軍隊,楚軍與晉軍又展開了戰斗。楚軍襲擊了晉軍的中軍,晉軍統帥荀林父見楚軍來勢兇猛,就擊鼓下令說:“快上船過河,先過河的有重賞!”結果中軍、下軍的士卒,爭先恐后地登船。一時間軍中混亂,晉軍損失慘重。
楚軍獲得全勝,將領潘黨向楚莊王建議說:“我聽說戰勝了敵人要建筑一個紀念物,讓后人來紀念先人的功勞。我看您也該這樣做,將晉軍尸首堆積起來,封土為丘,來紀念這次的勝利!”
楚莊王搖頭說:“你認識‘武’字嗎?在甲骨文里‘武’字是由‘止’和‘戈’兩字組成的,‘止戈’才是‘武’!止息兵戈才是真正的武功呢,武功應該具備七種德行:禁止強暴、消除戰爭、保持強大、鞏固基業、安定百姓、團結民眾、增多財富。現在晉、楚兩國交兵,士卒的尸骨暴露在野外,百姓生活不能安寧……這七種德行我一樣也沒有,用什么留給子孫?我是沒有武功的。古代圣明的君主征伐對天子不恭敬的國家,那是懲罰罪惡。現在我們打敗晉國,可晉國的罪過是什么?晉國士兵為了保家衛國而戰死疆場,他們何罪之有,我們沒有必要再張揚自己的勝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