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遷漢中令》
- 三國:季漢書
- 倚夜聽雨
- 2171字
- 2025-08-04 20:00:00
諸葛亮看著劉禪的目光不由散發(fā)著光輝。
諸葛亮沒想到,劉禪會說出這樣的話,更沒想到劉禪會當眾做出如此許諾。
如今諸葛亮已經(jīng)四十五歲了,是時候要尋找合適的繼任者在自己之后北伐曹魏。
原本諸葛亮看重馬謖來繼承自己的重擔,但馬謖在南中的失敗證明自己看走眼了。
如今,諸葛亮突然有種“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
因為陛下本人,就是自己北伐意志最好的繼承者啊!
劉禪并不知道諸葛亮的想法,但劉禪按照自己的理解推動蜀漢政治。
說實話,劉禪給不了整個大漢所有人這樣的福利,但劉禪至少要給將士們這樣的福利。
劉禪很清楚,接下來的戰(zhàn)爭會有多么慘烈,只有自己解決掉了士卒們的后顧之憂,才能讓士卒在戰(zhàn)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為大漢的事業(yè)奮不顧身。
至于為什么其他百姓享受不到這樣的福利,因為這到底還是亂世。
士卒才是最具有統(tǒng)戰(zhàn)價值的存在,先軍政治至少能保證大漢統(tǒng)治的延續(xù),甚至反攻曹魏!
“陛下仁慈!”“陛下萬歲”“陛下恩德”……各種聲音雜亂,但卻發(fā)自真心。
聽到劉禪在祭壇上當著所有人的面許諾,沒人認為劉禪在說謊。
因為這是劉備的仁德積累下來的信譽,這是諸葛亮以法治國積累下來的信譽。
更是劉禪身為皇帝,站在祭臺上當著天地人神許諾下來的誓言。
沒人認為劉禪許諾的誓言會是假的,畢竟在洛水被司馬氏玷污之前,誓言在大漢余暉下,還是非常具有束縛力與神圣性的。
諸葛亮站在劉禪身邊看著劉禪做出的許諾,心中既是自豪也是激動。
因為諸葛亮非常清楚,劉禪安排這場祭祀的原因,便是為了這一幕。
目光略過底下,看著士卒們的吶喊、嘶吼、歡呼,北伐之前的動員徹底隨著劉禪的這場祭祀真正沉淀了下來。
而隨著儀式的結(jié)束,劉禪是時候的退場,但這次祭祀帶來的影響并沒有真正的消失。
因為諸葛亮所代表的丞相府,在這時候正式頒布《遷漢中令》!
諸葛亮告知所有士卒,將會挑選士卒與其家屬進入漢中。
如果原本家中有田,前往漢中后,置換以1:2置換田畝,名下田畝不足40畝則補足40畝田地,在漢中自行開墾。
總而言之,在劉禪剛許諾耕者有其田后,諸葛亮站出來發(fā)布這政策。
對士卒們來說,那就是劉禪沒有在說謊話,朝廷真的給士卒們分發(fā)田地。
這所帶來的政策落實,直接便讓士卒對于如今大漢朝廷的擁護程度直接飆升到滿值。
一人參軍,全家有田的想法,給與了士卒們非常大的想象力。
伴隨著《遷漢中令》的發(fā)布,整個丞相府也全部都動員了起來。
祭祀結(jié)束后不久,諸葛亮正式上《出師表》,帶領(lǐng)因祭祀?yún)R聚的軍隊直接北上屯田漢中。
劉禪看著諸葛亮給出來的出師表,上面除了原本歷史上有的人以外,還加了趙云。
劉禪不免有幾分疑惑,而諸葛亮則告知劉禪,若將來真領(lǐng)兵駐守漢中,可多多詢問趙云的意見,這就是諸葛亮給劉禪留下來的領(lǐng)軍統(tǒng)帥。
而對于馬謖,諸葛亮沒把他寫到出師表上,但諸葛亮也建議劉禪以后遇到軍事問題,可以參謀馬謖之謀,但決斷需得自己進行決斷。
之后,諸葛亮帶領(lǐng)漢軍主力北上,他們既是開墾漢中的先驅(qū),也是給與他們家屬的誘惑。
畢竟這些士卒都已經(jīng)被軍隊調(diào)度到漢中了,如果你家人不跟過去,那他就白白在漢中服役,而你們家里還享受不到漢中的土地,那多虧啊!
一時間,在成都等區(qū)域沒有田畝,或只有少量自留田的士卒家屬紛紛主動報名,遷徙到漢中去,開始為著自己的土地而努力。
“居然會有這么多的人報名么!”負責進行遷徙這方面事務的廖化不由感嘆。
蔣琬笑了笑,隨著祭祀之事完成,雖然中間出了一點小插曲,但事情到底處理好了。
蔣琬便被調(diào)度出來與廖化一起,協(xié)助這次從成都向著漢中的百姓大規(guī)模遷徙。
實際上,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論是漢中糧食的承載力,還是百姓們自身,都不可能一次性把所有的軍士家屬一口氣遷徙到漢中去。
漢軍也不可能這么做,因為這么做跟草菅人命沒有什么區(qū)別,董卓已經(jīng)很好的打了烊,這么做一路上會死上多少的百姓。
所以,諸葛亮只能將百姓們陸陸續(xù)續(xù)其分成幾批遷徙,每一批次差不多都是一千戶左右,一路上準備好吃穿用度,并且與衛(wèi)汛的太醫(yī)院做好聯(lián)系給與百姓足夠的醫(yī)療資源。
畢竟諸葛亮也非常清楚,這批人是最支持自己的政策,他們在路上哪怕死上一個,自己都心疼得很。
對于諸葛亮遷徙士卒前往漢中的建議,劉禪自然是百分百支持的。
不過,劉禪還是給了諸葛亮建議,那就是最起碼一千戶,也就是大約5000人安排在一個村子里面。
因為如果為了耕田,讓這些百姓居住的太分散,其實是不太利于村鎮(zhèn)發(fā)展的。
居住密度大了,才能誕生一些服務性質(zhì)的單位,比如說治療的醫(yī)院,比如說培養(yǎng)的學校,比如說交易的市場等等,很多生活設(shè)施都是需要一定程度的人口進行支撐的。
而且這樣才方便建立一個小型的壁壘,做好相應的城防工作。
但無論怎么說,對大漢今年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把這些士卒的家屬遷徙到漢中,然后再讓他們安頓下來,只要完成這一步,那就可以進行北伐了。
而這時候最為積極的,倒不是漢中本地的蜀漢民眾,而是無當飛軍這些夷人的家屬們。
畢竟他們也才剛剛的遷徙到了蜀郡,對蜀郡的生活并不是非常的熟悉。
只是剛剛授予了耕田,甚至這個春耕都還沒有把土地全部的開墾出來。
但是他們看了政策,發(fā)現(xiàn)如今自己只要去漢中,那自己名下的田畝能夠2倍的翻倍。
那還有什么好猶豫的,搬家!
難道在漢中的土地,還能比成都這里邊邊角角的土地要更差么!
所以這些夷人家屬,搬家意愿是最充足的。
畢竟短短半年時間,資產(chǎn)便直接從無產(chǎn)階級進化成每戶至少擁有七十畝田以上的地主。
紛紛不由感嘆,果然還是當漢人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