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管理的奧義

1.1 管理初窺

1.1.1 管理就是回歸常識

有很多人說,管理就是回歸常識!其實他們想說的是,做管理不要浮于表面,而要堅守一些基本的規律和本質。但很多人以為自己掌握的道理就是常識,實則不過是一些成見、偏見、謬誤罷了。那這樣的回歸常識,就是走向錯誤的深淵。

管理不需要那么多復雜的理論。把一些基本的東西搞清楚、做到位,才能成就卓越組織,這才是真正的常識。管理就是要回歸常識、回歸本質、回歸人性,最終回歸實踐,這才是根本。

那么這些基本的東西是什么?

(1)價值觀修正——價值觀也有錯誤和偏差,甚至落伍的部分,要不斷修正,確保價值觀的先進性。

(2)合理分配——合理的分配機制是一切管理的根基,不談分配的管理就是“耍流氓”。

(3)激勵到位——要搞清楚“晉升誰、淘汰誰、獎勵誰、處罰誰”這幾個核心問題。

(4)溝通流暢——指令要清,政策要明,少些潛規則;管理者要愿意聆聽下屬與客戶。

(5)分工協作——分工確保職責履行到位,協作確保組織流暢。

(6)創新變革——業務和管理因時因勢而變,不抱殘守缺。

1.1.2 管理就是在無序中構建秩序

英特爾前CEO(首席執行官)安迪·格魯夫說:“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中,管理者在‘盡力給自己周圍帶來秩序’的同時,還需要‘培養更好的容忍無序的能力’。”管理就是在無序中構建秩序。管理不是井井有條的,也不會按照你規劃的既定方案發展——大多數戰略規劃最后都面目全非。管理經常面臨混亂、煩雜、突發、臨時性事件。

一些管理學家總喜歡用理性和秩序來歸納或演繹管理,因此他們會用詳盡的分析、完美的模型、滴水不漏的邏輯來研究和思考管理。他們讓管理變得簡單,似乎按照他們的理論就能把管理做好。然而,任何管理理論都無法直接幫助管理者解決實際問題,它們只提供參考或思考的框架,應用時必須結合具體情境進行轉化。他們又讓管理變得復雜,管理者在實踐中可能真的沒工夫考慮那么多——真考慮那么多估計就無法行動了,有時必須邊行動邊思考。

我們必須警惕空談道理和概念的管理著作。看不懂這樣的文章和書籍,并不是實踐者的問題,而是管理學家的問題。真正的管理并不是待在辦公室里或鉆進論文堆里搞出來的,只有深入現場,深入實際,付諸實踐,才能真正了解管理。管理學家,尤其是學院派,他們帶著“精英的傲慢”和“理性的自負”看待管理,往往不得真諦。

管理的本質是構建一種秩序,即創造一種和諧(這里不是指你好我好大家好,而是盡可能減少“山頭主義和辦公室政治”,聚焦于為客戶創造價值)而又充分競爭的組織環境。這樣的管理才能讓組織高效運轉,創造個體難以創造的價值和成果。

構建管理秩序的核心有以下兩點。

(1)良好的愿景而非短淺的績效追求。用利他思維構建積極愿景,成為有益于客戶、員工和社會的組織,而非只是追求短淺的經濟績效。這需要回答三個問題:第一,對客戶,是不是真正解決了客戶的痛點和問題?第二,對員工,是不是讓個體獲得了成長和進步?第三,對社會,是不是有益于社會?

(2)領導者的“合法性”。領導者的威信是從團隊中來而非從強制中來,如此才擁有真正的“合法性”。這需要明確以下幾點:第一,領導者威信是崗位賦予的還是團隊賦予的?前者自上而下,后者自下而上。團隊賦予的威信才是真正的威信,基于信任和領導力。第二,領導者不因權力而猖狂,只有敬畏規則,同時謙卑做事,才能獲得更多人的信賴。第三,以身作則勝于一切言說,領導者的行動而非理念或知識決定其領導力。

1.1.3 管理的兩個關鍵:實踐和總結

清華大學寧向東教授說:管理是用智慧解決問題,場景不同,環境不同,招法就會不同。

其實,商業世界很多問題的答案都蘊含在經驗里,而不是理論里。管理是應用題,不斷實踐然后提煉總結出獨到的見解,再應用到實踐中,然后再反思提煉。這樣的循環過程,能讓我們總結出管理的規律和磨煉出管理的手感。因此,管理有兩個關鍵:實踐和總結。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才能沉淀有效經驗,成為管理高手。

管理是一門實踐的手藝,你得通過具體做事才能領悟其中的門道,掌握好火候。無論是領悟門道還是掌握火候,都離不開深度思考,并進行總結。很多管理者做了十幾年管理,你發現他依然停留在最初做管理時的本能反應,毫無長進,這就是不總結的結果,因此他只能低水平重復。

管理總結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三點。

(1)管理者的三種技能——業務技能、人際交往技能和概念提取技能,通過總結可以訓練概念提取的技能。

(2)培養思考自律。人有兩大自律對個人成長非常重要,即身體自律和思考自律。身體自律通過運動養成,思考自律通過總結養成。

(3)形成思想影響力。通過總結形成有效思想,繼而去影響團隊、實踐和現實,并讓思想與思想互相碰撞、互相影響。

如何做管理總結?

(1)精益求精。總結內容不在多而在精,每個問題和要點要想透徹。

(2)自主思考。觀點一定要經過自己思考得出。

(3)主題明確。要圍繞一個個主題去思考。

(4)注重細節。思考要結合具體細節和情境展開。

1.1.4 管理是講故事而不是講道理

很多管理者喜歡講道理、講概念,總想用一套道理去給員工洗腦。在他們的認知里,管理就是講道理,講得越多,似乎管理得就越好。而如今的管理大詞流行,跟這種認知極有關系,這是對管理最大的誤解。講道理、講概念很難引發人的共鳴,也很難激發人的熱情。真正能激發他人的是有細節的故事,講領導者自己的故事、講團隊的故事、講未來的故事、講現實細節的故事……管理者通過一個個由具體的細節、案例、事實構成的故事,去傳承企業文化、樹立管理標準、培養業務人才。一個真實的故事勝過一百個大道理,學會講故事,才是有效管理的開始。

1.1.5 管理沒有統一模式

管理是一個整體性工作,只專注研究一個主題,是枯燥無味的,很容易陷入教條主義和本位主義——只站在自己熟悉的視角和自我立場看問題。研究戰略的強調唯有戰略才是企業存在的根基,研究領導力的只講領導力可以根治一切,研究人力資源的只講人力資源是企業的魂,研究市場營銷的覺得市場營銷才是企業發展的法寶,研究運營的認為運營才能讓企業發展壯大,研究品牌的認為品牌才是企業的救世主……

沒有多元思維,只認定一種“真理”的行為本身就是愚蠢的。眾所周知,哲學是一切學科的基礎,然而縱觀整個哲學史,就是一個否定與批判的過程,如果蘇格拉底講的就是真理,那以后的人類豈不是沒有進步!更何況產生于近現代的管理學,它更應是一個不斷批判與推翻,否定之否定的過程。

判斷一個人是否有水平,就看他講話和做事有沒有邊界。認為自己講得都對,做得都對,缺乏反思精神和難以接受反饋的人,缺乏基本的邊界或范疇意識,基本上水平不高。真正的高手是菲茨杰拉德所說的:一個人能同時保有全然相反的兩種觀念,還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標志。管理無法被切割成一個個部分,它是一個整體。做管理切忌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管理就是任正非講的“灰度”,明茨伯格講的“手藝”。

管理沒有永恒的真理,只有永恒的實踐。

管理沒有統一模式,沒有對錯,只有適合某一環境、某一團隊狀態的管理。管理一定是結合具體情境、具體思考、具體實踐,不斷推演而成的。一種管理方式不可能包治百病,因此管理者必須做到靈活應變。我喜歡華為的說法:在今天這個混沌的時代,用規則的確定性來應對環境的不確定性,用過程的確定性應對結果的不確定性。對很多企業來說,其面對的困境根本不是高大上的管理哲學問題,而是要把基本的管理常識想明白、執行到位,比如授權、職責劃分。否則,企業大咖們的概念、哲學就會淪為空談。他們的思想,只有在基礎管理問題得到解決的前提下才有價值。做管理的人,切忌視角單一、思維狹隘,一定要多突破自己的思維局限,讓視角多元化。

1.1.6 管理上沒有最終的答案,只有永恒的追問

管理是一件手藝活,沒有一勞永逸,只有在不斷解決問題中管理才有價值。作為管理者,如果你發現你已經不再解決問題,那絕對不是工作中沒有問題了,而是你自己停滯了成長和失去了發現問題的能力,相應地你也就失去了管理者應有的價值。

管理需要有強大的理論支撐,更需要精湛的實戰練習。如此才能把握火候,針對具體的情境做出更科學的決策。在今天這個VUCAVUCA是英文volatility(易變性)、uncertainty(不確定性)、complexity(復雜性)、ambiguity(模糊性)的首字母縮寫。時代,管理又面臨巨大的挑戰,原有的很多管理理論得結合具體的情境進行迭代,甚至很多管理假設都得重新升級。對一個研究與實踐管理的人來說,這就需要下更大的功夫去深度思考、深度實踐、深度反省,避免思維固化和自以為是,如此才能真正在管理這條道路上長久走下去。

斯圖爾特·克雷納所著《管理百年》的封面上有一句話:“管理上沒有最終的答案,只有永恒的追問。”這話聽起來讓人既絕望又興奮。人們習慣追求確定的答案,但這句話告訴我們管理沒有確定的答案,這必然令人絕望,管理要面對千變萬化、永無止境的實踐。但讓人興奮的是,管理永遠有探索不完的新問題,就像自然探險家不喜歡平地和庸常,追求更高、更險是他們的使命。做一個管理探險家也不錯喲!

1.1.7 管理的價值

“帕蒂·麥考德在《奈飛文化手冊》一書中寫道:我們試驗每一種能夠想到的,可以把團隊從不必要的規則和審批中解放出來的做法。”這應該成為每個企業及每個管理者思考的話題或課題。這樣的思考,才能把我們從過度管理中解放出來。很多時候,多余的管理動作、規則和審批,只會成為管理的障礙,也會增加企業的成本。管理的目的,一是提升效率,二是獲得成果。如果做不到這兩點,任何的管理都是多余的。

管理的價值,在于不斷發現自己之前的管理都是錯的!不斷否定自己,是管理的終極命題。管理的價值不在理論中,而在實踐中,在管理的實際運用中。但凡那些不斷強化肯定自己管理的組織,最終只有一個歸宿:死亡。但凡組織覺得自己的管理很科學、很完善,就意味著它在自掘墳墓。《創新者的窘境》里有這樣兩句警言:一句是“就算我們把每件事情都做對了,也有可能錯失城池”;另一句是“面對新技術和新市場,往往導致失敗的恰恰是完美無瑕的管理”。在我看來,好的管理就是要善于不斷推翻之前的管理實踐,最后,你會發現,任何一項管理活動,都可以用與它相反的方法來做!

1.1.8 做好管理的幾點心得

戰略家周掌柜有如下總結,這也是做好管理的心得。

(1)科學的戰略管理須建立在尊重人性規律的基礎上,扭曲人性的競爭力不可持續;

(2)管理者應包容多元文化,否則組織就會被僵化反噬。

(3)思想自由是企業高質量決策的保障。

(4)戰略管理戰爭化最終會帶來人和公司的低效肌肉記憶,也是創新的天敵。

(5)企業家尊崇明哲保身的思想,動機來自恐懼和現代知識欠缺。

(6)販賣管理雞湯就是在逃避問題。

總之,我們需要提倡尊重人性、多元和自由的管理文化;戰略管理需要剔除戰爭化、守舊思想和雞湯相關誤導。

對此我深表認同,并解讀如下。

(1)科學管理一定不是把人當機器,只是簡單的工作分析。即使一百多年前泰勒提出科學管理時,他在講效率的同時也提到了“心理革命”,就是要在乎員工的心理感受。如今,很多企業只學到了科學管理中的追求效率,而忽視了人的因素,即使成功也是暫時的,這就是“扭曲人性的競爭力不可持續”。

(2)組織一定要允許多元文化的存在,不能“近親繁殖”,否則必然僵化。

(3)沒有自由的思想,一言堂或唯權威是從,那就不可能有充分的信息流動,決策的依據也就被限制,高質量的決策也就失去了保障。

(4)“市場就是一場戰爭”,這是很多企業的言說方式。這種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必然導致組織無法真正創新,而把防御和攻擊別人當成了主業。

(5)過于恐懼明天或缺乏現代文明思維——自由、平等、尊重,就會自我設限,把控制和防御做到極致。

(6)把復雜的管理問題簡單化,用一些雞湯似的抽象概念或洗腦話語來傳播所謂的管理大道,很容易把受眾帶向走火入魔的境地。

1.1.9 管理的兩大根基:人文精神和永恒的實踐

管理是通過他人來完成目標,同時也是一門實踐的手藝。一方面要通過他人,這就具有了復雜性;另一方面是實踐的手藝,這就具有了具體性。任何一門學科只要同時具備復雜性和具體性,那么它就很難形成“范式”范式從本質上講是一種理論體系、理論框架。在該體系、框架之內的理論、法則、定律,都被人們普遍接受。,即一套大家公認的模型、理論框架,也無法被抽象成一套普遍的規律。因此,管理學沒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只有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和實踐。但我們又不得不學習管理學,這就要找到那個變化中不變的規則——管理的根基。

管理的根基有以下兩點。

(1)人文精神。把每個個體都當成活生生的人來尊重,學習平等、民主等基本的現代文明知識。這樣,我們才能對“他人”有充分的理解和認知,才不會把人當成經濟人、工具人,管理才會有地基。

(2)永恒的實踐。所有的方法、知識都要源于實踐并指導實踐,不能空談理論或空想,遠離實踐的管理學都是“耍流氓”。

1.1.10 管理是持續地改進和優化

管理是持續地改進和優化,在繼承的基礎上升級。管理最怕的是總想改革,指望一個創新、一個活動就能讓團隊改頭換面,這不但非常不現實,反而容易傷筋動骨。好的傳統丟了,新的秩序又沒有建立起來,這是非常可怕的,極易毀掉一個組織。在管理中,運動式的、革命式的行動要盡量杜絕,除非企業在生死存亡關頭。管理活動一定要持續,持續地夯實、持續地精進、持續地優化。管理者不要幻想一招鮮、一語定乾坤,無論是完成業績還是經營團隊文化,都是持續地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起起伏伏、循序漸進。這個過程枯燥無味、瑣碎不堪,卻是管理的常態。在這個過程中,有三個操作的基本點:微調、糾偏、校準。

微調:不斷結合企業戰略、團隊目標,調整行動策略、組織模式、人才結構等。

糾偏:管理中有一項重要的職能——控制,它就是一個不斷糾偏的過程。基于組織文化和組織目標,不斷糾偏以實現組織期待——組織想要達成的一種狀態。

校準:基于標準或要求,深入現場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達到甚至超越標準。想做好校準工作,管理者本人對業務標準要有深刻理解和高度認知。

在管理工作中,微調、糾偏、校準時時存在,它是管理的常態,也是管理的真實狀態。

組織真正的成功一定是靠自己持續地微調、糾偏和校準,沒有任何捷徑可走。

1.1.11 他山之石:來自哈佛的管理理念

哈佛商學院企業學習·中國團隊(簡稱“哈商中國”)的總經理李梁梁分享了他做哈商中國的一些感受和經歷,以及對領導力的認知,我受益匪淺。以下是我們的交流及我的收獲。

(1)不要把管理者當巨嬰。李梁梁分享說,一些企業在培訓時,會在會議室門口把參會人的手機收起來,目的是防止大家被手機分神。但其實不需要這樣做,只要告訴大家,領導力由知識、技能和品格組成,品格里非常重要的就是自律!上課集中精力不被手機分神,這是自律非常重要的體現。很多時候,我們把管理者當巨嬰,用一些外力去約束他們。我們也用一堆規則去抑制員工的積極性!我們非但不自知,還竊喜,約束越多越好!不要把管理者當巨嬰,不要只是通過約束去激發他們最好的狀態,領導力的培養要在品格上下功夫,這種培養才是可持續的。

(2)慷慨、正義和善良。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時,哈佛大學校長在通知學生撤離學校的郵件中寫了這樣一段話:沒有人能夠預知我們在未來幾周會面臨什么,但每個人都非常清楚,新冠病毒是在考驗人性的善良與慷慨的程度,超越自我和摒棄個人利益的程度。在這個非我們所愿、前所未有的、復雜迷茫的世界里,請展現出我們最佳的品格和最體面的行為。這是一段極具人文精神的話,道出了人性的溫暖與真摯。這也是領導力的關鍵!技能、工具、方法論永遠無法讓你真正獲得領導力,人性深處的人文精神才能。

(3)相關性vs真因果。先舉個例子:客戶買鉆頭會干什么?是為了打孔嗎?表面看是,其實是為了掛一幅畫。客戶只是用鉆頭完成他掛畫的目標。鉆頭和打孔只有相關性,鉆頭與掛畫才是真正的因果關系。所以我們要找到客戶真正的待辦事項——掛畫!在實際運營中,我們經常被客戶的表面需求帶跑,而忽略了客戶的真正需求。因此,我們要越過簡單的相關性,找到客戶需求背后的真因果。

(4)阻礙大企業創新的是企業的傲慢。哈佛有一個關于海爾的研究案例,提到海爾早期生產洗衣機,發現有人拿洗衣機洗菜,這樣洗衣機就容易壞。海爾的做法是,提升洗衣機的質量,讓客戶洗菜也不容易壞。

哈佛教授通過這個案例談企業創新。一般來說,一些企業尤其是大企業,它們會去教訓客戶,比如說你不能這樣使用我的產品。海爾也完全可以這樣做,但它沒有,它在傾聽客戶,然后改進。“阻礙大企業創新的是大企業的傲慢!”教授說。真正以客戶為中心,放下大企業的傲慢,企業才能持續創新。

(5)領導力就是點燃他人。某知名銀行請了一家世界級的人力咨詢公司,該公司提供了很多工具和方法論,但銀行領導總感覺差點什么。他們找到李梁梁。李梁梁說,領導力培養的焦點是人,而不是工具和方法。哈商中國設計的學習項目中,會讓學員去回想他們佩服的領導的特點和行為,以及他們自己的高光時刻。

有一家企業,李梁梁在訪談學員的時候,發現很多受訪對象其實對公司有很大的不滿,并不看好公司正在大力推行的變革創新。李梁梁團隊把真實情況反饋給高層,而且告訴每個參與項目的業務負責人,希望他們聽到一線真實的聲音。李梁梁說他必須真誠地把這些真實的問題告訴高層,且必須在真實的世界中去解決問題。這一定是基于價值觀在做事,否則很容易在甲方面前丟掉原則。最后高層領導被觸動,為了一個發言改了三天稿子,這在這家企業是少有的現象。李梁梁團隊的工作方式,也點燃了企業高層。

李梁梁說,領導力的本質是給予他人能量。跟李梁梁聊天,我也感覺自己充滿了力量。點燃他人,激勵他人,是領導力的內核。而這都離不開人心,不是依靠方法和工具就能解決的。領導力一定是基于對人心和人性的關照、理解、激發。

(6)腰桿挺直,不向世俗屈服。李梁梁說,他每年只能服務10個客戶,今年婉拒了兩家國內知名的互聯網企業,多了服務不過來,團隊成長也需要時間。他的業務求質不求量,希望把每一個項目做好。對他來說,最大的價值感,就是為客戶帶來改變。現在,客戶甚至通過找關系來要求他們提供服務。他真的想去改變商學的面貌,腰桿挺直,不向世俗屈服。

他說:“因為信才無畏。”

(7)一起研究。李梁梁邀請我跟哈商中國一起研究領導力,讓我針對“領導力——培養員工”板塊,跟哈佛的教授和全球感興趣的實踐管理者一起研究探討。我備感榮幸,并堅信能為商學貢獻自己的思考與實踐。

李梁梁喜歡追問,他說不要停留在表象上,要深入思考本質,即魂——底層原理。李梁梁其他一些觀點,也讓我很受啟發:

·教育脫離情境,是沒有意義的。把你講的和他身處的情境連接起來,這樣的教育才有效。

·高質量的基礎管理:目標設定——績效追蹤——績效對話——團隊輔導。

·在變革中領導與成長。

·高質量的基礎管理形成組織能力,最終形成組織基因,這是別人無法復制和模仿的。戰略可以被模仿,但高質量的基礎管理很難被模仿。

·很多時候出現問題,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思維問題。

·知識、技能、品格,我們往往在前兩者上下功夫,而忘掉了品格。

·我們都說解決問題要對事不對人,其實不完整,既要對事不對人,也要對事對人。同樣的事,針對不同的人,處理方法可能完全不一樣。

·教育的本質是思維方式的訓練,比如因果思維,比如批判性思維(觀察事實——提出假設——驗證假設)。

·BLM(即業務領導力模型),底層邏輯是攫取與探索的平衡。

啟發比較大的一點,就是案例教學,即通過具體案例去思考很多問題。我在概念上花的時間比較多,但對案例缺乏思考。接下來在管理上,要多在案例上下功夫。真正通過案例和情境去啟發大家思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溪市| 郎溪县| 静安区| 出国| 武平县| 章丘市| 揭西县| 八宿县| 曲阜市| 怀化市| 咸丰县| 康保县| 江达县| 灯塔市| 榆社县| 资源县| 晋中市| 烟台市| 茌平县| 平顺县| 石家庄市| 彰化市| 华亭县| 常州市| 金堂县| 临西县| 海晏县| 秦安县| 南和县| 巨鹿县| 芦山县| 正宁县| 科技| 泰顺县| 孝昌县| 襄垣县| 囊谦县| 定日县| 大邑县| 融水| 泉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