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透營銷本質:品牌營銷的12大策略
- 付邦安
- 1410字
- 2025-06-23 11:32:16
自序
讓企業少走彎路

當初出版《問道策劃》?,就是想通過我的市場商業實踐總結出一些策劃的方法,讓營銷人和企業少走彎路。
《問道策劃》出版后,很多讀者朋友私信我,認為這本書接地氣、實戰性強,符合市場的操作,讀后受益匪淺。
出版社也一直催我寫第二本書,但我一直沒有時間思考沉淀。近兩年,我對中國的商業發展有了更深刻的感悟。通過復盤自己策劃的案例,洞察國內商業案例,看到背后的商業本質,終于完成本書的寫作。
我在很多培訓場合說過,我的書和我講過的觀點不一定都正確,它們之間是辯證的關系。我從事品牌咨詢策劃近20年,從未改變自己對策劃行業的選擇。我所寫的觀點和方法,都源于自己經歷與感受,目的就是“讓企業少走彎路”。
中國市場發展迅速,市場狀況瞬息萬變,很多時候西方思維和國內傳統的方法并不適用。這就要從中國市場背后的發展看待商業真相。
我看到過很多企業老板在開發產品和推廣、運營時非常任性,最終導致失敗,浪費了時間和金錢。當他們回過頭來想重新開始時,卻發現機會已經錯過。這些企業往往缺乏專業思維,缺少戰略和戰術,并且一味地崇拜所謂的“高大上”調性,最終葬送了發展機遇。
尤其在快消品領域,產品的更新迭代比較快,成功與失敗的概率都很高,這也是快消品的魅力所在。
從事快消品行業,我曾經提出“三力”原則:一是獨特的產品力,產品必須具有獨特性,只有產品有特色,成功的概率才能大大提高;二是獨特的產品或品牌名稱,好名字是成功的一半,是吸引消費者的一個誘餌;三是獨特的產品包裝,圖案設計、外觀形狀、包裝材質等都應與眾不同,以提升產品價值。做到這“三力”,產品上市后會主動“說話”,激發消費者的初次購買欲。
很多企業在投入大量的宣傳、人力成本后,產品依然不動銷,經銷商壓力大。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只好選擇降價,導致品牌力喪失,只能靠“價格戰”維系生存,最后甚至倒閉。
這在中國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投入大,產出小,最后只能埋怨市場環境差、銷售團隊差等。其實,問題的根源在于走了彎路。不是投入有問題,而是在產品開發、廣告定位和推廣時出了問題——沒有看透消費者內心,沒有做對產品,最終做了錯位的工作。
找準定位,找好方法,才能少走彎路。
從產品開發的源頭策劃,找到正確的“1”,然后再逐步地畫后面的“0”。
例如,紅牛的“抗疲勞”、王老吉的“防上火”、OPPO的年輕人手機、元氣森林的“0糖0卡”等,成功的共性是產品目標人群明確、產品功效明確、產品廣告定位明確,最后通過不斷地投入廣告和渠道資源,使品牌逐步發展壯大。
定位不對,做啥都白費。
因此,企業少走彎路的前提是定位要非常明確,學會問自己三個問題:“在哪里?去哪里?怎么去?”很多情況下,產品失敗是不知道去哪里,定位不清楚。
此次撰寫《看透營銷本質》,我以案例分析、觀點解讀的方式去分析背后的商業思維,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拋開“套路”,讓大家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便于應用到實際的工作當中。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是我在不斷學習、進步的路上的座右銘。我衷心地在本書中拋磚引玉,不管是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或一個觀點,只要對大家有幫助,也是值得分享的。
最后感謝一直鼓勵和支持我的恩師李方毅,是他教會了我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感謝我曾經的老東家上海梅高創意咨詢,讓我不斷升級自己,開闊眼界和思維;感謝葉茂中老師,給了我專業上的指導和啟發,讓我有了更高的追求;感恩遇到的每一個人,無論是批評和鼓勵,都讓我不斷反省、前進。
付邦安
202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