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從窮秀才到放貸人

李長安出了縣衙時,袖中多了一份三百石糧的批條。

淡黃色的紙面,印著縣令的私印,輕飄飄的一頁紙卻決定了自己今后的命運。

“準撥三百石陳糧,由李長安試行分發,三日內起,秋后造冊核還。”

哎,都是命啊!

魏縣官倉就在城西,離李長安家不遠,修筑于元豐年間,占地不小,分三進糧棚,陳糧封口打結,整齊的堆疊在一起。

李長安到了門口,拱手通名亮出批條。

守門的兩個倉卒看都沒看一眼,懶洋洋的說道:“都說自己有批條,誰知道真的假的。”

李長安遞了過去,對方接過一看,還真蓋著縣令的私章,神色頓時微微一變,但還是板著臉。

“你這寫著撥三百石糧,怎么運?怎么領?有沒有倉管的人簽押?有沒有官文調車?”

李長安笑道:“不用調車,不用領,只是來告知一聲,需要時自然會帶人來運。”

倉卒翻了個白眼:“平日里都是劉主簿親自點了名、撥了簽才運糧?你這一個條子,就想要三百石糧食?”

李長安也不急,把批條往對方面前一攤,語氣驟冷:“趙縣令親筆批條在此,明言‘三日內出倉造冊’,爾等若是擋我出糧,是想要違抗縣令之命?”

倉卒一愣,旁邊另一個頓時皺眉,低聲道:“他說的有道理,縣令都蓋章了,哪是咱倆能擋的……”

恰在此時,一名年老倉頭從內棚出來,皺著眉頭喝到:“吵什么吵,哪里來的閑人跑來糧倉鬧事?”

李長安當即上前兩步,拱手道:“在下李長安,縣令親批三百石糧食,我只是告知一聲,以免到時候我帶人來領糧的時候糾纏不清,到時候耽誤倉庫清倉的進度,這個責任可是要你們自己承擔的。”

老倉頭叼著煙管掃了一眼,眼神終于認真了幾分。

“喲,還真是趙縣尹的親批?你就是……上午公堂上要狀告劉主簿的那個小子?”

李長安點頭:“正是學生。”

老倉頭看著他,眼神閃過一絲復雜,忽然問了句:“你要三百石糧做什么?”

李長安微頓了下,笑了笑:“代縣里發放青苗糧。”

老倉頭咂了咂舌頭:“嘿,你還真不是來找碴的……這等不討好的活計你都敢往自己身上攬,也是個膽子大的。”

李長安笑而不語,反問:“若今日說好,明日我來領糧,你可照給?”

老倉頭嘆了口氣,把批條一疊,叼著旱煙咕噥道:“唉……趙縣尹都同意了,哪輪得到我多嘴。”

他看了李長安一眼,又朝一旁的幾個倉卒一招手,扯著嗓子道:“聽好了,這李秀才是領人來取糧的,誰家領多少,他說了算;取多少,你就點多少。”

他頓了頓,又加一句,帶著點提醒,也帶著點推諉的意味:“誰要是出錯了,自己承擔。”

李長安聞言一抱拳,語氣不卑不亢:“那就多謝倉頭成全。”

等李長安回到家時,夕陽正低,破窗下的爐灰已涼。

他坐在那張缺角的桌前,將趙縣令的批條鄭重放好,默默看了半晌,像是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手中,真的有了點能決定別人生計的權力。

他不覺得輕松,反倒有點后怕。

自己前世不過是一個銀行的普通柜員,半點權利沒有……如今搖身一變成了替官府放貸的了?

好吧,其實沒啥區別,都是牛馬罷了。

但是這一紙批條,說是‘試行’,其實就是押命。

一旦放不好,別說青苗糧,就連他這條借來的命都得還回去。

他點起燈,抽出幾張舊紙,翻到其中一頁殘缺的《農政通略》講“青苗貸”原例,又把上午躺炕上琢磨了半天的念頭重新捋了一遍。

“先把制度吃透,再想怎么補漏洞。”

他在紙上寫下幾個字:‘借貸、保人、償還、富冒、災年’。

這幾個詞,是他想了到的關鍵詞。

他不是官,也不是清流士子,不講大道理,只問一件事:

“怎么借得出去?怎么還得回來?還得起的,還得愿意借。”

他想起了前世,那個被網貸逼得跳樓的同學。

那個同學不是不想還,而是被利滾利逼到絕路,最后連父母的房子都沒了。

“現代人怕的是利滾利,古人怕的是還不起后家破人亡。其實都是一個道理——借錢不能讓人怕得睡不著覺。”

于是他寫下第一條:

【一成利,低息可活】

“借一石,還一石一斗。”

原本青苗貸普遍要收三斗、四斗利,他李長安不想在這上面坑人。

“多出來這一斗,就是倉損、人力、風雨的價,夠了。”

第二條,他寫得特別用力:

【五石為限,防富戶頂名】

“借糧僅限無田無牛者,至多五石。”

他記得以前研究過青苗法,富戶常用“佃戶”的名頭去借救濟糧,再高價賣出去,賺兩手。

他寫上:

“五石以上者,須經李某親查;一經發現冒領,收回糧食、取消下一年資格。”

他又想起另一個在現代常見的騙局——“拉人擔保”。

明明自己沒錢,結果被親戚拉去做貸款聯保,最后出了事一塊背債。

“所以,聯保制度不能亂搞。”

【五戶聯保,事前講清】

原制不變,五戶簽押,一人失信,四人擔責。

但李長安加了一條:

“簽押前,當堂明講:‘此貸非贈,此債共償。’愿者簽,不愿者退。”

“不能騙,人家也不是傻子。”

接著,是一條他覺得最重要的補丁:

【糧價保底,不殺人心】

“春荒六文一斗,秋后若跌至三文,仍按六文計價還糧。”

“現代人怕貸款利率浮動,古人更怕秋后一斗糧賣不過一碗飯。這樣還了,還不如餓死來得省心。”

他寫下:

“借糧要讓人知道,只要不賴,就不會虧本。”

最后,他寫下最艱難的一條。

他知道這是最大的風險,但他不能不寫。

【災年免責,命大于契】

“若遇大災年,由縣衙示文蓋印,延后償還或減免部分。”

他知道這條會被人說軟弱,說‘你這不就是給賴賬的機會’。

可他也知道:有災的年頭,逼債逼死人的才是真正的錯賬。

寫完這一切,他放下筆,靠在墻上,深吸一口氣。

“這不是我李長安的法,而是我李長安想活、也想別人活下去的法。”

屋外風起,一片干葉吹進屋內,落在他的契文之上。

他看著那頁紙,忽然笑了:

“從今天起,我就是這個縣最窮的一號放貸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黎县| 金山区| 宁安市| 广昌县| 张掖市| 河南省| 墨江| 建湖县| 东莞市| 汶上县| 吴川市| 广河县| 安乡县| 江北区| 徐州市| 漳平市| 台山市| 都安| 黔东| 冷水江市| 常宁市| 平阴县| 常山县| 含山县| 绍兴县| 崇仁县| 丰台区| 正宁县| 马龙县| 炉霍县| 朝阳区| 乐业县| 广水市| 柳林县| 扶绥县| 福鼎市| 堆龙德庆县| 伊通| 宁远县| 盱眙县| 广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