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微言可察人
- 重生之我在北宋當牛馬
- 明天oy
- 2012字
- 2025-07-15 13:42:35
五月三十,大名府文府門前,李長安再次立定。
和前些日子倉促請見不同,此番再來,身上衣衫雖仍舊樸素,眉宇之間卻多了一份穩定沉著。
李長安與馮旺子一道走到文府門前,兩人身上都背著包袱,衣衫雖不華貴,卻收拾得整整齊齊。
守門的老仆一眼認出了李長安,瞇眼打量片刻,忽然道:“喲,這不是前幾日來求見相公的書生么?怎么,今日又來何事?”
李長安拱手一禮,語氣溫和:“奉趙縣令之薦,前來拜見相公,已有書信在前?!?
老仆點點頭,朝門內一揮手:“你且稍候,我這便通報?!?
不多時,便見劉記室快步而來,笑容中帶著幾分親切:“李先生,果然來得快。相公已備好下處,吩咐我親來迎你——這位是?”
“馮旺子,我鋪里的伙計,一起過來幫忙打理些事?!?
劉記室微笑頷首:“也好,先生一路勞頓,先入府歇息些時,晚間再與相公一敘?!?
李長安拱手致謝,隨他一同入內。
入了文府,劉記室親自將李長安和馮旺子引入耳房稍歇,待茶水奉上,又道:“相公正在后院議事,少頃便見,先生不妨先隨我往庭中候著?!?
李長安頷首稱謝,隨他穿過游廊,剛走近主庭,便聽見前方偏廳一陣爭吵。
“你胡說,胡餅哪來的七文一個?才幾日不去采買,就想在我這里動手腳?”
“回管事的……市上真是漲了,小的去的是城東三家,確實都掛著七文的牌子!”
“哼,七文?怕不是你口袋里先去了兩文再回來報賬!一張嘴一個價,當我眼瞎不成?”
李長安聞言,步伐微頓,目光輕掃過去,見是廚下的管事與一名采買仆役正爭得面紅耳赤,旁邊還圍了幾名府中下人看熱鬧。
但他并未多言,只隨著劉記室在庭前落座。
少頃,文彥博從后堂步出,見到李長安,抬手一笑:“一路奔波,辛苦了?!?
李長安拱手一禮:“承蒙相公收留,晚生已是不勝榮幸。”
話音未落,那廚下管事卻已拖著那名仆役快步走進庭中,叩地作揖:“相公恕罪,府中有人虛報菜價,請相公主持公道!”
文彥博眉頭一挑,轉頭看向兩人:“怎么回事?”
管事立刻告狀:“回相公,這人是采買胡餅的,說市價從五文漲到七文,屬下不信,懷疑他私吞差價。相公若不嚴懲,只怕后廚賬冊難以清明!”
那仆役則跪在地上,頭磕得咚咚響:“小人冤枉!真是漲了……真沒貪!”
文彥博沉默片刻,忽而冷聲道:“私吞府中銀兩,是何等罪?既如此,按家規重處——杖二十,遣出府!”
廳中眾人一驚,連一旁的劉記室都面露不可置信之色。
文相公一向寬仁,府中管教雖嚴,卻極少動仗,除非犯下重罪。
之前在朝中時府上小廝因私下用府中筆墨抄書販賣,最后也不過是罰俸三月、貶去外院。
如今不過貪墨兩文錢,就定了“杖責遣出”的重罰,未免太重。
眾人不敢多言,卻都暗暗揣測:難道是因為這回當眾爭執,傷了規矩體面?
那仆役更是面如土色,驚惶失措,連連叩頭,額頭碰得咚咚作響:“相公饒命!小人一時糊涂,再不敢了!”
眾目睽睽下,李長安心中也微有不忍。
正當所有人屏息不語之時,他邁前半步,拱手低聲開口:“相公恕我直言,此事真假未明,是否虛報,當先查行市,再問動機,方可定責?!?
文彥博目光轉向他,沉聲道:“哦?你倒是說說看?!?
李長安拱手答道:“今日胡餅行市幾何,尚未核實。若確漲至七文,自無虛報之嫌;若非,則應問其報差之因。即便真有貪墨,也應先問一句,此人是否有難處?”
文彥博微微點頭,目光沉靜不語,隨后吩咐道:“劉先生,派人去市上打聽,如今胡餅,賣幾文一枚?”
劉記室領命而去。
片刻后,跑腿仆役氣喘吁吁奔回庭中,拱手稟道:“相公,城東果然漲了價,但只漲到六文?!?
文彥博臉色沉了下來,語氣轉冷:“好,證據確鑿,明知六文,卻說七文,還有何話可說?”
那仆役哆哆嗦嗦再次叩頭:“小的家中有老母,還有兩個孩兒,幾日都沒吃飽了……那兩文,是想著……想著拿來買點米菜,實在是一時起了貪心,不敢瞞相公……”
李長安嘆了口氣,拱手再拜:“此人雖有過錯,但非慣犯。家貧心急,一時起意,罪不致重。還請相公網開一面。”
文彥博負手而立,踱了幾步,目光落在院中那仆役瘦弱的身形上,緩緩開口:
“府中采買,銀錢出自公帳。若人人學他‘家中有難’便可虛報多取,那賬目還要不要清?規矩還立不立?”
李長安低頭不語,心知他這是在考自己分辨公私、情理與法度的底線。
片刻沉默,文彥博忽又一嘆,語氣緩下來幾分:“可他畢竟不是慣犯,也未動用整袋銀兩,只是貪了兩文……連理由都不敢編,就跪在這兒實話實說。”
他轉過身,目光落在李長安身上,意味深長:“你覺得,該如何做,才叫合情合理?”
李長安抬頭,答得平靜:“先訓其錯,再救其難。今日這兩文,可記一過;但餓著肚子之人,教不出清白賬目。”
文彥博聽罷,神情終于緩和,點了點頭:“罷了。”
他吩咐道:“管事,取兩吊錢給他,算是接濟老母孩兒。此事記過一次,再有下回,照規論處。”
那仆役如蒙大赦,連連叩頭,哽聲道謝:“謝相公!謝相公大恩!”
文彥博回身看向李長安,笑意浮現:“你說得對。小民小吏,亦有父母。若一味用官法苛責,到頭來,不過換一批人繼續虛報而已,不如以例訓之。”
“身在高位,見的是法;落在民間,求的是活,能辨此二者,方可言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