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從千年嗔恨到百年崇拜的大逆轉

王安石新法的核心是理財,而青苗法是王安石理財新法中最重要兩項中的一項。和青苗法地位相當的還有免役法,王安石的新法也常常被稱作“苗役之法”或“苗役之政”,可見青苗法的重要性。

開篇引的兩句詩,便代表了后世對青苗法的主流看法:青苗法使得百姓破產,流離失所,是王安石的惡政之一。

青苗法又叫作常平新法,始行于熙寧二年。常平法為故有的財經政策,起源甚早。政府為調節糧價、儲糧備荒,在全國各地廣設常平倉,在市場糧價低的時候,適當提高糧價進行大量收購,以避免“谷賤傷農”;在市場糧價高的時候,適當降低價格進行出售,以避免“谷貴傷民”。

到了王安石的時代,這種通過政府買賣來調節糧價的做法變成了常平舊法。常平新法的核心是借貸。王安石說常平新法的依據是儒家經典《周禮》(又稱《周官》)中的“泉府”,泉即是錢的意思,泉府即是錢府——錢財匯聚之所,而在《周官》中“泉府”又是掌管國家稅收、收購市上的滯銷物資的官職。王安石認為“泉府”的主要職能就是借貸,他以“摧抑兼并、均濟貧乏”為口號,在農村廣泛施行官營借貸政策。

按照王安石的設想,在百姓青黃不接的時候,官府以常平倉所儲為本錢,給予老百姓低利息(二分之息)貸款以渡過難關;因為青苗法利率低,可使老百姓免于高利貸剝削,所以對高利貸也有抑制作用。

后世之人一說起王安石的青苗法,莫不痛心疾首。在他們看來,青苗法實際上是一項掠奪政策,以借貸之名,行聚斂之實,強收利息,強取民財,所以對于青苗法,小說中有“千年嗔恨”之說。

自南宋至清末,700多年時間里,在主流的觀念中,青苗法一直都被視作聚斂之法、亡國之政,北宋因之而亡。直到清代嘉道年間,著名學者錢儀吉在整理王安石的著作《周官新義》時還說“王荊文公以周官泉府一言禍宋”。

北宋滅亡700多年后,遭遇三千年未有之變局的中國社會,在內憂外患的背景下,在東西文明的激烈碰撞中,對王安石的評價,包括對青苗法的評價,發生了全面的徹底的大反轉。

被譽為“近代西學第一人”的嚴復,1900年前后在翻譯亞當·斯密的經濟學名著《國富論》(嚴復當時翻譯為《原富》)時提出了頗具時代特色的看法。

嚴復發現蘇格蘭與英格蘭這兩個地方,本來貧富差異非常大,英格蘭富,蘇格蘭窮,但到了當今時代二者已經差異不大,同樣成了富裕文明的地方,18世紀蘇格蘭經濟學(嚴復稱之為“計學”)十分發達,像亞當·斯密、穆勒父子這樣的大經濟學家(嚴復稱之為“計學家”)輩出。

蘇格蘭何以富強?嚴復寫道:

康雍之間,蘇格蘭始設版克,造賒貸法,民大便之,國日以富。

蘇格蘭處荒寒絕外之地,土瘠而民悍,幾于野蠻,一二百年之間,所進如是之無限者,學校、版克二者之制善,使之然也。

蘇格蘭本是“窮山惡水出刁民”的蠻荒之地,但在過去的一兩百年里就變成了文明富強的先進區域,能夠實現這種飛躍,主要就在于兩項制度:一個是學校,另一個是版克。

版克者,即今天人人熟悉的bank——銀行是也。在嚴復的時代,“銀行”的譯名雖然已經產生并開始使用,但尚未完全流行,所以他將bank音譯為版克。

正是這個“版克”,讓蒙塵數百年的青苗法獲得了新生。

嚴復認為蘇格蘭的“版克”與“青苗錢無稍異”,北宋的青苗法跟康雍年間蘇格蘭開始設立的銀行其實沒啥差別。他還批評說:“目論之士,至今言青苗,無不疾首痛絕之者,而不知其行法非,而法之良,意之美,則無可議也。”青苗法的良法美意無可置疑,問題只在于執行得不佳。嚴復甚至感嘆說:

千古相臣,知財計為國之大命,而有意于理財養民者,荊公一人而已。

青苗法的核心是借貸,銀行的主要業務也是借貸。嚴復此論,雖然初聽起來有些離奇,但也可以說是頗有理據的。試想,倘若將bank一詞翻譯成“泉府”,比起本意為銀器制造行業的“銀行”一詞,似乎更符合中文原意,且顯得更為典雅,不像“銀行”一詞那般俗套。

青苗法為銀行一說由嚴復發其端,梁啟超承其后。

梁啟超是維新派的主將,他在少年的時候就十分崇拜王安石。1908年,因百日維新而遭清廷通緝還在日本避難的梁啟超寫就了《王荊公》一書,稱王安石是大政治家,是“國史之光”,是一個本來該被國民供奉起來享有崇高祭禮的人物,卻不幸受誣最烈。

《王荊公》一書旨在為王安石辯誣,將王安石樹立為政治家的模范。梁啟超是大宣傳家,筆鋒帶有魔力,《王荊公》很快成為暢銷書,徹底改變了王安石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自此之后,“千年嗔恨”蕩然無存,留下的是對王安石的百年崇拜。

《王荊公》一書中寫道:“青苗法者,頗有類于官辦之勸業銀行,荊公惠民之政也。”并且說:

夫中國人知金融機關為國民經濟之命脈者,自古迄今,荊公一人而已。

青苗與市易二法皆與今世銀行所營之業相近,青苗則農業銀行之性質也,市易則商業銀行之性質也。

夫以荊公生八百年前,乃能知銀行為國民經濟最要之機關,其識固卓絕千古。

和嚴復一樣,梁啟超也認為王安石是懂經濟、懂金融的政治家。在他看來,青苗法具有農業銀行的性質。當時中國已經有了通商銀行、戶部銀行(后改名為大清銀行),銀行業在中國逐步興盛。今天的農業銀行的前身,是不是可以追溯到北宋的青苗法呢?

王安石的新法通過人們對銀行金融業的認知而獲得了新評價。王安石的理財思想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肯定,原來王安石竟是銀行業的先驅,堪稱“金融宰相”!及至今日,銀行金融業更是火爆行業,銀行金融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最受矚目,800年前王安石就有此遠見,怎能不讓人驚嘆與崇拜!走出恥辱柱,登上光榮榜,這種大起大落的評價堪稱傳奇。

我們把視野進一步放眼到域外,會發現近代日本人對王安石的崇拜不亞于中國人,對青苗法的評價也非常高。

19世紀晚期,思想家德富蘇峰作詩稱頌王安石:“畢生心事在經綸,余技詞章亦絕倫。時俗悉知濟世略,抂將安石做文人。”法學家高橋作衛寫下了研究王安石新法的長文,在文中說:“予恨生當今日,不獲安石知予為其知己;抑予亦幸生當今日,而獲表揚安石,亦堪為安石知己也。”

1903年,日本學者吉田宇之助就寫了洋洋灑灑的《王安石》一書,這比梁啟超為王安石作傳還早了5年。《王安石》一書盛贊王安石政治經濟思想的先進性,其中稱青苗法為“勸行銀行法”。

日本東洋史學奠基人、京都大學教授內藤湖南視王安石是近代文化的體現者,盛贊青苗法為“低利息金融通法”。他的弟子宮崎市定更是感嘆:“王安石之不得行其志,不只是他個人的不幸,也是宋朝一代的不幸,不只是宋朝一代的不幸,也是后世億萬中國人民的不幸。”

類似的盛贊王安石的言論也出現在同時代美國人、法國人、德國人、俄國人的筆下。在20世紀前中葉,肯定王安石是一種國際潮流。著名歷史學家黃仁宇曾說:“王安石與現代讀者近,而反與他同時人物遠。”王安石帶給現代人的穿越感十分強烈。

王安石的青苗傳奇不止于此。到了20世紀,王安石不僅獲得了來自學術層面的高度評價,他的新法特別是青苗法還有來自實踐層面的積極肯定。

一篇題為《王安石救了美國農民》(或者叫《王安石拯救了饑餓的美國農民》)的文章在網絡上廣為流傳:

1944年,美國副總統華萊士來到中國訪問。令當時的中國媒體記者非常驚訝的是,這位美國官員居然與陪同他到處參觀的學者和官員們大談王安石,稱之為中國歷史上推行新政之第一人,對這位1000多年前的中國政治家頗為向往,甚至想要尋訪王安石的后代,詳細了解他的事跡。

美國副總統為什么對王安石這么感興趣呢?原來在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經濟大蕭條之時,美國政府為了挽救國家經濟,借鑒過王安石當年的改革措施。

1907年,曾經有一位名叫陳煥章的清朝翰林,被選派赴美國留學,入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系學習,短短4年之內就拿到了博士學位,寫出了一部洋洋60萬字巨著《孔門經濟學》。這本書是中國人在西方的第一本經濟學著作,采用西方經濟學框架對中國古代經濟思想做出了精湛研究,獲得了高度評價。

在書中,陳煥章詳細談到了北宋王安石變法的內容,指出王安石青苗法的實質就是農業貸款。不但把農民從沉重的乘人之危的高利貸負擔中解放出來,而且使他們能夠在偶遇資金短缺時,不必中斷農作的同時還可以起到平抑谷價、保護城市消費者的作用。

20世紀30年代,也就是美國大蕭條爆發的時候,陳煥章的著作被再版。華萊士讀過之后,對王安石變法的舉措非常欣賞。華萊士認為:羅斯福時代的美國與王安石時代的中國經濟形勢非常相似。一方面出現農產品過剩,一方面由于美國農業信貸系統本身為壟斷集團所把持,一般農民無法取得貸款,土地被地主收回,生計日窘,只有通過政府向人民提供貸款,使農民們能夠盡快找到生計,才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王安石的良好立法,在古代專制王朝時期不能實現。但是在當代可以成為現實。

1930年,正值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時任農業部長的華萊士仿照王安石的青苗法,在美國建立常平倉(中國古代儲糧備荒、平抑糧價的政府糧倉),一方面實施農業貸款,一方面收購多余物資和糧食食品,免費分發給城市人民。不但解決了救荒問題,還保證了糧食物資價格的穩定,為美國渡過經濟大蕭條起到了重要作用。某種程度上講,是王安石拯救了饑餓的美國農民。

這個看起來很有點離奇的故事實際上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有著較為堅實的學術研究作支撐。

上海財經大學李超民教授一直從事該問題的研究。他的《常平倉:美國制度中的中國思想》(上海遠東出版社2002年版)一書就詳細探討了美國常平倉與王安石青苗法的關系。該書后來改編為《大國崛起之謎:美國常平倉制度的中國淵源》(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年版),書中寫道:

美國大蕭條時期,農業部長亨利·華萊士,在長期研究中國古代經濟思想過程中,把常平倉思想原理、“青苗法”和“市易法”實踐加以復活,結合美國資本主義農業現實,通過立法形式,建立了美國永久的現代常平倉制度。其制度核心是《1938年農業調整法》,體制建設上借鑒常平倉和“青苗法”“市易法”,成立了農產品信貸公司(CCC)和聯邦過剩農產品救濟公司(FRSC),分別執行對于農業和城市的經濟穩定工作,還成立了一系列機構執行農產品保險等惠農政策。常平倉制度為美國徹底戰勝大蕭條奠定了根本基礎。

網絡上流傳的說法“王安石拯救了饑餓的美國農民”即源于此。李超民教授稱“華萊士就是當代美國的王安石”。穿越似乎成了現實,而且還穿越到了美國。劇情反轉之強烈讓人稱奇。“美國的王安石”不僅僅拯救了饑餓的美國農民,而且還為美國成為世界頭號強國奠基。這種觀點給為王安石辯誣提供了非常強大的支撐,也非常契合國家民族主義的思潮。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陵市| 浦东新区| 琼海市| 祁门县| 临武县| 蓬莱市| 海安县| 中牟县| 濉溪县| 萝北县| 南安市| 都安| 明星| 延庆县| 互助| 乐业县| 东乌珠穆沁旗| 丹棱县| 栾川县| 滁州市| 漠河县| 永州市| 宽甸| 当雄县| 长顺县| 英山县| 贵阳市| 佛冈县| 长治县| 莎车县| 济南市| 佳木斯市| 镇江市| 珠海市| 昌宁县| 雅江县| 疏勒县| 渭南市| 安多县| 民县| 景德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