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東藩中國通史·清史篇(插圖版)
- 蔡東藩 鄭志勇編
- 1736字
- 2025-06-20 14:35:44
一代雄主努爾哈赤
布庫里雍順?biāo)ǖ亩醵嗔ǔ牵成矫嫠貏輼O佳,但因此處只是個小部落,所以沒什么威名。當(dāng)時明朝統(tǒng)一中原,定都燕京,只在山海關(guān)附近設(shè)防,將這里視為化外之地。誰知這深山老林里臥虎藏龍,自布庫里雍順開基后,子子孫孫繁衍不絕;到了明朝中期,出了一個智略過人的孟特穆,他將祖先的基業(yè)逐漸發(fā)展擴大到赫圖阿拉。赫圖阿拉在長白山脈北麓,后改名為興京。
孟特穆的第四世子孫叫福滿,福滿有六個孩子,第四個孩子覺昌安繼承了祖業(yè),居住在赫圖阿拉城。覺昌安的第四個孩子塔克世娶了喜塔喇氏為妻,并生下一個智勇雙全、出類拔萃的兒子。這孩子長大以后就是大清國第一代皇帝努爾哈赤,清朝子孫稱他為太祖。努爾哈赤出世時,祖父和父親還都健在。
明朝總兵李成梁駐守遼西,私下很忌憚覺昌安,于是他勾結(jié)圖倫城城主尼堪外蘭,聯(lián)合圍攻古埒城。古埒城城主阿太章京娶了努爾哈赤的堂姐為妻,于是連忙派人到覺羅部求救。覺昌安唯恐孫女被捉,便與兒子塔克世帶領(lǐng)全部士兵趕來,解救古埒城。
覺昌安不分晝夜上城樓巡視,每天指揮部眾極力防御。一天,圖倫城城主尼堪外蘭一個人來到古埒城城下,大叫開門。覺昌安發(fā)現(xiàn)是自己的老部下,就開門放他進來,問他來干什么。尼堪外蘭先是請罪,說:“我不知道古埒城城主是主子的孫女婿,現(xiàn)在知道了,也已經(jīng)在李總兵面前極力勸說,不應(yīng)該與你為敵。李總兵已經(jīng)答應(yīng)退兵。如果古埒城城主向明朝皇帝進貢,李總兵必將奏請朝廷給主子封爵,讓你管理建州。”覺昌安非常高興,讓阿太章京設(shè)宴款待。
吃完飯,尼堪外蘭就回去了。第二天城下果然退兵。阿太章京見敵軍都退了,殺豬宰羊,感謝覺昌安父子,犒勞眾將士,大家都喝得酩酊大醉。到了晚上,突然炮聲大震,喊殺聲連天,不知哪里的士兵從天而降,把城里的士兵和百姓,連同覺昌安父子及阿太章京一起全殺了。

當(dāng)時,努爾哈赤二十五歲,聽說爺爺和父親慘遭毒手,悲痛欲絕。他馬上檢查軍庫,將剩下的十五副鎧甲都搬出來,懇請伯父和兄弟一起為祖父和父親報仇。眾人穿上鎧甲,一擁出城,向東而去。
努爾哈赤雖然人少,但是出其不意,趁尼堪外蘭不備,攻入圖倫城。尼堪外蘭見大事不妙,落荒而逃。后來尼堪外蘭竄入明朝境內(nèi),努爾哈赤寫信給明朝官吏,請求交出尼堪外蘭。明朝廷只是任命努爾哈赤為建州衛(wèi)都督和龍虎將軍,想就此將他打發(fā)了。
努爾哈赤復(fù)仇心切,每天都招兵買馬,大修戰(zhàn)具,并分出黃、紅、藍(lán)、白四旗,編成隊伍,擺陣練兵。一天,他令各部首領(lǐng)列隊向明朝邊境進發(fā)。走了幾天,距明境只有三十里時,努爾哈赤命令部眾停下來安營扎寨,并派人去索要尼堪外蘭。當(dāng)時明朝總兵李成梁已被朝廷革職查辦,換了一個懦弱的新總兵。新總兵一聽大兵壓境,驚慌得很,派手下把尼堪外蘭騙入軍中,反綁起來關(guān)進囚車,送到努爾哈赤的軍營。結(jié)果尼堪外蘭被亂刀砍死。
自此努爾哈赤與明朝和好,每年都給明朝進貢,明朝也每年給他八百兩銀子和十五匹綢緞,并允諾彼此百姓在塞外友好通商。
愛新覺羅部漸漸富強,表面上是明朝藩屬,實際上是明朝敵國。那時,雄心勃勃的努爾哈赤將遠(yuǎn)近部落吞并不少,并想乘著這如日方升的大好時機統(tǒng)一滿洲,奠定國基。一天,工匠在修殿堂的時候挖出一塊大碑,上面寫著“滅建州者葉赫”六個字。努爾哈赤命令工匠擊碎石碑,悶悶不樂地回到帳中。
沒想到,第二天葉赫的使者就來送信,信里要求與努爾哈赤分享滿洲的土地。努爾哈赤看了信后怒發(fā)沖冠,將使者驅(qū)逐了出去。第二天,努爾哈赤出城閱兵,嚴(yán)整部隊,等候葉赫大軍的到來。
葉赫部在滿洲北方,是北方四部中實力最強的一個,并且與明朝互派使臣。葉赫部首領(lǐng)納林布祿聽說努爾哈赤統(tǒng)一了滿洲,想趁他羽翼未豐時滅了他,免得有后顧之憂,便寫信去挑釁。送信的使者回來后,把努爾哈赤的話一一傳達(dá),納林布祿勃然大怒,集合了各部共三萬多人,浩浩蕩蕩,殺向滿洲。

努爾哈赤得知消息后,馬上派兵士駐守札喀城,阻攔葉赫各部兵馬,然后率領(lǐng)全部人馬駐扎在古埒山中。古埒山蜿蜒曲折,包圍著札喀城,努爾哈赤倚山扎寨,正是兵法上的計策。
努爾哈赤先是派出一百多個老少不一的士兵,不戰(zhàn)而退,把敵軍引到山谷里,然后伏兵四出,殺敵無數(shù)。納林布祿慌忙拔刀,與努爾哈赤對戰(zhàn),戰(zhàn)了三五個回合,發(fā)現(xiàn)自己不是他的對手,轉(zhuǎn)身向寨后逃去。各部兵馬看到主帥逃走,哪還有心思再抵抗?早已人人喪膽,個個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