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智化寺
- 火紅50年代,我垂釣萬物
- 貓的黑眼圈
- 2127字
- 2025-07-31 18:00:00
“李二河同志來啦,唐大師在里面等你呢。”
一名扛著紅木的工人笑嘻嘻的打招呼。
李二河停下二八大杠,抬頭望著眼前的建筑——智化寺。
智化寺建于明朝年間,原先叫國覺寺。
它的建立者是明朝的太監王振。
王振。
就是那個“土木堡之變”的罪魁禍首。
帶著明英宗御駕親征,返回路上非要帶皇帝繞路,經過家鄉,得以衣錦還鄉。
最后明朝幾十萬軍隊命喪土木堡,王振本人也死于亂軍之中。
智化寺門前,兩只石獅子鎮守兩側
李二河走進仿木磚石的山門。
進院后,一眼望見黑琉璃筒瓦的拱券門,部分瓦片裂成幾塊。
李二河踩著掉落的瓦片碎礫,穿過智化門,就看到目的地:智化殿。
唐楚鐘站在殿外,神情嚴肅地望著前方,眼神空洞,幾條抬頭紋擰成一股。
“唐大師,我來報道了。”
唐楚鐘回過頭,點點頭,指著殿上的琉璃瓦說:
“殿頂漏雨,對里面的佛像、壁畫等會造成影響。”
李二河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
一大片琉璃瓦中,露出巨大的窟窿。
窟窿上雜草垂到殿內,與殿外墻壁斑駁的紅墻很是搭配。
李二河有些激動。
他不只是僅僅搭杉木架子這種基礎工作,更想參與修復古建筑棟梁、榫卯件等工作中。
這些工作更為復雜,但對自己的工匠技術提升很大。
唐大師這次的有意推薦、指導,沒浪費自己在他面前的優秀表現。
“唐大師,為何這只智化寺這么破舊啊?”
李二河十分納悶,作為明朝的古寺保存至今,理應受到人們的妥善保管才對。
思考間,李二河聽到唐楚鐘一聲輕微微的嘆息。
唐楚鐘淡淡道:
“明英宗復位后,將罪人王振重新在智化寺招魂、立塑像,
香火延續百年,這也為下次的劫難埋下伏筆。”
李二河能想到,一個禍國殃民的太監,能立塑招魂,肯定遭后人貶斥。
唐楚鐘繼續說:
“到清乾隆朝,下令砸毀王振的塑像,抹去一切碑文,這是智化寺的第一劫。”
第一劫?
唐楚鐘看著李二河疑惑的眼神,他的眼窩顯得更加凹陷。
“第二劫,1900年,八國聯軍進四九城,將智化寺洗劫一空。”
李二河只聽過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沒想到這智化寺也不放過,不自覺的手握成拳頭。
“第三劫,開國前,智化寺被各種人占用,甚至還被用作啤酒廠。”
李二河聽后沉默不語,他聽到唐楚鐘喉嚨間“嘶嘶”聲。
唐大師作為古建筑修復的專家,肯定對眼前破敗的智化寺感慨良多。
李二河突然發現,唐楚鐘平時待人十分冷漠。
但一講到建筑專業歷史時,卻能滔滔不絕。
這是一位深沉的專家,而非后世上鏡頭各種搏出位的那些“磚”家。
腦中閃過一個念頭,李二河疑惑問:
“唐大師,這智化寺是文保單位吧?”
“不是。”
唐楚鐘簡短的話語,讓李二河徹底明白一件事。
尚未是文保單位的智化寺,竟能在這年獲得跟鐘鼓樓修繕一樣的待遇。
說明上面對古建筑保護工作十分重視。
李二河想到這,嘴角翹起。
終于自己能靠木匠工藝,參與到古建筑的修繕核心工作,到時候獲得上面領導的關注,對自己也是好事。
“你負責杉木架的搭建和監督工作,工錢照舊。”
嗡。
李二河腦子發出悶響。
上一秒還在幻想功成名就,下一秒就回歸現實。
“好的,唐大師。”
李二河點點頭,鼻翼微顫。
搭木架工作前期忙,后期只剩監督檢查工作。
工錢不少,相對輕松。
李二河內心失望,仍接下這份工作。
因為他還有件事要求唐楚鐘。
“唐大師,你會修清代銅佛像嗎?”
唐楚鐘扭過頭,一對鷹眼盯著他:
“粗略會些,遠不如我的二弟,你有什么事?”
“我朋友有件清朝銅佛像,想找人修復佛像表面,我幫他問問。”
唐楚鐘大步往殿中走去,撂下一句話:
“你這次工作干的好,我讓二弟給你修。”
李二河望著唐大師離去的身影,不斷猜測著唐云鐘的能力。
坊間都說,唐楚鐘、唐云鐘、唐飛鐘三兄弟越年輕,能力越強。
目前,唐楚鐘多次擔當重點古建筑的修繕顧問,那他二弟得多么厲害?
他對這“三唐”渴望收歸自己團隊的心更加強烈。
……
大河木業店。
剛剛結束吸潮板的項目,目前店內沒有任何訂單。
王民生等人在店中無事,征得李二河同意后,參加集市上志愿大掃除活動。
李二河上午去智化寺了解相關情況后,搭建杉木架工作三天后正式開始。
他要利用這三天,將熏蒸箱發明制造出來。
上次,高科長、孫科長一同來店。
那時的熏蒸箱只是雛形。
他不斷思考著如何進行優化。
目前,熏蒸箱采用斗笠斜頂冷凝結構。
能實現將中藥材的藥性完全發揮出來。
但他對制作箱子的樟木很不滿意。
尋常熏蒸箱,多采用樟木。
但在前線坑道環境中,一旦箱子破損,很難維修。
如何在簡陋的環境中,實現高效使用,還能簡單維修才是關鍵。
道理跟AK47步槍能在雨林環境使用,而M16就容易被泥水堵塞槍膛發生卡刻。
李二河抬起頭,眼神亂轉,思考著創意。
突然,他看到店內墻壁上,貼著一副黃山迎客松的年畫。
有了!
他嘴角咧起,充滿干勁忙活著。
……
居民小組。
錢主任堆著諂笑,盯著前來視察工作的高科長。
他作為主任,依靠李二河不斷的申報衛生發明,他也跟著沾光。
他自己都不記得,高科長親自來夸獎過他多少次。
“高科長,聽說李二河前兩天造了熏蒸箱,用催他往上申報嗎?”
高科長看著翻著文件的手停下來。
腦中想起同仁堂洪悅指著胸前徽章的畫面。
“不用,過段日子,李二河會上報的。”
錢主任面帶微笑,安靜地站在一邊。
高科長機械地翻著文件,腦中卻想著:
“民用熏蒸箱等李二河制造完再申報,黃花菜都涼了,
得立馬向大領導申請民用熏蒸箱的前期立項工作。”
……
體育籌備委員會。
孫紅英拿著筆在紙上飛速寫著。
一旁的科員好奇的靠過來,看到標題寫著:
新型民用熏蒸箱項目的立項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