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迷途知返
- 影響中國學生的經典成語故事之七
- 鄭成剛編著
- 653字
- 2015-03-31 16:24:18
【釋義】迷失了道路知道回來,比喻知錯能改。
【出處】晉·陶淵明《歸去來辭》。
陶淵明是我國歷史上晉代著名的田園詩人。他家祖上都在朝廷做大官。不幸的是在他12歲時就成了孤兒,跟隨叔父長大。但陶淵明很有志氣,埋頭讀書。只是由于家世已經沒落,得不到朝廷重視。
陶淵明很窮,又缺乏經營生計的本領。親友們勸他去做一個小官,他聽后心里活動起來,但是沒有門路。后來由他叔父引薦,才被任命為彭澤(今屬江西)縣令。
彭澤離陶淵明家住的紫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不太遠。上任后沒幾天,他就思念起原來的田園生活,產生了辭官歸去的念頭。這是因為他本性熱愛自然,出來當官只是為了解決溫飽問題,但官場上爾虞我詐違反自己的良心,做了也非常痛苦。于是,他希望等到公田上取得收獲后,就收拾行裝回家。
不久,陶淵明妹妹在武昌(今湖北鄂城)去世。陶淵明想立刻去吊唁,于是自動辭職。
就這樣,從秋天到冬天只當了80多天的官,就又回去過田園生活了。
另有記載,陶淵明在擔任彭澤令時,接到上司通知,說郡里派一個郵督來彭澤視察工作。那郵督盛氣凌人,要陶淵明穿了官服去恭迎。陶淵明不愿為五斗米的俸祿而去向這種鄉里小人折腰,于是交出官印,離開彭澤,隱居田園。
陶淵明歸隱后,寫了一篇名叫《歸去來辭》的賦。在這篇賦的序中,他回顧了自己的過去。賦一開始,他就總結了自己走過的生活道路,認識到過去雖然已經不可挽回,但未來的事還來得及彌補。意思是出來當官已經錯了,但現在歸隱還不算晚。自己確實是迷失了道路,好在迷失的路還不遠,現在已經覺悟到今天是正確而昨天是錯了,表示迷了路知道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