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改良法
- 重生84,從倒賣翡翠開始起家
- 春入南塘
- 2388字
- 2025-07-11 20:11:59
魏子義做過標記的原石只有兩百來塊。
這些全都是他篩選出來,更符合這個年代審美的玉料。
他和李誠一起將這部分料子挑選出來放在一個木盆中,和他說好今晚八點來取后,匆匆告辭離開。
玉料已經(jīng)開始加工,從現(xiàn)在開始,他手頭的事情會慢慢多起來。
今天晚上第一批翡翠蛋面便會加工出來,這一批料子是他打算拿來打開局面的樣品,從打磨到拋光處處需要他精心運作。
為了趕時間,今晚之前他需要落實好后續(xù)的拋光事宜。
這個年代的拋光技術(shù)有限,既無后世穩(wěn)定頻率的拋光機器確保整體效果,又無能提亮亮度的高目拋光砂。
就連后世已經(jīng)被徹底淘汰的用于拋光的立方氮化硼,現(xiàn)在也屬于稀缺品,高價品。
時下作坊拋光多用青磚粉或瓷粉,只有在拋光高端玉料時才會使用氧化鉻。
這種拋光粉拋光效果,更多依賴匠人的經(jīng)驗。
大部分的翡翠,經(jīng)過傳統(tǒng)工藝拋光后,表面時有劃痕出現(xiàn),相比后世光潔瑩亮的效果,此時的成品尤其是光面無雕刻的成品,看上去多是霧蒙蒙的。
魏子義對這樣的拋光效果并不滿意,因此在尋找合適的拋光作坊前,他還想通過自己的經(jīng)驗稍稍改良一下現(xiàn)在的拋光工藝。
為此,他需要提前做一些準備。
時間有限,他半分鐘都不敢耽擱,直奔醫(yī)院取回自行車,連他爹都顧不上去看一眼,徑直騎車回到柳家。
先將身上這套衣服以及昨天換下來的新衣服,認真快速的洗干凈,撐開晾曬在他的房間屋檐下竹杠上,以確保后頭兩天需要用到時,這套衣服是干凈整潔的。
曬好衣服,魏子義找似乎無論何時只要閑著永遠都在看書的柳老爺子借了把鐮刀和一雙麻布手套,一個竹背簍。
他拿上件自己的舊衣,背著背簍抬腳出了門。
魏子義只有一天時間做準備,這么短的時間里,他能想到并且能做到的改良方法有兩個。
一個是利用火山口的硫磺結(jié)晶、草木灰,茶渣、碎玉粉、玄武巖粉末研磨精細后,多次過濾制作拋光粉,加豬油或者核桃油進行拋光。
瑞城位處滇省西南位于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上,上述這些材料都不難獲取,一天之內(nèi)完全夠時間制作完成。
且拋光后的效果,比之余蕁麻汁改良拋光粉的效果要好上很多。
但這種方法會破壞玉石的表面的結(jié)構(gòu),時間長了后,大約三年左右,玉表面便會開始發(fā)黃變色。
按后世的標準,這種方法屬于玉石表面作假。
魏子義雖然迫不及待的想要在短時間內(nèi)籌措出一筆錢來,硫磺結(jié)晶拋光的法子,能有效降低他變現(xiàn)的難度,并且提高利潤。
可他更明白做生意信譽至上,這一筆生意雖然能賺錢,卻會讓他丟失信譽。
因此,這個在八十年代還不為外人所知的法子,只在他腦海中出現(xiàn)了一瞬后便煙消云散。
另一個法子和滇省常見的一種名叫蕁麻的植物有關(guān)。
這種植物經(jīng)常生長在山坡和水溝旁,葉片上布滿細小的螫毛。
人們?nèi)绻恍⌒呐龅剿砩系捏砩蠒芸扉L出許多小疙瘩,麻癢紅腫能持續(xù)數(shù)小時。
滇省的小孩,從小就知道在野外遇到這種隨處可見的草葉時,盡量離它遠一些。
但少有人知道,這種植物的汁液和氧化鉻混合后,能溶解氧化鉻團聚顆粒,增加有效研磨顆粒數(shù),使粒徑更均勻,從而有效減少劃痕出現(xiàn)的概率,并能提高拋光效率。
同時草汁中的單寧酸還能在翡翠表面形成一層薄膜,短期內(nèi)稍稍增亮玉石表面亮度。
這個方法,魏子義后世曾聽有位同行聊天時提起過。
他是隔壁縣城的一位傣族,據(jù)他說這種方法是他家祖上傳下來的,84年這會這個方法還屬于密法知道的人很少。
后來隨著時代變遷,拋光粉的技術(shù)不斷革新,這個方法還來不及得到普及便被時代淘汰了。
這種方法同第一個法子比起來雖然效果遠不如上一個法子,可它不會改變玉石表面的結(jié)構(gòu),無論放置多少年,經(jīng)過這種發(fā)法子拋光的玉石,顏色都不會改變。
沒有猶豫,魏子義果斷決定采用第二個法子。
他此時拿著鐮刀便是要去瑞城郊區(qū)收割這種植物。
天空蔚藍如洗,白云悠悠,草木蒼翠。
他手持鐮刀,身背竹簍游走在田野和山林間。
耳聽鳥鳴聲聲,腳踩如茵綠草,鼻尖嗅著土壤和植物的清氣,花了接近三個小時的時間,他收割到了差不多五六斤的蕁麻。
來時風景秀麗,風光如畫,歸時,腳也麻,手也癢,臉也疼。
魏子義不停撓著身上的小疙瘩,齜牙咧嘴的背著一大背簍翠綠的蕁麻,推開大門,踏進院子。
此時時間差不多下午兩點半。
他放下背簍,帶好手套,馬不停蹄的再次著手準備提取蕁麻汁液。
上一世那個朋友只隨便介紹過兩句,說他們提取汁液用的是冰涼的井水,除外的提取步驟并未詳說。
好在提取汁液也不算什么難事,他稍作思索立刻有了主意。
這個蕁麻身上的螫毛是提取過程中的一大麻煩,他想到的第一步是將蕁麻鋪在簸箕上,一邊晾曬一邊用木棍敲打,軟化螫毛。
大約半個小時后,蕁麻變得萎蔫了,魏子義找柳老爺子借了個大陶罐子,將那軟化的蕁麻葉裝進陶罐。
六斤葉子差不多裝了大半罐。
瑞城水資源豐富,這個年代幾乎家家有水井。
他先打一大錫盆的井水放在陰涼處,將陶罐放進錫盆中,接著打來一桶井水沒過蕁麻,然后用塊石頭蓋住蓋子。
之所以不直接用當?shù)馗R姷腻a盆,是他考慮到金屬通常不穩(wěn)定,擔心蕁麻和錫反應(yīng)破壞蕁麻汁的效果。
事情做到這,最麻煩的步驟便算完成。
剩下的,只用等三個小時后將這些蕁麻拿出來,用布包裹好,借用石板,扁擔之類的東西將汁液壓榨出來即可。
他揉著發(fā)酸的腰,站起身子,活動著扭了扭腰。
剛放松片刻,腰上的不舒服稍稍散去,身上臉上那些做事時被刻意忽略了的紅色的小疙瘩,再次又痛又癢起來。
他不由走進他二姐和他娘的房間,再次將那面小鏡子拿出來,走至屋外,對著鏡子看他的臉。
臉上星星點點有著不少紅點,他忍不住再度伸手去撓。
這種小疙瘩不撓則已,越撓越癢,不多時,魏子義的手和臉便被他撓的通紅。
就在他專注的對著鏡子撓著臉上的一個小疙瘩時,他的身后,大門處,再度傳來一聲“噗嗤”的輕笑聲。
魏子義……
————————————————
這一章和后頭一章,我本來已經(jīng)寫好了,一開始寫的是硫磺結(jié)晶拋光法,后來發(fā)現(xiàn),這種方法類似后世假貨的處理法。
區(qū)別是后世是整料酸洗,洗去玉里的雜質(zhì),硫磺結(jié)晶法是表面酸洗。
不得已只能廢棄此法,重寫章節(jié)。
對我這種糾結(jié)細節(jié),碼字慢的人來說,重寫兩章,一天的功夫都白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