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一個大膽的計劃
- 重生84,從倒賣翡翠開始起家
- 春入南塘
- 2306字
- 2025-07-04 19:30:00
魏子義滿腦子都是“廢料”兩字。
這兩天他光想著怎么將上一世的人脈利用起來,憑借手段和經驗賺錢,差點忘了這個年代的廢料,在后世看來也是一大寶貝。
認真說起來也不算忘,他能帶著瘦猴去防疫站挖廢料,又怎么會不知道廢料的價值。
在他對未來的規劃里,回收這個年代的廢料一直是事業前進方向上的重要一環。
只是在他看來此時還不是時機。
一來瑞城此時的翡翠加工工藝相教后世十分簡單粗糙。
只有大料至少像魏子義賣給李誠那樣至少有足夠的色,相對完整,能夠加工成平安扣或者相對大個的掛件才有價值。
到了84年這會,無論是工廠還是小作坊,都不可能會將這樣大塊的料子直接丟棄。
二來民間作坊的碎料都是物盡其用,廢料不多,價值也不大,要短時間變現不容易。
而瑞城工藝美術廠作為一間建于七十年代初的國營單位,雖然有極大可能積攢了一批頗有價值的碎料,但它是國營工廠,私人此時幾乎沒有可能,從廠里購買到廢料。
居于以上兩點,魏子義才沒有想到將收購廢料納入短期計劃之內。
但今天,港商,廢料,一起出現在他耳中,卻讓他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碎料在此時的瑞城商圈不值錢,但在港商處卻不一樣!
瑞城工藝美術廠早年時候受限于時代,加工工藝比之如今還要粗狂。
剛成立的時候,由于沒有合適的匠人和工藝,工藝美術廠只生產手鐲和平安扣,剩余邊角料便全部當作廢料傾倒。
就是到了84年,美術廠雖然已經豐富了雕刻種類,但對玉料依舊并不珍惜,只要形狀不好不便雕刻,玉色不成片,依舊會被當作廢料處理。
這些廢料里,其實不少可以通過簡單加工打磨成介面,小精品掛件出售。
這些精致的小東西,在瑞城乃至國內玉商圈里不容易出售,但港商受國外文化熏陶多半會喜歡這樣的小精品。
尤其是在用金銀鑲嵌過后,更是如此。
除了港商,游客應該也更能接受這樣個小價低的小商品。
瑞城自古人杰地靈,山巒錦繡,在八十年代便已是滇省小有名氣的景點區,縣內諸個著名景點在這個年代也不乏游客。
這些小料只要加工出來,并不缺買家。
而且,他還能通過與港商簽訂長期供貨協議,從而與之搭上線,進入賭石圈。
最重要的一點是,只要走對門路,這批玉料他只需墊付極少的成本,就能短期收獲十倍乃至數十倍的利潤。
低成本,高回報,還低風險,這種天降好事,要解決的問題只是如何拿到貨源。
魏子義站在工藝美術廠門口,雙眼徑直頂著廠子門口的牌子,怔怔出神。
幾分鐘后,一個大膽的計劃在他腦中快速成型。
魏子義一咬牙,不再朝著茶館方向走去,而是一轉身返回醫院附近,先找到小賣部的老陳,然后從他口中得到了孫鵬飛此時的位置。
他今天還沒換地方,依舊在昨天那個餌絲攤旁邊。
遠遠的看到魏子義朝著他走過來,孫鵬飛臉上帶著笑,隔著十來米就和他打上了招呼。
“小魏兄弟,怎么到這來了,是路過還是有事找我啊?”
魏子義臉上掛著笑,走近了才和孫鵬飛一副相熟的語氣說道。
“有點事,鵬飛哥,我記得昨天我在你的廣告貼上看到在你這可以租到自行車是不是。”
孫鵬飛:“對,我這自行車租的還便宜,比買劃算多了,押金只用二十塊錢,租八毛錢一天。”
現在的自行車有票也需要一兩百一輛,孫鵬飛的價格真心不算高。
魏子義沒有還價,他點點頭,對著孫鵬飛笑道。
“好,我租一輛,價格按你說的,但有一條,自行車一定要盡量新一些。”
孫鵬飛不清楚魏子義要租車做什么,他也不細問,只是點頭道。
“好,你又和我租房又和我租車的,你放心,我肯定給你找輛新的,你什么時候要?”
魏子義:“明天一早吧。”
孫鵬飛:“行,明早我給你送我表叔家去。”
魏子義得到回復,卻并不離開,而是不著痕跡的打量一圈四周,見身邊沒什么人后,他稍稍靠近孫鵬飛,閑聊似的隨口說道。
“那個鵬飛哥,我有個親戚他祖上做翡翠的,最近想響應號召,自主創業,但他不想只開間家庭小作坊,想找個單位掛靠一下,開個小廠子,我幫他打聽打聽,你知不知道有哪些個單位可以簽這樣的掛靠協議啊。”
通過掛靠集體,獲得集體名義,繼而再通過集體企業介紹信,前往瑞城工藝美術廠購買廢料,便是他的計劃。
這個計劃聽起來并不復雜,掛靠集體的操作在這個年代也并不新鮮,諸多私人企業在這個年代都是通過掛靠集體開始經營的。
比如大名鼎鼎的萬向,正泰等企業都是先期掛靠,后期改制成功的企業。
之所以此前一直沒人這么做,關鍵在于能否跳脫時代背景全面看待這個行業,以及認識到這些廢料的價值。
顯然此時的人不具備這樣的眼光,因此,哪怕這個計劃不復雜,實施起來也不困難,上一世卻從未有人這么做過。
工藝廠的廢料直到零幾年以后,才引來重視,被人挖掘出來,再次利用。
孫鵬飛聽魏子義說到一半臉上就已露出了然之色,等他說完,孫鵬飛都不用想,直接就說道。
“嗨,這事,你問我算是問對人了,我還真清楚。”
孫鵬飛伸出右手,一根一根手指的如數家珍般,和魏子義細數道。
“就我所知啊,芙蓉公社綜合加工廠,瑞城青年集體服務社,滇緬邊貿工藝合作小組,躍進街道三產辦公室,對了,還有云峰鄉社隊企業聯合供銷處,這幾個地方都可比較容易搞到掛靠協議”
數完,他用左手指著右手手指,依次重新給魏子義介紹。
“這個芙蓉公社綜合加工廠,本身就是搞翡翠加工的,只是廠子不景氣,效益一般,但和你親戚的專業對頭,要想以后少些麻煩,掛靠在這里,屬于名正言順。”
“那個瑞城青年集體服務社,名義上是解決咱們瑞城待業青年就業問題的,實際業務雜亂得很,什么廢品回收,縫紉的,只要能解決工作問題,他們都會幫忙開證明,掛靠起來比較簡單。”
“還有那個滇緬邊貿工藝組,它是僑胞聯合會牽頭成立的,說是要利用邊境資源發展出口創匯,其實啊,就是幾個關系戶倒騰批文的空殼組織,你親戚只要愿意定期繳納管理費……”
孫鵬飛一一和魏子義粗略介紹著這幾個集體企業的由來和能夠掛靠的原因。
魏子義耳聽著他的介紹,心中也在暗自權衡應該選擇哪個單位掛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