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社區的暖陽與急雨(下)
- 為了一方平安
- 烏蠻滋佳臘羅巴
- 2037字
- 2025-07-01 10:31:43
五
工作間隙,王梅也沒閑著。有居民來咨詢遷戶口的手續,她結合政策詳細告知;有人問為什么新辦身份證還沒到,她立刻打電話回所里查詢制證進度;甚至還有個大媽來問辦理養犬證需要什么材料,她也一一耐心解答,條理清晰,態度溫和。這第一天深入社區的“初體驗”,可以說是開局良好,心情舒暢。
臨近下班,夕陽的余暉染紅了小巷。王梅告別了熱情的大媽們,推著自行車走在回家的路上。途徑社區主干道,一家名叫“美美服飾”的小店吸引了她的注意。櫥窗里掛著幾條連衣裙,款式新穎,在這個相對偏僻的邊境小鎮顯得有些時尚過頭。店主是個和她年紀相仿的年輕女子,正熱情地招呼客人。
鬼使神差地,王梅停下車走了進去。店主小美也是個爽利人,一看王梅穿著警服但氣質年輕,立刻笑著說:“喲,警察小姐姐!是新來的王警官吧?歡迎歡迎!看看有沒有喜歡的,給你個內部價!”
王梅一眼看中了一條碎花連衣裙和一條簡潔的淡藍色棉布裙。試穿了一下,效果意外地好,鏡子里的自己少了幾分警校生的硬朗,多了點女孩子的柔美。討價還價環節自然少不了,王梅拿出了菜市場砍價的架勢(這點她隨老媽),加上小美知道她是新來的片警,想打好關系,最終以王梅自己都不好意思的低價成交了。淘到兩件漂亮的新裙子,感覺像是這一天“視察工作”的甜蜜獎品。
王梅蹬上自行車,車把上掛著新裙子的袋子,心情就像那傍晚輕撫過臉龐的熱風,一掃之前的郁悶和對張小葵的恐懼。她的腳蹬得飛快,車輪在石板路上發出輕快的聲響。迎著夕陽的暖光,她甚至忍不住哼起了那首讓她栽過跟頭的兒歌:“清清小河邊,有一群小鴨子……”哼了幾句,突然意識到什么,臉一紅,“呸呸呸,哼什么不好!”她趕緊剎車,左右看了看,幸好沒人注意到女警官的這點小窘態。她重新蹬車,臉上是憋不住的笑,小日子似乎要開始滋潤起來了。
然而,用腳指頭想都知道,在基層做一名社區片警,日子怎么可能一直這么輕松愜意?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給她點好看!
日子就在這種忙碌但相對輕松的狀態中過去了兩三天。這天下午,陽光懶洋洋地透過居委會辦公室的窗戶,灑在斑駁的桌面上。馬主任她們去參加街道組織的學習活動,辦公室里難得的清凈。王梅處理完手頭一些簡單的表格登記工作,感覺眼皮有點打架。連日來白天跑社區、晚上啃臺賬,加上勐巴這永不熄滅般的炎熱,即使是警校練出的好體格也難免有些疲憊。
她環顧四周,確認沒人會突然闖進來查崗,便輕手輕腳地把辦公室角落那臺老舊但還算好用的落地扇對準自己,調到最高檔。然后,她舒舒服服地把自己陷進那張頗有年頭的藤編躺椅里,順手抄起桌上最新一期的《勐巴鎮報》,往臉上一蓋。報紙油墨的淡淡氣味混合著風扇吹出的涼風,瞬間帶來一股令人安心的睡意。
愜意地喟嘆一聲,王梅放松了緊繃了好幾天的神經,意識漸漸模糊。
“呼……總算能瞇一會兒了……”
然而,仿佛老天爺故意要考驗這位新警的業務能力,或者說,是為了讓她的片警生涯多點“實戰”經驗,她剛覺得周公在向她招手——
六
“蹬!蹬!蹬!蹬!”一陣急促得如同鼓點,又重得能震落天花板上灰塵的腳步聲,由遠及近,像戰場上沖鋒的號角,毫無征兆地打破了辦公室的寧靜,并且目標極其明確地直奔里屋而來!
王梅驚得差點從藤椅上彈起來,臉上的報紙“嘩啦”一聲滑落到地上。
“砰!”門被大力推開。馬鳳英主任滿頭大汗,氣喘吁吁地站在門口,臉色因奔跑和焦急而漲得通紅。她一眼就看到了還在藤椅上維持著半躺姿勢、一臉懵懂的王梅,三步并作兩步沖過來,不由分說一把拉起王梅的手腕,力道大得驚人,拖著她就往外走。
“哎喲!王警官!可找到你了!快!快快快!”馬主任的聲音因為激動而有些變調,像是破了的鑼。
王梅猝不及防,被拖得一個踉蹌,睡意被徹底嚇跑,腦子還在重啟狀態:“馬…馬主任?!怎…怎么了這是?著火啦?”
“哎呀!不是著火!是人著火!”馬主任語無倫次,腳下卻一點不慢,“平安巷!就我跟你說的那個平安巷6號!李豹子家!又打起來了!這次動靜大!他家婆娘都跑出來哭喊救命了!”
李豹子!這個在崗前培訓時就被馬主任重點標記、這幾天也聽過兩耳朵名字的“社區名人”!
“李豹子?誰…誰打起來了?”王梅一邊被拽著在小巷里狂奔(馬主任腿腳快得不像五十多歲的人),一邊下意識地問出了一句無比天真的傻話。
“打老婆唄!還能有誰!豹子又喝高了!”馬主任簡直要翻白眼了,腳下生風,“抄近路!快!那家伙下手沒個輕重!晚了要出事!”
王梅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前幾天平靜和諧、還哼著小曲買新裙子的社區畫面瞬間碎裂。
平安巷6號?李豹子家?打老婆?
劇本來了。而且是硬碰硬的、關乎一個家庭安危的劇本。她攥緊了拳頭,心跳如擂鼓,跟著馬主任沖進了狹窄幽深、陽光都難以完全照射進去的平安巷。巷子里已有不少鄰居探頭探腦,聽到騷動的源頭正是豹子家,無不面露憂色卻又不敢上前。
真正的“好戲”,這就要開場了。王梅深吸一口混雜著塵土和未知焦灼的空氣,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這片土地上,沉甸甸壓在她肩頭、那屬于一名社區片警的真實分量。她不再是旁觀者或慰問者,她即將成為那個直面沖突、制止暴力、保護弱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