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謝迪生
- 密林中的槍聲:暗斗
- 鳶尾
- 2557字
- 2025-08-15 10:46:53
“好了,這里交給其他人,你們回去休息休息一會兒,天快亮了。”徐局長說。
王江成和孫漫霞回局里各自在辦公室迷糊了一會兒,天就大亮了。
王江成跟孫漫霞說:“先去食堂干飽肚子再說,每人多帶幾個饅頭和小菜,不然會餓肚子。”
孫曉山說:“姚村長不會招待我們嗎?”
王江成那張國字臉上擠出一道道的皺紋,皮笑肉不笑地說:“現在村長頭都大了,死者家屬成天在他家鬧騰,他會給咱飯吃嗎?”
孫漫霞不解地問:“死者家屬不在公安局鬧,跑他家去鬧什么意思?”
“死者老婆認定他老公的死與姚村長賣地有直接關系,所以,死者老婆就成天找他麻煩。其實,這件事情我開始就懷疑著不是自殺的可能性。”王江成小聲嘀咕解釋。
“那為什么用自殺結案?”孫漫霞瞪著眼睛看著王江成。因為這起案子以自殺案結案的,刑偵并沒有設立檔案,所以孫漫霞并不知情。
“上面的指示,我有啥辦法?”
“誰的指示?不會是徐局長吧。要是這樣做的話,太不負責任了。”孫漫霞說。
“不是,是史政委,出這檔子事的時候,徐局長在外面開會呢你不也跟著局長開回去了嗎?”王江成看著她問。
仔細想起來,案子也正是那時候發生的,那時候孫漫霞和徐茂林正是那時候墜入愛河的,也是那次會議給了她的機會。所以,她幾乎忘記此案的發生時間。
也許正是熱戀讓徐茂林匆匆聽了匯報之后,就同意以自殺了結結了案。
想到這兒,孫漫霞心里就有一種愧疚,心說要不是自己迷惑徐茂林,也不至于讓他分心,造成不必要的冤案。
隨后,孫漫霞帶著幾張摩托車車主死者的照片順道去了電視臺,讓他們在本地節目下面做滾動播出之后,拿著微型攝像機跟著王江成去萬福溫泉。
王江成在出發前就與萬福溫泉村的支書姚春橋聯系說好,在謝迪生家外面的小樹林里碰頭。
已經深冬了,草木早就變了顏色,很多樹已經變成光禿禿的枝丫,麻雀成群成群躲在草叢里覓食。只要有人經過,它們就很快逃之夭夭飛到樹杈上嘰嘰喳喳叫喚著。好像咒罵著人們打擾它的生活。
枯草叢里還藏匿著前幾天下過的雪,看著這些雪,孫漫霞想著案子已經過了半年了,就是有證據存在,早就失去了意義。何況這天不作美,又飄飄揚揚下起了小雪,寒風夾雜著小雪花滿天飛舞起來。
王江成說:“這天氣叫我們這些公安怎么活?”
孫漫霞笑著說:“這就是所謂的越冷越吹風。”
在小樹林里的岔路上,遠遠見一個人帶著一定翻耳朵帽子,雙手揣在一起站在哪兒,來回走來走去,還不是朝這邊張望。
“姚書記還真早呀。”王江成遠遠招呼他。
“聽說要重審,我喜歡得不得了。天不亮就起來了。如果不重審,我這日子真讓我沒發過了。她不瘋,我也要瘋了。”姚書記愁眉苦臉地說。
“好了,既然重審,你得給我們提供有用的線索。不然這案子根本無法推翻自殺的結論。”
村長幾乎哀求口吻說:“你們警察都查不到,你叫我上哪兒找線索去?我又不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
“你叫謝迪生老婆告訴你,我常聽她嘴里講,她老公死的前幾天就有人找他,他老婆問他誰找他,謝迪生沒有告訴她。”
“這件事情我們查了,那個電話卡是外地卡,是盜用一個大學生的身份證買的;那個學生在W縣讀高中時遺失的身份證,老師家長還有同學都做證了,他根本不可能跑到我們澧水雍城來作案。而且W縣和澧水雍城相差一千多公里,無論交通多么發達,也根本不會一天之內來回一趟。問題最大的就是那個電話卡購買時間太長,已經快三年,信營業廳沒有攝像頭,營業員根本記不起誰人所買。根據所交話費最近記錄,持卡者還是去年交了一次話費共計500元。”
孫漫霞聽說聽后沉思,說了句:“看來此人是專業殺手,知道所有攝像監控只能保存3個月。”
到了溫泉村附近,孫漫霞和王江成他們只能步行,王江成說通往謝迪生家只能三輪摩托才能去。
進入小道,一條蜿蜒的河道從五峰山脈深處延伸到福山,環繞著整個溫泉村。因為這條小溪中有一眼很燙的熱水冒出,所以,溫泉村常年都是云霧繚繞。而被謝迪生承包下來的溫泉山,被他打點得青翠常綠,在這云霧繚繞的景色中,給人的感覺就是自己恍惚到了仙境。這山,這水,給溫泉村增添了更多的魅力。而前往溪水中泡溫泉的人更是絡繹不絕。
孫漫霞遠遠的就看見溪水中,那些毫無羞澀赤身泡在熱水中嬉笑的男女。心想著如果將這條溪流利用起來,真是件好事情;現在看到這些滾燙的熱水被白白浪費了,還真是可惜。
她猜想著楊縣長開發這里,也是想給澧水雍城做一件好事情。
姚書記指著福山那座紅磚瓦房說:“謝迪生的家就住山腳下,謝迪生是獨子;家里除了老婆孩子以外,還有他的父母,爺爺奶奶。一家人的頂梁柱沒有了,其悲傷程度可想而知。她老婆和謝迪生是大學同學,因為都是學的園藝專業,就回鄉栽種樹木。這對我們村來說就是一件好事。這樹木剛剛成型,能賺錢了,卻發生這樣意外的事情。”姚書記邊走邊說著謝迪生的家事,說到最后唉聲嘆氣,為謝迪生遭遇這樣的不幸感到悲傷、惋惜。
孫漫霞問:“他孩子多大?”
“他的孩子才2歲。謝迪生回家結婚后,因為每天要植樹,結婚幾年就沒有要孩子。他老婆更是吃苦耐勞,聽說他們起家還是她娘家拿出的幾十萬投資的。”
“你們村的土地承包款是多少?承包多少年?”
村長說:“這個,錢沒有多少,簽了30年合同。因為當時這山都是巖石山,來頭不大,又是自村人,也就意思意思。一年才5000元。誰都知道要想在石頭山發財,得用多少心思?當時村里人就說謝迪生讀書讀傻了。”
孫漫霞仰望福山看著郁郁蔥蔥的樹木,當年全是石頭山已經不見蹤影;她想著謝迪生兩夫妻不知投下多少汗水才將這里培育成這樣的風景。想著如果換了自己,誰都不愿意割舍。
孫漫霞想到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她問支書:“他們平常的經濟來源是什么?”
支書說:“迪生的父母做小買賣,經常趕集賣點日常用品。笛聲的媳婦很能干,專程跑城市給單位設計景觀圖紙不要錢,條件是銷售謝迪生在外地調去的景觀樹。”
想不到這謝迪生家里老夫妻,少夫妻倆都有經商頭腦。
快到紅磚瓦房時,遠遠就聽見狗在犬吠,一條黑色的土狗齜牙露齒地對我們狂呋不止。
孫漫霞朝四周一看,環境還真不錯,院子四周擺布的盆景中的秋菊雖然沒有人打理了,還依然嬌艷開出黃的花,白的花。院子四周,種滿了柚子樹、板栗樹那些四年長青的樹木。此時還依然風華正茂佇立在那里。雖然失去主人的精心打理,卻依然茂盛。葡萄樹,桃子樹,都露出光光的樹干,頂著風寒,聆聽著女主人在家是不是傳來幾聲哀嚎聲。那些垂下的絲瓜都無人摘取,像是給主人肅立哀悼。
看到這些,心想著謝迪生對這個家來說何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