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絕望死亡率最低

在2015年的一項研究中,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經濟學家安妮·凱斯和安格斯·迪頓對一種引人注目的現象進行了考察和分析。自2000年以來,美國因自殺、吸毒及其他形式的物質濫用而死亡的人數呈現上升趨勢,而在1970—2000年則起伏平緩。到2020年,美國因上述原因而死亡的人數增加了一倍以上。

凱斯和迪頓給這股毀滅性的浪潮起了一個名字——“絕望死亡”。[29]這些死亡事件的主要原因是顯而易見的——阿片類藥物泛濫。但這并不是唯一的罪魁禍首。1999—2017年,與酒精有關的死亡人數增加了一倍以上。

凱斯和迪頓認為,這種現象是美國所獨有的。在英國乃至整個歐洲,這類死亡的人數在同期呈現大幅下降趨勢。但情況可能正在發生變化。2019年5月,《經濟學人》報道稱,在過去的8年里,英國中年男性因絕望而死亡的人數“一直在朝著錯誤的方向發展”[30]

我們從中可以看到美國和英國社會嚴重衰敗的明顯跡象。其他富裕國家是什么情況呢?美國華盛頓大學整合匯編的GBD(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的數據,無疑是開展國際比較的黃金標準。[31]GBD研究涵蓋了從交通事故到肺結核在內的所有導致人們死亡和殘疾的因素。通過GBD數據,我們來比較一下富裕國家因絕望而死亡的人數情況(見圖0.2)。

圖0.2 2019年因絕望而死亡的人數(部分國家)

數據來源: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的2019年GBD研究。

死亡原因包括:自我傷害和物質濫用(毒品、酒精)。

以色列一直處于持續不斷的創傷之中。然而,常被認為最具田園詩意的國家,如瑞典、丹麥和挪威,它們國內的絕望死亡率是以色列的兩三倍。在經合組織的所有富裕國家中,以色列是絕望死亡率最低的國家。以色列也是全球人均酒精消費量第三低的國家,而濫用阿片類藥物導致的死亡率甚至更低。[32]要更好地了解這些數據背后的原因,方法之一就是審視心理健康方面的變化情況。

2023年年初公布的一項新數據顯示,早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大流行之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就已呈現惡化趨勢。“CDC(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報告就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發出紅色警報。”[33]《華盛頓郵報》寫道。NBC(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新聞報道,CDC的這份報告發現,“美國高中生被卷入‘壓倒性的暴力和創傷浪潮’,而他們表現出的絕望感和自殺企圖更是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34]。CBS新聞報道,“青少年的暴力行為、悲傷情緒和自殺風險達到了令人震驚的新水平”[35]

30年里,CDC一直在開展青少年危險行為監測調查,調查周期為兩年一次,覆蓋全美超過1.7萬名高中生。“高中應該是一個開拓進取的時期,而不是遭受創傷的時期。”[36]CDC的首席醫療官在一次記者發布會上表示。CDC的這份報告呼應了美國兒科學會早前的一項研究:“在全美范圍內,我們發現因心理健康緊急情況(包括疑似自殺未遂)而尋求急診治療的人數急劇增加。”[37]

在紐約長島的一家醫院,1982年,急診室接診250例有自殺傾向的青少年;到2010年,這一數字驟增超過10倍,達到3 000;到2022年,該數字增加到了8 000。[38]在全美范圍內,自殺已經超過他殺,成為導致該年齡組人群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僅次于意外事故。

出現問題的還不僅僅是青少年。近年來,5~11歲兒童的自殺率已經翻了近一番。從美國急診室的接診量來看,有自殺企圖或自殺念頭的人從2007年的58萬例驟增至2015年的110萬例,在這些就診者中,有近一半是年齡在11歲以下的兒童。

以色列的青少年自殺率是世界上最低的:與經合組織的其他成員國相比,不到它們的平均水平的1/3;與美國、澳大利亞、芬蘭和加拿大相比,則不到它們的1/4。[39]在經合組織的成員國中,以色列和希臘是青少年自殺率最低的兩個國家。

對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急劇惡化這一趨勢,研究人員提出了許多解釋性理論——從社交媒體和智能手機到其他各種各樣的壓力源,不一而足。[40]正如德里克·湯普森在《大西洋月刊》中援引臨床心理學家的觀點所寫的那樣:“在過去的10年里,槍支暴力、氣候變化和政治環境等議題帶來的憂慮,讓青少年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41]

但這些解釋性理論并不能解釋為什么以色列的年輕人似乎對這種“流行病”免疫:他們大多數人都擁有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賬戶;他們面對著同樣可怕的氣候變化預測結果;他們置身于永無休止的極化政治辯論中;他們面臨更直接的暴力風險(比如來自火箭彈和恐怖主義的威脅),或者擁有直接作戰經驗。因此,從表面來看,與處于和平之中的國家的青少年相比,以色列的青少年所承受的壓力應該更大才對。


在某種程度上,與衡量幸福(或不幸福)的指標相比,與絕望情緒相關的數據更能反映一個社會的健康狀況。蓋洛普的首席執行官喬恩·克利夫頓在《2022年度全球幸福指數報告》發布會上就曾指出這一點,依據是他與諾貝爾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的一次對話。[42]卡尼曼是以色列人,他與阿莫斯·特沃斯基關于決策的開創性工作,揭示了人們在做判斷方面富有成效的方式以及收效甚微的方式。

“增進幸福和減少痛苦是兩件截然不同的事情。”卡尼曼告訴克利夫頓,“我會重點關注消極的方面。社會應當擔起責任,努力減少人們的痛苦。”克利夫頓指出:“從我們歷年的報告來看,最令人擔憂的趨勢之一是,壓力、悲傷、身體疼痛、憤怒和憂慮已經達到了創紀錄的高度。”他還表示,這種情況不能歸咎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大流行,因為連續10年,這5個指標全都呈持續加劇趨勢。

以色列似乎并沒有受到這些趨勢的影響。舉例來說,根據以色列中央統計局的數據,該國國民的孤獨感在2002—2016年下降了20%。[43]為什么會這樣呢?

多項研究表明,以色列的“家庭主義”和“群體主義”是社會支持的關鍵來源。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聯合開展了一項研究,對兩國國內的社會聯系進行了對比,結果發現,“與美國相比,以色列的社會聯系網絡更加緊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更加密切”。[44]通過對比英國、加拿大和中國的類似研究的結果,該研究還表明,以色列人的社群關系和友誼的緊密程度“明顯高于其他國家,而且很可能是世界上最高的”。

有些國家擅長提升國民的幸福感,但不擅長降低他們的絕望感。以色列是個例外,它在這兩個方面的表現都很突出。以色列是世界上最幸福和最樂觀的國家之一,從絕望死亡率來看,以色列在經合組織成員國中又是最低的。此外,以色列的人均預期壽命很長,而高生育率也確保以色列會繼續保持年輕人口的優勢,并實現人口的持續增長。與之相對,其他富裕國家則呈現老齡化趨勢,人口規模也在不斷萎縮。在以色列社會,一些異乎尋常的事情正在發生。

在我們的上一本書《創業的國度》中,我們講述了以色列是如何成為世界上人均科技初創企業密度最高的國家的。這的確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當時,也就是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不久,各國政府和企業爭相提高創新能力。然而,似乎沒有人注意到,以色列這個邊遠小國已經建立了世界第二大創新生態系統。這就好比我們在無意中發現了一座隱形的山。

如今,世界上的富裕國家好像都已經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人口崩塌,老齡化加速,悲觀情緒加劇,孤獨感加深。在這些國家,最好的日子似乎正從后視鏡中消失。雖然人類天生就有一種懷舊傾向,但在今天展望未來時,我們感覺整個社會在走向衰落、解體乃至毀滅。這可以說是一種新現象。

本書探討了以色列所展現的驚人韌性,也正是這種韌性,抵御了眾多不利趨勢——危及富裕社會的健康與活力的趨勢。可測量的指標表明,以色列人正在塑造乃至建設他們的未來。為什么以色列如此與眾不同?我們再次感覺到,我們在無意中發現了一座隱形的山。

理解以色列的案例將有助于回答我們這個時代的一些最重要的問題。我們能否建立一個更具使命感的社會?在這個超個人主義盛行和孤獨感不斷加深的時代,我們能否重建我們的社區?我們能否建立共同的護欄,確保政治分歧不會撕裂民主本身?

以色列表明,衰退和絕望并非不可避免。追求個人卓越和經濟繁榮不一定要以犧牲公共價值為代價。在這個快速變化和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我們總有方法與之共存,甚至實現蓬勃發展。即便是一個割裂的社會,也可以分享一些有意義的東西,而在這樣一個社會中,人們也可以進行爭論和抗議——出于對國家的關心而不僅僅基于對自身利益的考量。這一切,構成了非凡的以色列的故事。

[1] 現改名為Meta。——編者注

[2] “GDP per Capita (Current US$),” World Bank, 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NY.GDP.PCAP.CD?most_recent_value_desc=true.

[3] Bar Peleg, “Income Inequality in Israel Widens in 2021, Despite a Drop Last Year,” Haaretz,December 30, 2021, https://www.haaretz.com/israel-news/2021-12-30/ty-article/.premium/income-inequality-widened-in-2021-despiteeconomicrebound/0000017f-e302-df7c-a5ff-e37 a1e1e0000.

[4] “Israel: How Many Salaries Does an Apartment Cost?,” Yeshiva World, June 14, 2013, https://www.theyeshivaworld.com/news/headlines-breaking-stories/172858/israel-how-many-salaries-does-an-apartment-cost.html.

[5] Tiffanie Wen, “Why Are the Israelis So Damn Happy?,” Daily Beast, July 11, 2017,https://www.thedailybeast.com/why-are-the-israelis-so-damn-happy.

[6]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lutions Network and Gallup World Poll, “World Happiness Report 2023,” March 20, 2023, https://worldhappiness.report/ed/2023/executive-summary/.

[7] 原文疑有誤。根據《全球幸福指數報告》官網的數據,2021年,以色列排在第11位,到2023年躍升7個名次。——編者注

[8] Robert Anderson, “Happinessin the GCC,” Gulf Business, March 19, 2017, https://gulfbus-iness.com/happiness-inthe-gcc/.

[9] Adam Taylor, “The UAE Created a Minister of Happiness, but What Does That Even Mean?,”Washington Post, February 10, 2016,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worldviews/wp/2016/02/10/the-uae-created-a-minister-of-happiness-but-what-does-that-even-mean/.

[10] “Understanding How Gallup Uses the Cantril Scale,” Gallup, https://news.gallup.com/poll/122453/understanding-gallup-uses-cantril-scale.aspx.

[11] 嗎哪,猶太教、基督教《圣經》中的“天賜食物”。——編者注

[12] 出自《民數記》第11章。——編者注

[13] 排名來源于聯合國相關機構發布的《2022年度全球幸福指數報告》。——編者注

[14] Bruce Stokes, “Public Divided on Prospect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Pew Research Center,June 5, 2017, https://www.pewresearch.org/global/2017/06/05/2-public-divided-on-prospects for-the-next-generation/.

[15] 指第五次中東戰爭,又稱黎巴嫩戰爭,爆發于1982年6月6日。——編者注

[16] “Tel Aviv Ranked 5th Worst in World for Trafic Congestion,” Haaretz, November 4, 2019,https://www.haaretz.com/israel-news/business/2019-11-04/ty-article/.premium/tel-aviv-ranked-5th-worst-in-world-for-trafic-congestion/0000017f-dc3c-df62-a9f-dcfee460000.

[17] “Life Expectancy and Healthy Life Expectancy, Data by Country,”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https://apps.who.int/gho/data/node.main.688.

[18] Ibid.

[19] Rossella Tercatin, “Health Report: Over Half of the Israeli Population Is Overweight,” Jerusalem Post, February 3, 2021, https://www.jpost.com/health-science/over-half-of-the-israeli-population-is-overweight-report-finds-657579.

[20] Ervin Stern 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in Israel: Epidemiologic Survey,” Diabetes 37, no.3 (1988): 297–302, https://doi.org/10.2337/diab.37.3.297.

[21] “Japan Population,” PopulationU, https://www.populationu.com/japan-population#:~:text=As%20per%20the%20provincial%20June,are%2085%20years%20and%20over.

[22] Sam Jones and Ben McLannahan, “Hedge Funds Say Shorting Japan Will Work,” Financial Times, November 29, 2012.

[23] George Wright, “Japan PM says country on the brink over falling birth rate,” BBC News,January 23, 2023, https://www.bbc.com/news/world-asia-64373950.

[24] 圖0.1基于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2022》的數據。報告中包括1950—2021年的歷史預測,還顯示了聯合國在2022年所做的中位變差預測。

[25] Damien Cave et al., “Long Slide Looms for World Population,” New York Times, May 22, 2021,https://www.nytimes.com/2021/05/22/world/global-population-shrinking.html.

[26] 在嬰幼兒死亡率較低的發達國家,可滿足生育更替水平的生育率為2.1。在嬰幼兒死亡率較高的國家,可滿足生育更替水平的生育率可能會更高。

[27] 此處的生育率指總和生育率,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女性在育齡期間,每個人平均生育的子女數量。人口的總和生育率等于2.1,稱達到生育更替水平。——編者注

[28] 通常情況下,“生育率”和“出生率”可以互換使用,但實際上,兩者并不相同。出生率是指每年每1 000人當中的新生人口總數,生育率則是指一年中每1 000名育齡婦女的活產嬰兒數。

[29] Anne Case and Angus Deaton, “Rising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Midlife Among White Non-Hispanic Americans in the 21st Centur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2, no. 49 (November 2, 2015): 15078–83, 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151839 3112.

[30] “Deaths of Despair, Once an American Phenomenon, Now Haunt Britain,” The Economist, May 4, 2019, https://www.economist.com/britain/2019/05/14/deaths-of-despair-once-an-american-phenomenon-now-haunt-britain.

[31]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GBD),” 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 https://www.healthdata.org/gbd.

[32] 根據這篇報道,現在以色列的阿片類藥物使用率非常高,盡管目前為止這對死亡率還沒有明顯的影響。該報道還就解決以色列阿片類藥物濫用的危險這一問題提出了重要建議。Nadav Davidovitch et al., “Are We Nearing an Opioid Epidemic in Israel?,” Taub Center, March 2023, https://www.taubcenter.org.il/en/research/opioid-epidemic/.

[33] Lisa Jarvis, “CDC Report on Teen Mental Health Is a Red Alert,” Washington Post, February 16,2023,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business/cdc-report-on-teen-mental-health-is-a-red-alert/2023/02/16/8decdcbe-ae24-11ed-b0ba-9f4244c6e5da_story.html.

[34] Erika Edwards, “CDC Says Teen Girls Are Caught in an Extreme Wave of Sadness and Violence,” NBC News, February 13, 2023, https://www.nbcnews.com/health/health-news/teen-mental-health-cdc-girls-sadness-violence-rcna69964.

[35] Megan Schiller, “CDC: Teen Girls Experiencing Record-High Levels of Violence, Sadness and Suicide Risk,” CBS News, February 13, 2023, https://www.cbsnews.com/pittsburgh/news/cdc-teen-girls-experiencing-violence-sadness-and-suicide-risk/.

[36] “U.S. Teen Girls Experiencing Increased Sadness and Violenc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February 13, 2023, https://www.cdc.gov/nchhstp/newsroom/2023/increased-sadness-and-violence-press-release.html#:~:text=%E2%80%9CHigh%20school%20should%20be%20a,Director%20for%20Program%20and%20Science.

[37] “AAP-AACAP-CHA Declaration of a National Emergency in Child and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October 19, 2021, https://www.aap.org/en/advocacy/child-and-adolescent-healthy-mental-development/aap-aacap-cha-declaration-of-a-national-emergency-in-child-and-adolescent-mental-health/.

[38] Azeen Ghorayshi and Roni Caryn Rabin, “Teen Girls Report Record Levels of Sadness, C.D.C.Finds,” New York Times, February 13, 2023, https://www.nytimes.com/2023/02/13/health/teen-girls-sadness-suicide-violence.html.

[39] “Teenage Suicides (15—19 years old),” OECD Family Database, October 17, 2017, https://www.oecd.org/els/family/CO_4_4_Teenage-Suicide.pdf.

[40] Elia Abi-Jaoude et al., “Smartphones, Social Media Use and Youth Mental Health,”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192, no. 6 (February 2020): E136–E141, https://doi.org/10.1503%2Fcmaj.190434.

[41] Derek Thompson, “Why American Teens Are So Sad,” The Atlantic, April 11, 2022, https://www.theatlantic.com/newsletters/archive/2022/04/american-teens-sadness-depression-anxiety/629524/.

[42] “Unhappiness is soaring around the world, laments Jon Clifton,” The Economist, June 17,2022, https://www.economist.com/by-invitation/2022/06/17/unhappiness-is-soaring-around-the-world-laments-jon-clifton.

[43] 孤獨感是通過標準問卷來測量的,比如包含20個項目的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孤獨量表。

[44] Claude Fischer and Yossi Shavit, “National Diferences in Network Density: Israel and the United States,” Social Networks, Volume 17, Issue 2, 1995, https://doi.org/10.1016/0378-8733(94) 0025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川县| 乐清市| 泰州市| 庄浪县| 包头市| 越西县| 大宁县| 建瓯市| 汕尾市| 天水市| 镇安县| 新闻| 苏州市| 来安县| 合山市| 湟源县| 岑巩县| 图片| 红河县| 札达县| 琼结县| 黔西县| 嵩明县| 福建省| 乐亭县| 鄯善县| 宜州市| 绥宁县| 珲春市| 富川| 宾阳县| 鄂托克旗| 息烽县| 银川市| 邹平县| 睢宁县| 宁乡县| 崇信县| 呼和浩特市| 哈密市| 万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