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識字和造紙
- 巧妮的山野悠閑生活
- 雨過天晴萬物新
- 2017字
- 2025-07-19 23:51:27
自從收了徒弟之后,兩人的日子輕松了起來。不過,也不能只讓徒弟干活,學手藝啊。這不符合他們對于自己隱士的定義,徒弟最起碼不能是文盲啊,得教徒弟識字。
于是,王巧妮讓張大山做了一個黑板,又用石灰做了一些粉筆。還用石頭做了一些石板和石筆,給這些孩子使用。
托過往的商船帶來一本《千字文》,用來給這些孩子們啟蒙。可惜了,這時候并沒有《百家姓》和《三字經》。加上自己也不是儒家學子,就不湊這熱鬧了,用什么啟蒙不是啟蒙啊。
王巧妮想著,與其把三字經弄出來,還不如多回憶一下上輩子看過的書,把《醫學三字經》給弄出來。
因為當時有段時間她對中醫非常感興趣,買來了一大堆的中醫書籍,想要自學中醫。雖然之后不了了之,可這些書基本上也都翻了一遍。
現在記憶力增強了,前世的很多事情也都能回憶起來,那自己為什么不多回憶一下上輩子看過的書籍呢。
一開始,這些孩子們并不知道這石板石筆之類的用途。直到這天晚上,王巧妮告訴他們,以后每晚都會教他們識字。
這可把孩子們激動壞了,尤其是王硯,他比誰都清楚識字的好處。就算是不考科舉,識字以后,就是打零工都比別人容易。
也就是他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他并沒有機會學習識字。以為一輩子也就這樣了,頂多學一些手藝,好攢下些家業,把希望寄托到下一代。沒想到兩位師父居然要教他們識字,天底下怎么能有這么好的師父呢。
這年頭,想要識字可不容易啊。因此這些孩子們學習的就格外的認真。
王巧妮還讓張大山在山谷里建了幾個池子,用來造紙,別說什么造紙污染環境,他們造紙自己用,也造不了多少紙,只要不是工業化的造紙,大自然的凈化也差不多就夠用了。那些浸泡材料的石灰水,也不是不能凈化處理。
這些時日已經攢了不少的楮樹皮,桑樹皮,還有一些荊條剝下來的皮和葛,麻梳理下來的短纖維。當然了,這些都還不夠,可地里剛收了莊稼,還有那么一大堆的麥稈呢,河邊的蘆葦也不在少數,這些可都是能夠造紙的。
先是用閘刀把麥稈都切成短短的小段把以前搜集的這些樹皮之類的也切碎,和麥稈段混合到一起。把混合好的麥稈段倒入池子里,一層麥稈,一層生石灰,一層麥稈,一層生石灰……最后再倒入生石灰泡的石灰水,頂上蓋上幾個麻袋,用大石頭壓住,好讓麥稈都被石灰水浸泡到。
不過這要等到一個月以后,麥稈發酵之后才能繼續造紙。
現在孩子們完成了需要干的活計之外,那是抓緊一切時間學習。不斷的復習著晚上學過的字,不是隨身帶著石板,就是用棍子在地上劃拉。
其中就數馬大丫,趙二丫還有王硯最認真了。只能說,環境造就人。和其他孩子相比,這幾個孩子最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尤其是王硯和馬大丫,都是沒有父母,沒有退路的人,在不現在有了學習的機會,當然得竭盡全力了。
趙二丫一來是有些從眾心理,在家的時候一直跟在姐姐后邊。到了老虎崖之后,下意識的就跟在馬大丫后邊,馬大丫干什么,她也干什么。二來她也想多學一些東西,要是師父允許的話,她還想教給姐姐一些,讓姐姐不再那么辛苦。
至于其他孩子,雖然知道識字的機會難得,但家里人不識字,不也一樣活著嗎,多學些手藝,就能生活的很滋潤了。不過,看著小伙伴們都那么努力學習了,自己不好好學,顯得自己有多笨一樣,也就認真學了起來。
不管怎么樣,知道學就是好事,至于為什么學,王巧妮不管,反正她上學的時候就不是什么學霸式的人。
孩子們肯認真學是個好事,這個歲數的孩子正是調皮搗蛋的時候,用學習來牽住他們的精力,也是不錯的事情。這可是深山,現在看著挺聽話的,萬一調皮了,跑到山里玩,那可就遭了。
一個時間就這樣慢慢過去,池子里的麥稈也發酵的差不多了。等待發酵的這段時間,張大山帶著孩子們,在發酵池子旁邊修建了個層層過濾的過濾池子。
把發酵好的麥稈放入一邊的池子里,打開近水的小機關,溪水便進入了池子。用木棍攪拌麥稈進行清洗,之后又打開另一個開關,將清洗過的水流入過濾池。
繼續往放麥稈的清洗池內煮水清洗……直到麥稈上的石灰清洗干凈。把清洗好的麥稈帶到磨坊,用石碾進一步碾碎。(現在造紙量比較小,不用專門再去準備石碾。用完石碾后,用水清洗一遍,就行了。)
剛碾過的麥稈看起來還是不夠稀爛,放進一邊的石臼中繼續椎打,把打好的紙漿用粗篩子過濾,過濾出來的粗糙纖維繼續椎打。
將椎打好的細紙漿倒進水池內,用木棍進行攪拌,讓紙漿變得更加細膩。再往里加入黃蜀葵根莖汁液做成的紙藥,攪拌均勻,就可以進行撈紙了。
用竹簾把紙漿撈起,不斷的疊在一旁的木板上。等疊了大約有一尺厚的時候,就往上邊放上一塊木板,再壓上大石頭,把水分壓干。(北方沒有竹子,竹簾是從過往的商船買的。)
把控干水分的紙一張張分開,貼在早已準備好的大木板上進行曬干。貼好后的紙,先是刷上一層黃柏煮的藥水,進行防蟲,又刷上一層米湯,增加紙的光滑度。
等造出紙來后,這些孩子比誰都興奮,這可是紙啊,能夠寫字的紙。現在又懂了一門手藝,將來就算是手藝差一些,造不出能寫字的紙,造一些打包用的草紙也行啊,實在不行,造一些上墳的燒紙也可以。他們不挑,到時候干什么不能養家糊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