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原人與道人
- 天日燭世
- 冊冊吃
- 2889字
- 2025-08-04 04:22:06
五千年的歷史。
在這個短句的結(jié)構(gòu)里,五千年是個極厚重的名詞,歷史也是同樣厚重的名詞。所以,五千年的歷史可以算是厚重加上厚重。
鹿沉真切地感受著這份重量。
他用了超過五個時辰,也才僅是浮皮潦草地瀏覽了一遍歷史而已。
他分外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所觸及的,是一座龐然大物表層浮動的微塵。
歷史不單單只是歷史,字里行間蘊含著武道、地理、人文等信息。
讀過不等于理解,在閱讀的過程中,鹿沉處處可以碰到未解之謎,令他抓耳撓腮。
到頭來,他解開了許多疑惑,也得到了更多疑惑。五千年來世界的發(fā)展變化,在他眼中是不斷產(chǎn)生問題的過程。
閱讀越多,所知越久,他就越深沉、越疲憊。
在上溯時,他覺得時間分外悠長,讓自己前往秦府報仇之心煎熬得很。到了如今,他卻嫌棄六日時間太短,不夠自己學(xué)習(xí)。
“嗯?”
思緒被遠道而來的黑點打斷,鹿沉脫離了根本念系統(tǒng),抬起頭看去,是戊土一。
他由小變大,直至平穩(wěn)地落在根本念豐碑之下,背部的元炁真罡揮散,里面是千奇百怪的散發(fā)著芬芳的流質(zhì)美食。
聞到了香氣,鹿沉肚子咕咕叫了起來,這才發(fā)現(xiàn)不知不覺早就餓了。
雖說如此,眼前的美食還是令他不知所措,他還以為戊土一找來的就是些瓜果蔬菜呢。
他嘗試著品嘗了兩口,露出難以置信的神色,食物非常美味,也非常健康。難以想象,經(jīng)歷了怎樣的烹飪過程才有這些玩意兒。
接著更吸引鹿沉目光的出現(xiàn)了,是緊隨戊土一之后的另一個、體型略小一號、但造型如出一轍的碟狀機體——戊土二。
分體,是道人們之間的稱謂。在鹿沉的理解里,這應(yīng)當是繁衍生息或父子關(guān)系的另一種表達。
看著兩個泛著柔和金屬光澤的碟形機體親昵地靠在一起,鹿沉一邊吃東西,一邊感到一種奇異的血緣感油然而生。
盡管用父子這樣的詞匯來形容兩架精密的機械造物,是有些荒誕而充滿想象力就是了。
“你好,尊貴的原人大人。”
戊土二對鹿沉非常禮貌,聲音一如戊土一般鏗鏘、清晰,帶著金屬特有的共振。
只是在細節(jié)處,卻似乎多了屬于年輕人的輕快頻率,“由衷感謝您能降臨戊土星,看到我本體的付出。”
鹿沉微微頷首回應(yīng),和戊土二聊了一會兒,與戊土一小心翼翼的侍奉不同,戊土二的交流顯得更為……鮮活。
它保持著對原人應(yīng)有的禮貌和尊敬,話語里卻常常蹦出未經(jīng)深思熟慮的句子,帶著某種不假思索的直率和莽撞。
它會好奇地詢問鹿沉戊土星外遇到的趣事,會毫不避諱地表達自己的不滿,會帶著一絲雀躍分享它遇到的趣事。
鹿沉聽在耳中,隨口敷衍,心中慢慢有了別樣的感覺。
理智上,他早已清晰地認知到,道人本質(zhì)是高度復(fù)雜的機械結(jié)構(gòu),由冰冷的金屬和其中的天常靈均構(gòu)成,與血肉之軀截然不同。
然而,面對他們那充滿人格化的言行舉止,鹿沉的思維卻不受控制地為其披上了人性的外衣。
在他的想想中,戊土一被勾勒成一個約莫四十歲上下的男子形象。
皮膚是古銅色,面容敦厚樸實,眼神里沉淀著穩(wěn)重,他應(yīng)該是一位沉默寡言的工匠,或是一位面朝黃土的農(nóng)人,肩膀?qū)掗煟袚?dān)責(zé)任。
另一方面,戊土二應(yīng)當具備少年的特質(zhì),是十來歲的少年,身形還未長開,青澀而幼稚。
相比起戊土一,戊土二更活泛,更像一個人。不得不說,和他的相處讓鹿沉感到非常輕松愉悅。
當戊土一最終帶著似乎意猶未盡的戊土二離開,鹿沉再度投入了在藏史書室的典籍之中。
這一次,他決心拋開歷史,轉(zhuǎn)而去看幾個專有名詞。
譬如道人、原人、天常靈均等等。
在先前浮光掠影的閱讀中,道人便已頻頻閃現(xiàn)。
歷史記載清晰地揭示:在神國巍然創(chuàng)立,九位至高神靈臨世顯化,人類文明步入鼎盛的輝煌紀元后,道人便登上了舞臺。
顯而易見,道人與原人相對而生。原人是鹿沉這樣,誕生于血肉、傳承于基因的自然人類,是人類文明的基礎(chǔ)生命形態(tài)。
相較而言,道人先天便被剝奪了修習(xí)武道、探索生命極限的資格;他們被某種法則所限,無法達到原人可能企及的高度……
這些信息碎片,在歷史書中如同散落的拼圖,讓鹿沉在腦海中初步構(gòu)建起一個印象。
道人……道……在這個世界,唯一配得上稱為道的,唯有武道。
那么,道人之名,是否可以直白地理解為由武道塑造而成的人?
順理成章地,鹿沉將道人的起源,歸因于那九位至高神靈的偉力——一種運用“本無才有玄造化”的創(chuàng)生之舉。
神靈們或許是為了減輕原人的勞役,或是為了探索某種可能,才創(chuàng)造了這些機械仆從。
而在漫長的服務(wù)與共處中,這些精密的造物逐漸萌生了靈智之光,獲得了情感與自我意識。
最終,它們以其無可替代的價值,贏得了社會的認同,獲得了人的身份與尊嚴。
從它們變成他們,從工具升華為了人。
鹿沉?xí)@么認為,是因為他真切地從戊土一、戊土二身上感受到了人的溫度,不管外表和自己有多大的差別,人就是人。
但事實是,他抱著這種理解和溫情,離開宏大的歷史敘事,轉(zhuǎn)而扎入那些專門闡述道人起源的典籍時,注定了他大吃一驚。
他所見的信息,幾乎是全然推翻了自己的所有推論。
首先,道人并非為了服務(wù)原人而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工具,其源頭亦非九神的直接造物。
真相,埋藏在神國創(chuàng)立、九神統(tǒng)御戊土星之后,那個雄心勃勃意圖遠征星海的黃金時代。
九神以無法想象的偉力,賜予了人類一項當時看來無上的恩典——永生不死。
祂們運用天常靈均,讓人類的靈魂得以不滅,肉體可以再生。
死亡,似乎被徹底征服了。
但這不朽的恩賜,卻在人類內(nèi)部造成了巨大的混亂。當生命失去了必然終結(jié)的終點,殺戮也就不再是人人忌憚的禁忌。
你我有仇恨,所以我殺你。我殺你是因為死亡對你有不可避免的危害,但如果我殺了你就如同給了你一拳,死亡還會莊重么?
豈不是心里面有一些不爽,平日里撞到了,碰到了,甚至是朋友之間開玩笑,都來將對方殺死。
鹿沉看到了,在九神賜予人類不死的天常靈均之后,人類在短短半年之間,死亡的人數(shù)達到平均一人三十次之多。
更可怕的是,人皆不死,代表著作惡毫無代價。律法崩潰了,善良也崩潰了。
鹿沉很難想象,自己如果殺不死秦子塵,整天看著這個混球到處作惡,會多么痛苦。
這份痛苦對于當時的人而言,簡直是常態(tài)。
不死者共存于大地,彼此間充滿了猜忌、怨恨、作惡與永無止境的復(fù)仇循環(huán)。
你殺了我,我復(fù)活后再殺你,你再復(fù)活殺了我,我又復(fù)活將你所殺……到最后,都忘了為何要殺,何必要殺。
暴戾與混亂如同瘟疫般蔓延。誰都可以殺死誰,誰也可以做任何事,生命也不再具有終極意義。
在這過程中,血緣、親情、道德、律法……維系人類文明的綱常倫理,也在不死的狂歡中徹底崩解。
這會是如何一個可怕的社會?
終于有人疲憊了,他們在無休止的斗爭、怨恨、殺或是被殺之中感到了疲憊。
對安寧與終結(jié)的渴望,最終壓倒了永生的誘惑。他們做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瞞天過海的決定,就是攫取天常靈均,代替神靈改造自身。
疲憊不堪的原人,選擇了集體性的自我湮滅。
他們將自己的意識、記憶、乃至靈魂的本質(zhì),或稱轉(zhuǎn)移,或稱禁錮,或稱降格地進入了機械框架之中。
他們埋葬了自己的原人身份,也埋葬了與之相連的仇恨、記憶和永生的重負。
這就是道人的來源。
每一尊道人的誕生,都來自于一個不想活在這個世界的原人。
一股寒意從指尖瞬間竄遍全身,連靈魂都為之凍結(jié)。
現(xiàn)實中的鹿沉猛地抬起頭,長身而起,目光投向戊土一和戊土二離開的方向。
他當然看不到兩人了,只是也能想象到那兩具泛著金屬光澤的碟形機體,那被他想象成憨厚農(nóng)人與活潑少年的道人。
他們根本不是被創(chuàng)造的仆從,他們曾是……他們就是……
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