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優勢在我(感謝QAQ天外飛仙的打賞)
- 倭寇別怕,嘉靖才筑基期
- 巖漿養丁香
- 2208字
- 2025-07-08 20:30:00
俸祿標準上已經沒有動手腳的余地了,嘉靖又明確限時三天之內交出完整方案,沒辦法拖延。
該怎么做才能在明面上讓嘉靖挑不出毛病,還能讓方案實行不下去?
這一天,在大明朝的紫禁城里,從各地選拔上來的天才中的天才齊聚一堂,絞盡腦汁,冥思苦想。
不是為了解決國家面臨的內憂外患,而是在內斗。
這樣的自我內耗每天都在上演,今天格外激烈。
高拱不再指望趙貞吉,關鍵時候,還是要靠自己。
“太岳,關于如何評定績效的部分,我們好好想想,給皇上指定出一份完美的方案!”
張居正畢竟年輕,一時沒反應過來高拱的意思:“完美?高閣老也支持皇上的俸祿改革?”
“不,正是為了讓皇上明白俸祿改革是不可行的,所以才要把方案制定得盡可能完美。”
高拱匯集畢生的斗爭經驗,準備和嘉靖背水一戰。
“完美也有問題?”
“有!會有大問題。”高拱胸有成竹地說道,“理論上的完美必定意味著實際上的不可執行!”
“我大明的官員,除非皇上親自到每一個地方監督,否則任何復雜度超過‘端坐案前寫幾句話’的政策都不可能落實。”
“所以我們把方案制定得越完美,俸祿改革就越難以實行。”
“同時明面上皇上也挑不出我們的理,只能怪下面的人不會辦事。”
張居正在心里暗罵一句:“老狐貍”。
“高閣老說的有理,事不宜遲,咱們現在就商量出一個完美的方案!”
經過嘉靖在各個勢力之間的制衡,朝廷和宮里總算安生下來。
把高拱設為榜樣,將大臣們對自己的矛盾轉移到內閣上,同時內閣人員經過自己的調整,現在基本上是各自為政,一人一個勢力,相互制衡。
宮里頭有倒戈的馮保替自己管著。裕王那邊白忙活半天,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導致裕王備受打擊。
裕王怎么也沒想到事情會發展到這個樣子,明明都推到敵方基地了,怎么會被反殺!
他原本懦弱的本性暴露無疑,幾次三番對裕王妃說不如放棄,老老實實當個王爺算了。
關鍵時候還是裕王妃比較清醒,提醒道:“王爺,身在這個位置,是進是退早就由不得自己了。”
“今日您想退,那些把寶壓在您身上的大臣會愿意退嗎?他們一定是要推著您走的。”
“再說,出了這檔子事,王爺還以為能安心做個富家翁?父皇現在還沒有找咱們的麻煩,無非是不想落一個殘害親生骨肉的罵名……”
裕王一聽這話更沮喪了,手指不聽使喚地顫抖。
他坐在床邊,一只手扶著裕王妃,另一只手緊緊握住裕王妃的手。
“愛妃,照你說的,難道本王徹底敗了,注定沒有活路了嗎?”
裕王妃感受到手上傳來的不安,輕輕抱住了裕王。
“不,王爺,我們還有一戰之力!”
“之前會失敗,是因為父皇還沒有和朝中的大臣們徹底翻臉,所以王爺還不能進行最終決戰。”
“可大局還是沒有改變,父皇改變不了他日益衰老的事實,更改變不了你大明唯一儲君的事實。”
“所以王爺現在要做的就是——忍耐,等待!”
“心態上,要忍得住,想得開!”
裕王黯淡的眼神中逐漸生出了光,他穩住了抖動的手掌。
“待到何時?”
“等待父皇加快推進俸祿改革的那一刻!等待改革過程中,父皇和高拱他們、還有大大小小的官員徹底翻臉的那一刻!”
“到那時,王爺就可以聯合六部九卿,聯合高閣老、張大人,帶著咱們的‘仆人’,一起逼父皇退位!”
裕王站了起來,他和裕王妃四目相對,沉默片刻后,他重重地說道:
“好!屬于本王的東西,本王自己來拿!”
屋外的樹上,一直烏鴉盯著太陽,悲壯地叫了一聲,嘶啞又嘲哳。
距離這只烏鴉數千里的云南地區,同樣有一只烏鴉叫了一聲,只不過,它是因為被人抓了。
李時珍扒開這只烏鴉的羽毛,記錄下其外形上的特點,這已經是他抓到的第一百二十六只烏鴉了。
很快,他又把這只烏鴉放了。
李時珍翻開本草綱目的草稿,在其上記下:“烏鴉,大喙烏也。楚烏也,老雅也……肉酸澀平,無毒。治虛勞咳嗽,骨蒸勞疾。膽治風眼赤爛。腦治耳聾……烏啼兇,南人聞其反哺則以為吉。”
有了嘉靖親封的“醫賢者”稱號,李時珍的寫書速度大大加快。
過去自己趕路又累又慢,想進深山老林里找個動物或者草藥也是費時費力,現在隨時可以找當地官員調派人員協助。
自己只需要全心全意專注研究。
和海瑞分別之時,李時珍給海瑞開了五副藥方,分別對應五種不同急癥。
對于海瑞的工作方式,李時珍多次勸阻,希望他能在保重身體的前提下投入工作。
然而,海瑞的回答是:“養生之人終有一死,厚德之心永世長存。”
“馬縣令,今天就到這吧,我回去整理一下這幾天新發現的草藥。”
一個五官端正,文質彬彬的老頭對李時珍行了個禮:
“下官都聽李大人的。”
“明天你不用親自來,叫下面的人陪我就行,縣衙里的公務可不能因為我給耽誤了。”
“無礙,大人放心,下官晚上加班就是,絕不會耽誤公務。”
聽到對方這么說,李時珍也不再跟他客氣,反正自己也快要去下一個地方了。
回到馬縣令給自己安排的住房,李時珍有些惆悵。
嘉靖給他指出了一個研究方向,但是一路上很少有地方官會配合自己交出死刑犯的尸體。
他們一聽說自己要把死刑犯的尸體拿來解剖,幾乎全都是一副厭惡的神情,要不是顧忌到自己的身份,恐怕當場就能罵出來。
這使得李時珍的研究工作遲遲難以進展。
在古代,人們對破壞尸體的行為很忌諱,認為這是一種很不好的事情。
無論是出于迷信還是生物本能的恐懼,經常和尸體接觸的人都會被人歧視,視作不幸的低賤之人。
于是為了能推進醫學研究工作,李時珍不得不朝著偏遠地區前進。
他寄希望于能到一些少數民族或者不太開化的地區,從這些地方找到愿意給自己尸體研究的人。
如果還不行的話,那就只能和當初偷藍灰草一樣從亂葬崗里偷尸體了。
下一站:云南元江府,黑泥族居住地。當地人的最大首領是黑泥族土司納鑒,時任元江府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