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有效管理:一位管理實踐者的成長筆記作者名: 李順軍本章字數: 2624字更新時間: 2025-06-26 18:10:32
自序
本書的由來
這么多年來,我一邊管理著企業,一邊總結沉淀一些管理思考,同時不斷地學習各種管理理論,也出版了一些管理著作,但從來沒有想過出這本書。這本書是我2018年到2023年這5年的管理筆記,我精選出了30多萬字,最后出版社編選了一部分來出版。這些筆記是我每天結合實際管理情境寫的管理日記,大多數會與團隊共享,因此它必然會有不完整、不系統,甚至前后矛盾的地方,當然有些內容也會表達得過于絕對。
最終出版本書有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田濤老師的鼓勵。一次與華為公司管理顧問田濤老師交流,聊到了我的管理筆記,他看了之后說這個應該出版,對管理實踐者會有很大幫助,同時還可以填補企業實踐者出版此類作品的空白。
第二,實踐的洞見。管理是一門實踐學科,而這些管理筆記就是由一個個實踐中的體會、感受、反思構成的,它是實踐的手感和手藝,也是一些實踐中的靈感,更是實踐中的管理洞見。因此,它與一般的管理書籍的不同,就在于它實踐的閃光點——沒有冗長的論述,也沒有難懂的理論,更沒有空談。然而這可能也是它的缺點,就是缺乏系統性和翔實的論證。
因此,我必須做幾點說明。
本書的兩點說明
首先,這本書是寫給實踐者的。
只有帶入實踐情境,才能理解它的微妙觸感,或者說只有在真實管理實踐中摸爬滾打過的管理者,才能真正體會到它的意蘊和內涵。
它不是研究,也不是理論建構,它涵蓋了在真實管理情境中的管理者會遇到的狀態、困惑和難題,必然會涉及管理的許多主題,不像一本專著就論述某一個或某幾個話題,它涉及在真實管理中的所有主題。因此,它顯得龐雜,而又無法就某個主題深度研究,也會顯得淺薄或粗鄙。但這些主題是我們在真實實踐中必然會面對的,真實的管理不可能一次只處理一個或某幾個主題,它可能涉及許多主題。因此,這本書就是通過這些龐雜的主題,展示一個個真實實踐可能會面對、思考、感知到的問題,并總結出手藝的那個部分,啟發大家思考,希望更多實踐者圍繞這些主題思考下去,甚至來反駁我的一些觀點。
其次,真實的管理不需要高深的理論。
在實踐中管理不需要多么復雜的論證、模型、數據,有時就是一種長期打磨后的手感,就是管理者的直覺。在實踐中,你會發現有些管理者盡管不懂太多道理,但依然不妨礙他領導好團隊。也有不少人,說起管理來頭頭是道,一管就一塌糊涂。真實的管理不需要高深和復雜的理論,只需要一些常識或簡單的道理,關鍵是管理者如何把它做透做實。對真實的管理來說,做到比說到重要,懂一堆大道理不如把一個簡單的常識實踐好。
本書沒有煩瑣的論證、分析,就是一些實踐感觸的片段,就是一些簡單的管理日常領悟。我也寫過系統的管理論著,如《領導力就是不裝》,但現在我意識到它有太多“廢話”和“多余”。本書直擊核心,化繁為簡。
本書的三個重心
第一,微觀管理。
市面上的管理書籍,基本都是在談戰略、組織、品牌、領導力,都很宏觀,有些不但宏觀,而且很“理論化”。而基于具體管理情境的微觀管理書籍很少,本書大多是基于微觀管理的思考。針對一個個具體而微的管理細節,如何去行動和面對,考驗著管理者的基本功。可是這樣的著作很少,這有兩個原因:一是一些管理學家遠離管理實踐,他們沉浸在理論研究中;二是管理實踐者沒有時間或沒有心思去寫。我希望通過本書能為微觀管理貢獻一些力量,同時希望更多人能加入到微觀管理的探討中來——關于宏觀管理探討得夠多了,甚至有些多余。
當然,不得不說,針對微觀管理,本書也做得不夠,在編選的過程中為了控制字數刪去了一些案例和場景,因此難免會顯得“理論化”。希望在下一本書里可以彌補這個缺陷,讓內容更豐富、更細膩。
第二,基礎管理。
一個組織的成功既離不開宏觀的管理構想,也離不開微觀的基礎管理。也就是說,你既要關注戰略、組織、領導力,同時還要關注如何開好一次會、如何有效溝通、如何激勵員工、如何協調安排。
相對而言,高質量的微觀基礎管理更為重要。因為它是支撐宏觀管理構想的基礎,也是組織發展的地基,尤其是在今天這個拼“內功”的時代。如果沒有高質量的基礎管理,任何戰略都難以實現,任何組織方式都無濟于事,任何領導力都會成為無源之水。
本書就是基于微觀的基礎管理的探討,所以它會顯得瑣碎、繁雜。可是管理實踐者明白,我們大多時候的管理,就是在這些瑣碎、繁雜的日常中度過的,用在宏觀管理構想上的時間很少。甚至有些企業,畢生都在抓這些基礎管理,慢慢培養出了戰略眼光和領導力,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
第三,有效管理。
管理就是要有效,過程要有效率,結果要有效果。管理不是看你有多聰明、多有智識、學歷多光鮮、懂得多少道理,而是看你能否帶領團隊打勝仗,有效性是一切管理的根本。本書著重探討的話題就是管理的有效性,這也是本書被命名為“有效管理”的原因所在。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寧向東教授在文章《誰是下一個圣人》里講到,時代變了,未來需要知識勞動和情緒勞動,“這都需要新的管理學。這樣的管理學,并不首先出于教授們的書齋和論文,而是起始于管理者的頭腦”。我特別認同,實踐者更多的有效管理,甚至“野路子”管理,才能真正推動管理創新和變革。
管理是真正的藍海
領教工坊的創始人肖知興老師說:管理是真正的藍海。這點我極為認同。如今高速增長的時代已成為歷史,市場紅利退潮,企業進入大洗牌時期,只有擁有深厚“內功”和扎實基本功的企業才能穿越周期,成為新時代的勝者。而這些都得靠管理來實現,過往企業在高速增長時代里靠營銷驅動、規模驅動的行為,必須讓位給扎扎實實的管理,管理才是企業真正的藍海。
嚴謹一點說,扎扎實實地實踐管理才是企業真正的藍海。因此,希望本書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啟發和激勵更多企業管理實踐者分享自己的細微體驗,讓更多實踐認知碰撞,形成基于管理實踐的思潮,豐富管理經驗、管理思考、管理知識。
感謝
最后在這里對幫助我的所有朋友表示感謝。首先,感謝我們公司的所有伙伴,有他們的支持和成長,才有我管理實踐的心得與成果;其次,感謝華為公司管理顧問田濤老師的肯定與推薦,有了他的肯定與推薦,才有了這本書的出版;再次,感謝華夏基石創始人彭劍鋒老師、華夏基石新媒體總經理宋勁松先生、領教工坊創始人肖知興老師、管理學家施煒老師、哈佛企業學習(中國)總經理李梁梁先生、華為公司管理顧問吳春波老師、北京師范大學趙向陽老師、正和島總編輯陳為先生、中央財經大學劉書博老師、戰略專家周掌柜先生、清華大學寧向東教授等的大力推薦;最后,感謝機械工業出版社的岳老師和許老師對這本書的認可和付出。
李順軍
2024年12月17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