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奇的布鞋尖剛蹭到畫中迷宮的青石板,半空中就浮起一行泛著銀邊的小字。
上官樂踮腳湊近,發(fā)間珠釵碰得叮當響:“喲,還玩文雅呢——'唯有以歌喚醒沉睡之音,方能踏入真知之境'。
合著咱們今天得賣唱才能進門?“
“殘卷里說過,大崩壞前的藝理課堂常以聲韻為筆。“唐奇摸了摸懷里鼓囊囊的布包,里面是從黑市淘來的錄音卷軸,“那時候的畫匠要學戲文、通樂理,哪像現(xiàn)在教會只準畫'圣徒該有的表情'。“他抬頭看向上官樂,嘴角扯出個促狹笑,“班主大人,您這千面戲班的臺柱子,今兒可要露真本事了。“
上官樂反手用折扇敲他肩頭:“唐大先生別急,等會您要是跟不上調(diào),可別怪我把您唱成《傻秀才誤入女兒國》的主角。“話音未落,兩人腳邊的地面突然泛起水紋般的波動,再抬眼時,四周已被半透明的畫布墻圍得嚴嚴實實。
“這墻......在呼吸?“上官樂伸手觸碰最近的畫布,指尖剛貼上,墻面就泛起淡金色的漣漪,“像浸了靈韻的宣紙。“
唐奇瞇起眼,繪魂眼的熱流從眼底涌上來——往常看靈韻結構時,眼前會浮現(xiàn)金絲銀線般的脈絡,可此刻他只看到一片混沌的灰霧。“見鬼了。“他揉了揉發(fā)酸的眼眶,“這些聲控節(jié)點藏在音波里,眼睛不管用了。“
“那便用耳朵。“上官樂忽然哼起《采茶調(diào)》,清亮的嗓音撞在畫布墻上,竟激起一串銀鈴似的回響。
唐奇注意到,隨著音調(diào)升高,墻面某處的灰霧開始翻涌,像有什么東西要破霧而出。
“有門兒!“他掏出懷里的炭筆,在掌心快速畫了個聲波狀的符紋,“你繼續(xù)唱,我跟著音波找節(jié)點。“
可就在上官樂要起第二句時,空氣突然像被擰干的抹布般寂靜。
唐奇的繪魂眼“轟“地暗下去,連自己的心跳聲都聽不見了——這不是普通的靜音,是靈韻被強行抽走的空蕩感。
“靜默漣漪。“他咬牙說出這個詞,余光瞥見上官樂的喉結動了動,顯然也在努力發(fā)聲卻發(fā)不出任何響動。
兩人背靠背站著,唐奇能感覺到她手指在他后背輕輕敲出摩斯密碼:“左后方,三秒。“
三秒后,左側畫布墻突然裂開道細縫,露出半張蒼白的臉。
那人指尖還搭在豎琴弦上,胸前別著的青銅琴徽閃著冷光——正是在葉昭畫展上見過的教會琴師夜語。
“唐先生果然聰明。“夜語的聲音像浸了冰水的絲綢,“但聰明的獵物,往往死得更體面些。“他手腕輕轉,琴弦震顫的頻率突然拔高,唐奇只覺耳膜要被刺穿,繪魂眼的熱流竟開始倒流,疼得他額頭直冒冷汗。
“停——“上官樂的聲音從頭頂炸響。
不知何時她已躍上畫布墻,單腳點著墻面,雙手攏在嘴邊發(fā)出鶴鳴般的長音。
那聲音先是清越如泉,轉瞬又變得粗糲似風箱,最后竟混進了寺廟晨鐘的嗡鳴——一人分飾鳥、風、鐘三種音色,連回音都分出了層次。
靜默漣漪出現(xiàn)了裂痕。
唐奇眼前的灰霧開始流動,他抓住時機咬破指尖,在畫布墻上畫出扭曲的聲波圖:“樂兒!
換《百鳥朝鳳》的調(diào)子,快!“
上官樂的嗓音瞬間切換成百鳥爭鳴的熱鬧:布谷鳥的“布谷“、麻雀的“嘰嘰“、老鷹的“唳——“,最后是雛鳥破殼時細弱的“啾“。
隨著最后一聲脆鳴,整面畫布墻突然亮如白晝,無數(shù)金色光點從墻面滲出,像星星落進了蜂蜜里,匯集成一條閃爍的光路。
“走!“唐奇拽著上官樂沖進光帶,身后傳來夜語咬牙的悶哼。
兩人在迷宮里繞了七八個彎,終于在盡頭見到一扇青銅門。
門上浮雕著十二位持樂器的天使,門環(huán)卻是兩只交握的耳朵。
“唱出你心中最真實的旋律。“聲音從四面八方涌來,像山澗的回聲撞在巖壁上,“虛假的音波,會被迷宮吞掉。“
唐奇突然想起葉昭展柜里的糖罐,想起小石頭舔糖渣時的笑聲,想起十二年前母親在灶前繡并蒂蓮時哼的調(diào)子——那支曲子他早忘了詞,只記得尾音總帶著點糯米糕的甜。
“我母親......“他喉嚨發(fā)緊,“她被教會帶走那天,還在哼這支曲子。“
上官樂的手悄悄覆上他手背。
她沒說話,只是輕輕哼起一支調(diào)子——清淺、溫暖,帶著舊棉布的味道。
唐奇突然眼眶發(fā)熱,跟著哼出下一句。
兩人的聲音像兩根糾纏的絲線,越繞越緊,越唱越亮。
青銅門“吱呀“一聲開了。
一股帶著松節(jié)油香氣的靈韻撲面而來,唐奇看見門內(nèi)懸浮著無數(shù)光點,每個光點里都封存著一段聲音:嬰兒的啼哭、戲班的鑼鼓、老匠人刻木頭的“咔嗒“、甚至是十二年前母親繡繃上金線滑動的“沙沙“。
“原來......“他轉頭看向仍在回蕩的歌聲,上官樂的發(fā)梢沾著金色光點,像綴了星子,“聲音也能畫畫。“
門內(nèi)深處突然傳來一聲綿長的嘆息,像是沉睡多年的人剛醒。
唐奇的繪魂眼突然發(fā)燙,他看見最中央的光點里,有個穿月白裙的身影正在蘇醒。
“樂兒。“他握緊上官樂的手,“咱們可能闖到寶貝窩了。“
上官樂眨眨眼,折扇“唰“地展開,扇面畫著只歪脖子笑的喜鵲:“那還等什么?
唐大畫家,給咱們的新畫布,添第一筆?“
門內(nèi)的嘆息變成了低吟,像是有人在哼一支古老的曲子。
唐奇望著那團逐漸清晰的身影,突然想起殘卷里那句“原初藝理,生于萬聲“——或許,他們要找的答案,就藏在這聲與畫的交融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