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他們學會在平凡日子中熱烈愛,也學會在風雨之間緊緊相依
- 此生偏愛你
- 作家6Z8r77
- 3262字
- 2025-07-02 08:10:02
窗外細雨綿綿,是初春的第一場雨。
蘇黎坐在陽臺的搖椅上,手里捧著一本《人工智能倫理與未來社會》,指尖擱著書頁卻遲遲沒有翻動。她偶爾抬眼,望著那一片被細雨濡濕的院子,腦海里回蕩的卻不是書本上的公式和理論,而是昨天晚飯時,沈硯舟忽然冒出的一句話。
“我們搬回老宅好不好?”
她原本以為自己會拒絕,那個地方埋藏了太多他們過去走錯的回憶,也承載了她許多夜里不敢細想的孤獨與心碎。但那一瞬間,她的心竟然輕輕顫了一下,隨即回道:“好。”
不是因為不怕,而是因為終于可以不怕。
那些曾經像石子一樣砸在她心湖上的往事,早已被日復一日的真實生活悄然打磨,不再尖銳,不再沉重。
那座老宅,位于城市西南角的老街巷中,斑駁的墻面上爬滿青藤,是蘇黎母親當年留下的。兩人婚后最初的幾年就住在那里,簡陋卻溫暖。后來隨著公司規模擴大,他們搬進了市中心的高層住宅,老宅便一直空著,偶爾才去打理一番。
這一次,他們決定徹底搬回去。
不是為了懷舊,而是為了開始新的生活。
沈硯舟比她更興奮,主動承擔了整理與改造的全部計劃。他甚至親自設計廚房布局,還拉來了大學時期學建筑的老同學幫他們做庭院排水結構調整。
“你知道我最期待什么嗎?”某天夜里,他抱著她,貼在她耳邊輕聲說,“我最期待夏天傍晚我們一起在院子里乘涼,你一邊喝茶一邊翻書,我就坐在你旁邊,聽著知了叫,哪兒也不去。”
“你現在就很像個提前退休的老干部。”她笑他。
“那你呢?不也是個提前歸園田居的文藝女青年?”
他們在夜里笑作一團,像是一場天真爛漫的年少夢終于重啟。
他們用心改造著那個空間,也用心經營著彼此之間早已不再需要防備的距離。
哪怕在外奔波一天,回到家,廚房里飄著熱飯香,燈光是熟悉的暖黃,眼神一對視,就知道對方今天辛不辛苦。
那就是他們想要的生活——不驚天動地,不跌宕起伏,只是日復一日,有你有我,互相看見,互相靠近。
老宅改造期間,沈硯舟仍需照常進出實驗中心,蘇黎則在家遠程處理“共情星”二期的用戶數據回收分析。兩人分工明確,卻無比默契,每天的溝通不再是流程匯報,而是生活里的心意表達。
“我今天燒了你最愛的蘿卜燉牛腩,記得回來帶上胃。”
“今天有三家用戶留言提到了你設計的‘同步感知環節’,說用了之后更愿意表達自己了。”
“我發現后院墻角那棵多年前種的小茶花,竟然自己開了一朵。”
每一句,都不是非說不可,但說了之后,彼此的距離就近了一點,再近一點。
生活的甜,不在驚喜,而在這每日一點一滴的“我愿意與你分享”。
有一晚下班后,沈硯舟推門進來時,蘇黎正坐在客廳地板上,身邊堆滿了老宅改造時留下的樣板木板和色卡。她穿著一身棉麻家居服,頭發扎成松松的馬尾,身邊還放著一只小音箱,里面播放著八十年代的老歌。
他看著她,眼神里不自覺地慢慢軟下來。
“在研究哪面墻?”他脫下外套問。
“南邊陽光最好那一面。”她回頭看他一眼,“我想掛一排書架,中間鏤空一塊做投影幕布,晚上你可以躺著看電影,我就坐在你旁邊讀書。”
“這設定太理想化。”他笑,“你確定不是你看電影我睡著?”
“那也挺好啊。”她莞爾,“有時候,平淡比熱烈更讓人安心。”
沈硯舟走過去,坐在她身邊:“其實我一直記得,過去那些年,每次我們最忙的時候,你也會在深夜做宵夜,哪怕只是泡面,都會把碗沿擦得干干凈凈再遞給我。”
“你也會。”蘇黎輕聲說,“我焦慮的時候,你會不聲不響地替我把第二天要開的文件都提前打包好,連U盤都標好標簽。”
他們的愛,從不喧嘩。
而正是那些看似瑣碎無聲的細節,一點一滴堆疊出了如今這份安定。
兩人并肩坐在地上,望著手邊的設計稿,一起在腦海里拼出未來家的模樣,拼出未來日子該有的光景。
窗外風吹過院墻上的藤蔓,發出窸窣聲響,像極了他們曾走過的那些日子,有風有雨,卻總有人牽著手不肯放。
三月的老街漸漸熱鬧起來。
鄰里間打招呼的聲音開始變得熟悉,門前賣豆花的小販每天準時在清晨六點路過,甚至連隔壁奶奶家養的那只橘貓,也開始習慣在他們門前打滾蹭腿。
搬回老宅以后,蘇黎和沈硯舟的生活節奏像是被調慢了半拍,仿佛整座城市的喧囂都被這片院墻隔絕開來。他們每天六點半起床,七點一起做早餐,八點各自坐進書房開始工作,午后一起下樓買菜,黃昏時分,便在小院里泡一壺茶,看天邊晚霞一寸寸染紅屋檐。
日子平常,卻從未覺得乏味。
蘇黎常說:“人總得找到一種自己愿意重復過一輩子的生活方式。”而他們現在所經歷的,正是她曾經無數次在心里描繪、卻又不敢奢望的那種“溫柔日常”。
可即使在這樣的平穩中,生活仍舊會偶爾掀起漣漪。
那天晚上,沈硯舟在整理實驗室的內部文檔時,發現技術副主管方祈提交的“用戶數據輔助分析報告”存在問題——數據采樣時間與回收時間對不上,部分變量重復出現,明顯是出于“美化結果”的動機進行過手動修改。
他立刻打電話給方祈,但對方推脫說是數據處理系統的問題,隨后就掛斷了電話。
沈硯舟神色前所未有地冷靜。
他轉身打開權限終端,調取了整個數據分析小組近兩周的操作記錄。
蘇黎發現他異常時,已是凌晨一點。
“怎么了?”她端著一杯熱牛奶走進書房,見他盯著屏幕,臉色極為嚴肅。
“我們有內部數據被人為篡改的痕跡。”他沒有隱瞞。
蘇黎一愣,隨即眉頭緊蹙:“我們的人?”
沈硯舟點頭:“可能是方祈,也可能是他授意別人做的,具體還得查。但這件事如果不處理,等我們上線三期系統時一旦出現偏差,用戶數據信任會全面坍塌。”
“那就查到底。”蘇黎的語氣沒有絲毫遲疑,“就算是自己人,也不能縱容。”
“我知道。”他輕輕說,“但這次,恐怕要動到核心組。”
蘇黎靠近他,安靜地握住他的手:“你不是一個人。”
這句簡單的話,卻如一劑定心針。
在無數決定與博弈的深夜,他們不是孤軍奮戰的個體,而是彼此的后盾。
第二天一早,沈硯舟親自找來人力資源部門與風控小組,啟動了內部審查機制。而蘇黎則主動承擔起項目組外聯的部分事務,以免因為人員變動影響對外進度。
他們配合得天衣無縫,就像十年前初創公司時那樣,一個主內,一個主外,哪怕面對風暴,也依舊能牢牢抓住彼此的手。
這一次,他們不再害怕沖突,不再為得罪誰而躊躇,也不再因對方的決斷而焦慮。
這就是他們這一路走來最大的改變——
他們終于學會,不是每一次爭執都意味著破裂,有時候,它反而是彼此信任的試金石。
內部審查持續了將近一周,最終證實數據異常確系人為操作,責任人正是副主管方祈以及其下屬助理一名。
會議上,沈硯舟當眾宣布了兩人停職并啟動司法追責的決定。這個處理結果一出,項目組一度陷入低氣壓,但他并沒有做過多安撫,只留下了一句話——
“信任,從來不是盲目縱容。”
這是他們團隊建立以來第一次如此嚴厲的處理內部問題,表面平靜如常,但所有人都清楚,這意味著從此以后,所有標準都將更嚴格,每一位成員的專業與態度都必須經得起檢驗。
那晚下班回家后,蘇黎遞給沈硯舟一碗熱騰騰的雞湯。
“你今天很強硬。”她說。
“我不是強硬,是必須。”他低頭喝了一口湯,“我們不能讓理想被內部腐蝕。”
“其實我一直想告訴你,”她看著他,“你做得很好。”
他抬頭,有些意外。
蘇黎笑了笑:“我們走到今天,不是因為誰特別聰明或特別幸運,而是因為在最難的時刻,我們都沒放棄彼此。”
“你知道嗎?每次你在外面頂住所有壓力回來的時候,我都覺得,我真的選對了人。”
沈硯舟一時沉默。
他突然站起身,走到廚房拿出那個從未打開的小瓷盒,里面是一枚老宅翻修時在地磚縫里發現的舊戒指。
“我原本想等項目三期上線時再給你,但現在,我想提前。”
“這不是什么奢華的信物,也不是儀式感的象征。”
“它只是我想告訴你——無論未來還有多少風雨,我都在你身邊。”
蘇黎沒有說話,她輕輕把手伸過去,讓他將那枚戒指套上。
指環有些寬松,卻意外地合適,就像他們之間的關系,不是完美契合,而是彼此包容出的貼合。
他們在小院中站著,春夜微涼,風吹動藤蔓沙沙作響。
“以后我們是不是老了,就要在這里養老了?”蘇黎輕聲問。
“你想種菜,我就給你騰地。”
“你想養貓,我就給你搭窩。”
“你想每天念我幾句,我也都聽著。”
“只要你還愿意一直待在我身邊。”
蘇黎笑出了聲:“你現在都學會說情話了。”
“因為你值得。”他說,“值得我在所有平凡日子里,用盡全部熱烈去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