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很冷,冷到穿著軍大衣都還是感到冷。
冰天雪地的。
在陳羽的印象里,東北一直都是祖國的重工業基地,這里生產的鋼鐵、石油、煤炭、汽車、機床等產品。正常情況下,經濟發展情況應該很不錯,但是在沈陽待了些日子,陳羽才發覺并不是這樣子。
整個城市破舊,筒子樓棚戶區眾多,雖然隨處可見高聳入云的大煙囪,但冒著氣的卻不多。
整個沈陽,不像城市,更像一個大工廠!
這里的重工業很發達,鋼鐵廠、汽車廠、飛機發動機制造廠、機械裝備廠、儀器儀表廠等等,但是嚴寒讓這里的冬天太冷了,連生產氣息都仿佛被沖散。
陳羽記得,粵省珠三角一帶城市朝氣靈活生氣勃勃,而沈陽這座城市更加機械刻板按部就班。
不過也是,這里為國家貢獻了幾十年如一日的原始資源,這里的人們已經習慣了大企業小社會的格局。
改革的春風,還未吹過山海關。
陳羽跟著錢永強來到了沈飛,破舊生銹的大門無力述說著整個工廠的歷史和現狀。
大門口,‘國營松陵機械公司’的牌匾清晰可見。
這是沈飛對外的名稱,內部正常是稱呼112廠。
沈飛的前身是張學良在1930年建的飛機場,1951年正式創建,被命名為‘國營112廠’,1957年啟用廠名——國營松陵機械廠。1979年才改稱為國營松陵機械公司。
而這,卻是因為國家推行著利改稅、國營廠往國企公司發展。
整個沈飛很大,占地面積超過5平方公里,甚至沈飛有試飛跑道,飛機可以在沈飛起降。
沈飛的領導,親自在門口迎接他們。
“老錢,你終于來了!”沈飛領導激動地上前握住錢永強的手。
錢永強道:“老李,怎么樣,開始安排生產了嗎?”
“已經開始生產了,我保證8個月就將2架樣機制造出來!”李耀保證道,“風洞那邊吹的,現在反饋都很好!”
早在1月中旬,川蜀氣動中心便開始對殲-7改開展一系列試驗。
風洞,是現代航空航天技術發展中無論如何都不能跨過去的一個坎,飛機在試飛之前必須要經過密集的風洞測試,才能確定其氣動性能,測量出飛機模型表面的壓力、壓強和流場,這樣一來才能獲得飛機的各種數據,包括阻力、升力、加熱特性等等,使得后續飛機的研制工作事半功倍。
風洞的作用如此重要,以至于有人說飛機是‘吹出來的’。
進行風洞試驗的飛機模型,就是用陳羽搞出來的殲-7改模型。
寒暄一番后,他們來到了殲-7總裝廠。
錢永強向陳羽介紹著殲-7的情況,殲-7早期量產階段,單機工時達到8000~10000小時,年產能力僅10~20架,之所以產量這么低,是因為手工搭配為主,工藝不成熟。
到了1970年代產能逐步提升至年產30架左右。
殲-7生產,主要是在沈飛和成飛。
成飛,也是因為三線建設,沈飛的備份。確保戰爭開打,東北淪陷,成飛還可以為空軍提供戰斗機。
原本按照計劃,改進型生產會由成飛接替沈飛主產,但是因為迫切要生產出樣機,錢永強和領導溝通后,決定由沈飛來制造樣機。
按照安排,將會生產出兩架樣機。
現在沈飛、成飛的任務都很重,不但要生產殲-7用于滿足國內空軍,還要生產殲-7出口型號,用于滿足埃及等國訂單需求。
所謂的殲-7出口型號,便是殲-7M,這是國內拿到埃及訂單后,三機部決定以殲-7飛機為窗口引進英國的航空電子火控設備,為空軍改裝100架殲-7,結果樣機制造出來了,但是平視顯示器、武器瞄準計算機、數字電路、火控系統等談判卻沒談妥,這些歐洲廠商要價數千萬美元。
而剛好北航這邊傳來好消息,于是相關部門決定采用北航這邊的技術。
陳羽就看到了殲-7M樣機正在忙碌著改造著。
殲-7M與殲-7I有很多不同,比如武器方面,可使用霹靂-2導彈或西方近距空空導彈,翼下掛點改為四個,可掛火箭、炸彈及副油箱。
在沈飛,制造殲-7改樣機這里,陳羽也看到了科研組的老師、同學,他們將參與整個殲-7改樣子的制造,同學們畢業了,他們目前都是在沈飛研究所,今后要么留在沈飛研究所,要么在沈飛制造廠,或者分配到成飛研究所、成飛制造廠。
哪怕有同學想要深造讀研,也要等殲-7改塵埃落定。
陳羽看著霹靂-2導彈,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現在中國有兩款空空導彈,分別是霹靂-1導彈和霹靂-2導彈。
霹靂-1導彈是仿制蘇聯K-5,是中國第一代雷達制導空空導彈,采用的是波束制導,僅能尾追攻擊,屬于比較落后的,適用于殲-6戰斗機。
霹靂-2導彈則是仿制蘇聯K-13導彈,是中國首款紅外制導格斗彈,霹靂-2導彈的特點是導引頭敏度低,僅能尾追攻擊,抗干擾能力差,目前應用在殲-6、殲-7戰斗機。
實際上,中國還有一款霹靂-3導彈,這是中國在70年代研制的,屬于中國首次自主設計,但性能不穩定,最終下馬。
接下來他有相當多的時間,畢竟殲-7改樣機制造出來就得差不多8個月時間。
他不需要時時地參與,只需要一段時間來沈飛一趟。
正常而言,作為設計師,他只需要在制造時遇到麻煩才需要到制造廠。
陳羽在考慮著,接下來做什么事。
研制一款性能先進的空空導彈,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畢竟中國缺乏一款性能先進的空空導彈。
如果有一款性能先進的空空導彈,對于中國的空軍會有一個很大的提升。
陳羽在沈飛逛著,因為身份特殊,作為殲-7改實際負責人,陳羽能夠在沈飛大部分地方行走著。
而沈飛很大,占地面積超過5平方公里,包括主廠區及部分配套試驗場、試飛基地等。
在試飛基地,陳羽看到了好幾種飛機,都是研制出來的殲擊機或者截擊機,但是因為沒有被空軍采用,被便放在試飛基地。
還有的是試驗機型,是用來驗證某些技術的。
一款款飛機,陳羽看到了,中國航空人不甘心于仿制蘇聯戰斗機,而是要在這基礎上進行自主研制。
這就是中國人,從不甘心屈于人下,永爭第一!
只要沒有達到世界第一,那就孜孜不倦的努力著,直到實現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