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暴雨夜中的骨盆課堂
- 醫路平凡:從縣醫院急診開始加點
- 火雞味嘎嘣脆
- 2663字
- 2025-08-04 08:20:33
老吳那間充滿機油味的“寶庫”,成了張偉磨礪骨科感知的圣地。
冰冷的股骨、沉重的肩胛、結構精密的半骨盆…在【解剖重構(骨骼系統)Lv1】的特殊狀態下,這些標本仿佛被賦予了生命。
指尖每一次觸摸骨面的溝壑、孔洞、關節面,都在意識空間中激發出更清晰的三維模型和虛擬的血管神經光影網絡。
精神力如同開閘的洪水般消耗,帶來的眩暈感被獲取知識的巨大滿足感所取代。
然而,張偉深知閉門造車終有限。
骨科的精髓不僅在“知”,更在于“行”——在于如何在復雜多變的臨床情境下,運用這些知識去判斷、去決策、去干預。
靠山屯李老漢可能的骨盆骨折,省院MDT搶救中骨科主任對骨髓炎的精準清創,都像懸在頭頂的警鐘。
“光有‘感覺’不夠,得讓其他人也能‘看見’!”一個念頭在張偉心中成型。
他推動的省級基層急診創傷快速評估項目,核心是“看、摸、查”三步法。
對于骨盆骨折這種基層致死率極高的創傷,能否將他對骨盆解剖和風險點的“直覺”,轉化為一套更直觀、更適合基層醫護掌握的簡易評估與預警流程?
從模型到教案:骨頭的“語言”
說干就干!張偉利用下班后的碎片時間,一頭扎進了“翻譯”工作。
核心目標:讓基層醫生在資源有限(無CT、少經驗)條件下,通過快速查體和簡易X光(如有),初步判斷骨盆骨折的穩定性(穩定/不穩定)和潛在致命出血風險等級(低/中/高)。
工具:老吳的半骨盆標本,成了最好的教具。紅筆、藍筆、標簽紙、簡易力學演示裝置(橡皮筋、小木棍)。
他在標本上,用紅筆醒目地標注出高危區域:
骶髂關節區域:寫上“骶髂韌帶撕裂->髂內靜脈叢大出血風險!”(依據:解剖重構顯示此處血管密集且易受牽拉)。
恥骨聯合及雙側恥骨支:標注“骨折斷端尖銳->刺破閉孔血管風險!”。
髖臼后壁:寫上“粉碎骨折->坐骨神經損傷風險!”。
骨盆環:用藍筆畫出環形結構,強調“環的完整性=穩定性!環斷裂(尤其垂直方向)=不穩定=高出血風險!”。
接著,他結合靠山屯救援的模糊記憶(當時無法確診,但李老漢體征高度懷疑)和省院MDT的討論要點,設計了一套簡易的“風險疊加”評估法:
查體警報:骨盆擠壓/分離試驗陽性(劇痛、異常活動)——直接高危!
X光警報(簡易版):骶髂關節間隙明顯增寬(>0.5cm)?恥骨聯合分離(>2.5cm)?骨折線貫穿骨盆環(尤其是垂直方向)?——符合一項即中危,兩項及以上高危!
體征警報:低血壓(收縮壓<90mmHg)且對快速補液反應差?下腹部/腹股溝區快速腫脹(血腫)?——無論影像如何,直接高危!
他用橡皮筋模擬韌帶,小木棍模擬骨骼,演示不同骨折類型下韌帶的牽拉方向和血管可能受到的剪切力。
將復雜的生物力學和血管解剖,轉化為直觀的“拉力”與“破裂點”。
當張偉抱著他那精心“裝修”過的半骨盆標本和簡易教案,敲開王主任辦公室的門時,王主任剛放下電話,臉色凝重。
“小張,來得正好!省里剛通報了靠山屯傷員的最新情況。”
王主任示意他坐下,“秀兒…沒挺過來。昨晚死于多器官衰竭,膿毒癥休克太兇險了。李老漢還在重癥監護室,胸腔遲發性出血控制住了,但肺部感染嚴重,上了呼吸機,情況也不樂觀。”
辦公室內陷入短暫的沉默。
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消息傳來,依舊像一塊巨石壓在胸口。張偉仿佛又看到了仙人洞里那張灰敗的臉。
“我們盡力了。”
王主任聲音低沉,“省院專家也說了,沒有你們前期的果斷處置和維持,他們根本撐不到直升機。特別是你堅持轉移和…那個截肢決定。”
張偉深吸一口氣,壓下翻涌的情緒:“主任,正因為看到我們的局限,我才更想把這個做出來。”
他將手中的骨盆標本和教案推到王主任面前,“靠山屯救援,我們最大的被動之一,就是對李老漢可能存在的骨盆骨折和出血風險無法早期精準預警。這是我想加到創傷快速評估項目里的‘骨盆骨折簡易風險評估模塊’。”
王主任拿起那半塊被紅藍標記覆蓋的骨盆標本,仔細端詳著那些醒目的標注,又翻看了張偉手寫的簡易流程和“風險疊加”評估法。他的眼神從凝重轉為驚訝,再到深思。
“用標本直觀標記危險點…查體+X光簡易征象+體征的疊加評估…把復雜的血管損傷風險簡化成高、中、低…”
王主任喃喃自語,手指敲著桌面,“想法很好!很實用!特別適合我們基層!這東西…你怎么琢磨出來的?”
張偉當然不能說【解剖重構】,只是含糊道:“看了很多書,請教了老吳,結合了靠山屯的教訓和省院專家的思路。就想能不能讓沒經驗的醫生,也能快速抓住關鍵點,知道什么時候該拼命轉院,什么時候該呼叫支援。”
王主任仔細看著教案中關于“骶髂關節間隙增寬>0.5cm即為中危”的設定,忽然問道:“這個0.5cm的閾值,依據是什么?縣醫院X光片的清晰度和投照角度誤差,會不會影響判斷?”
張偉早有準備:“主任,閾值是基于AO分型理念和常見文獻報道的臨界值簡化。
考慮到基層X光質量,我們更強調‘明顯增寬’這個定性概念,配合查體陽性。而且,這個模塊的核心是‘預警’,不是確診。目的是快速篩出高危傷員,啟動預案(加壓包扎骨盆帶、快速補液、緊急轉運),而不是讓基層醫生去精確分型。
哪怕只提醒他們‘這個病人骨盆可能不穩定,有出血風險’,也比完全懵懂強!”
王主任眼中精光一閃,重重一拍桌子:“好!要的就是這個‘預警’思路!不追求完美診斷,只求抓住關鍵風險,為后續爭取時間!這個模塊,我全力支持你加到項目里!先在咱們急診科和骨科試點培訓!”
他話音未落,辦公室門被猛地推開!護士長張美蘭臉色煞白,聲音帶著急促的喘息:
“王主任!張大夫!剛接到120電話!縣南建筑工地發生坍塌!有工人被埋!挖出來一個,懷疑…懷疑骨盆被重物砸了!救護車十分鐘后到!病人意識模糊,血壓測不到!工友說兩條腿姿勢很怪!”
“骨盆被砸?!”王主任和張偉同時站了起來!
張偉的心臟猛地一沉!他下意識地看向手中那半塊被紅筆標注著“骶髂韌帶撕裂->大出血風險!”的骨盆標本。冰冷的觸感順著指尖傳來,【解剖重構】的狀態幾乎本能地就要啟動!
暴雨夜,危重骨盆骨折傷員即將抵達!這,將是他剛剛打磨出的“骨盆課堂”教案,第一次面對血淋淋的實戰考驗!也是檢驗他能否將“骨之感知”真正轉化為“活路指引”的關鍵時刻!
“走!”王主任抓起白大褂,眼神銳利如刀,“張偉!帶上你的‘寶貝’!準備上課!這堂‘暴雨中的骨盆課’,我們急診科自己先上!”
他指的“寶貝”,正是張偉手中那塊標記著危險信號的半骨盆模型。
張偉握緊了手中的標本,冰冷的骨骼仿佛也帶上了一絲體溫。
仙人洞的遺憾,省院手術室的震撼,無數個夜晚的啃讀與摸索…所有的積累,都將在這個暴雨傾盆的急診搶救室里,迎來最殘酷也最真實的檢驗!
他深吸一口氣,眼神再無猶豫,只有屬于醫者的冷靜與堅定,緊隨王主任沖出了辦公室,奔向那被救護車頂燈刺破的、充滿未知與挑戰的雨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