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 重生萬歷:我只想保命撬江山
- 森上木
- 2239字
- 2025-07-29 09:53:07
錢行的掌柜,是個面皮白凈,說話溫文爾雅的中年人。
他客客氣氣地接待了袁世通,奉上香茶,將融資的契書條款,一條條解釋得清清楚楚,
甚至還拿出了一份由工部和兵仗局聯合勘探的輿圖,上面用朱砂筆,清晰地標注著未來道路的走向。
看著那條從黃州延伸出去,如血脈般貫穿數府的紅線,袁世通更是心潮澎湃,當即決定,再追加十萬兩!
有袁世通這樣“獨到眼光”的商人,自然不在少數。
在他們看來,這根本不是風險投資,而是一場穩賺不賠,還能搭上承運商行快車的盛宴。
一時間,江南、湖廣、福建各地的承運錢行,門庭若市。
無數大商號、大地主,揣著成箱的銀票,蜂擁而至,生怕去晚了,連口湯都喝不上。
而這股風潮,也以另一種形式,席卷了底層的村莊。
“聽說了嗎?離咱們這三十里的王家集,要建個什么……水泥廠!是承運建筑行辦的!”
“就是京城里那個承運建筑行?聽說進去做工,管吃管住,頓頓有肉,一個月還能拿豐厚的工錢!”
“我的乖乖!咱們給地主家當佃戶,辛辛苦苦一年,交了租子,剩下的還不夠一家人嚼谷呢!”
消息在田間地頭傳開,那些終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佃戶和貧農,眼中第一次燃起了名為“希望”的火焰。
他們早就聽說了京城那邊的好日子,只恨自己沒長翅膀飛過去。現在,機會竟然送到了家門口。
各地水泥廠招工的消息一經公布,立刻就引來了成千上萬的人。那場面,比過年趕集還要熱鬧。
然而,水泥廠的名額,終究是有限的。相對于龐大的人口基數,不過是杯水車薪。
沒搶到名額的,捶胸頓足,滿臉失落。
但他們很快又得到了新的消息:等水泥廠建好,開始修路的時候,還需要更多的人手,到時候,招的人,是現在的十倍、百倍!
這一下,所有失落的人,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他們不再理會地主老爺的催促,不再關心田里的莊稼。
他們每日所盼望的,就是那修路的隊伍,能早一天來到自己的村口。
一場由皇帝親手策劃的陽謀,正在以一種所有人都樂見其成的方式,轟轟烈烈地展開。
商賈地主們,為自己薅到承運商行羊毛的“精明”而沾沾自喜。底層百姓,為即將到來的好日子而歡欣鼓舞。
整個大明,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活力,一派欣欣向榮。
沒有人看懂,在這片繁榮的表象之下,朱翊鈞那恐怖的布局。
更沒有人知道,這位高居御座之上的少年天子,正用一根無形的繩索,
套在每一個人的脖子上,準備將他們,連同他們腳下那片古老的土地,拖向一個未知的深淵。
西暖閣內,炭火燒得恰到好處,暖而不燥。
朱翊鈞懶洋洋地靠在鋪著厚厚白狐裘的躺椅上,手里捏著一塊馮保剛呈上來的龍須酥,
雪白的細絲入口即化,甜意順著舌尖一直蔓延到心里。
他發現自己這具年輕的身體,對甜食和各種新奇零嘴有著一種近乎本能的癡迷,
仿佛能用這片刻的甜,來中和掉心底那些深沉到發苦的算計。
就在他享受這難得的閑暇,瞇著眼盤算著該如何給楊育才的化肥試驗再添一把火時,
馮保邁著小碎步,悄無聲息地滑了進來,臉上帶著幾分壓抑不住的興奮。
“主子爺,兵仗局主事趙士禎求見,瞧他那模樣,像是揣著什么天大的喜事。”
朱翊鈞眉毛一挑,將最后一點龍須酥送進嘴里,拍了拍手上的殘渣。“哦?讓他進來。”
片刻之后,一個身形瘦高,穿著一身沾著油污和鐵屑的官袍,雙眼卻亮得嚇人的中年人快步走了進來。
正是對火器一道癡迷到了癲狂地步的趙士禎。
他一進殿,甚至忘了君臣禮儀,直接從懷里掏出一卷圖紙,激動得聲音都有些發顫:“陛下!臣……臣不負圣望,您說的那……那個‘閉鎖結構’,臣……臣把它給搗鼓出來了!”
“當真?”朱翊鈞“霍”地一下從躺椅上坐直了身子。
那慵懶的神情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獵人看到獵物般的銳利光芒。
他甚至沒等趙士禎回話,便直接起身,大步朝殿外走去,“走,去兵仗局!”
馮保連忙取來一件玄色大氅為皇帝披上,一行人浩浩蕩蕩地朝著紫禁城內那個終日叮當作響,充滿了硫磺與鐵銹味的角落而去。
兵仗局內,一如既往的喧鬧。巨大的水力鍛錘不知疲倦地起落,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
赤著上身的工匠們,在熊熊爐火前揮汗如雨,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熾熱而又充滿了力量的味道。
這里與皇宮的富麗堂皇、井然有序格格不入,卻讓朱翊鈞感到一種莫名的親切與安心。這才是力量誕生的地方。
在一處專門開辟出來的空地上,一門嶄新的火炮,正靜靜地矗立在那里。
它通體呈現出一種深沉的鐵黑色,炮身比尋常的紅夷大炮要短一些,也更顯粗壯,線條流暢而又充滿了力量感。
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尾部。
不同于所有前裝火炮那光溜溜的炮尾,這門炮的尾部,多了一個結構復雜的黃銅機括,上面還有一個粗大的把手。
“陛下,請看。”趙士禎的臉上泛著一種病態的潮紅,他走到炮尾,像是在撫摸情人的肌膚一樣,
輕輕握住那黃銅把手,用力一旋。
只聽“咔噠”一聲清脆的機括聲響,整個炮尾后部竟然被擰了開來,露出了一個光滑的圓形炮膛。
“這便是臣按照陛下的思路,反復試驗了上百次才制成的螺紋炮閂。”
趙士禎的聲音里充滿了驕傲,“炮閂上有三圈凸起的螺紋,炮膛尾部則有對應的凹槽。
裝填完火藥包后,只需將炮閂推入,旋轉六分之一圈,便能與炮膛死死咬合。
臣用水壓試過,氣密之嚴,遠勝于從前!”
朱翊鈞的呼吸都變得有些急促。他知道,眼前這東西,在這個時代意味著什么。
這不僅僅是一門炮。
這是戰爭規則的改變者。
“試射一發,給朕看看。”他的聲音不大,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早已準備好的炮手立刻上前。一人熟練地將一個絲綢包裹的藥包從炮尾塞入,另一人則將炮閂推進,用力一擰,鎖死。
整個過程,行云流水,不過短短數息。
而在另一邊,作為對比的一門舊式紅夷大炮,幾個炮手正費力地用長桿,
又是清理炮膛,又是搗實火藥和炮彈,手忙腳亂,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