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東藩少年中華史:清史
- 蔡東藩著 文斐改寫
- 1992字
- 2025-06-19 18:20:43
清太祖憂勞而亡
孫承宗懂兵法、善于用兵,他接任兵部尚書一職后,立即前往寧遠坐鎮。在他的管理下,努爾哈赤多年不敢侵犯。
孫承宗的才華謀略引來了宦官魏忠賢的嫉妒。他原想巴結孫承宗,但無奈孫承宗剛正不阿,于是魏忠賢在皇帝面前進讒言道:“孫承宗如今兵權過重,說不定已經開始準備謀反了呢!”
熹宗聽信讒言,對于孫承宗接連不斷遞上來的奏章不予理睬。孫承宗心里很不是滋味,便想趁熹宗過壽之際,在前去祝賀的時候當面彈劾魏忠賢,但還未到朝中說上一句話,便被閹黨誣陷他擅離職守。
孫承宗怎么能忍受如此誣陷?他氣憤至極,于是主動請求辭官歸鄉。熹宗竟同意了,還另命高第接任孫承宗的職位。
此時的努爾哈赤聽說孫承宗不再坐鎮關內,新上任的高第將防守撤掉了,于是立即領兵,向寧遠奔馳而去。見關外果然沒有重兵把守,他心中一喜,但接著又看見城中豎起一面寫著“袁”字的大旗,旁邊還架著大炮,不覺謹慎起來。
大旗下站著一位氣質不凡的大將,未曾見過,努爾哈赤一旁的貝勒大聲詢問道:“城中旗下的大將是誰?”
那位滿身殺氣的大將答道:“我是現任的殿前參政袁崇煥,在這城中守衛,為國盡忠!”
貝勒笑著說:“要不你還是向我們投降吧,我方尚且可以饒你一命,否則這小小的寧遠城也會像其他城一樣被我們的軍隊踏為平地,你們也無處可逃!”
袁崇煥厲聲宣戰:“我大明怎會向你們投降?!你們屢屢侵犯我朝邊境,蠻橫無理,你們盡管來,我袁崇煥誓死與你們戰斗!”
話音剛落,他就令人投石塊向城下的后金大軍砸去,同時又讓另一撥士兵萬箭齊發。石塊、利箭如雨般飛向后金將士,難以抵擋。努爾哈赤見情勢不妙,立即下令撤軍,待休整后再戰。
第二天,休整好后,努爾哈赤再次領兵進攻,袁崇煥仍據城相抗。他見對方來勢洶洶,保持鎮定,令人開炮,后金兵這次雖有準備,但傷亡還是不少。待一部分兵躲過炮火攻擊接近城墻,或借云梯爬,或就地掘洞,讓人投擲石塊。
只聽見一聲接著一聲的巨響,許多的后金兵如草灰般被揚在半空中,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血腥味。努爾哈赤未曾見過如此場面,頓時慌了神,立即率領士兵逃走,才撿回了一條命。
努爾哈赤逃回都城后,內心憂郁。他從未打過敗仗,如今竟在袁崇煥這里死里逃生,慨然而嘆。雖周圍的人都勸慰他,但他始終無法從這次敗仗中脫離出來,加上年齡也大了,時間一久,便憂勞而亡了。
努爾哈赤逝世后,他的第八個兒子皇太極繼承了皇位,為太宗文皇帝,改元為天聰。

后袁崇煥升為遼東巡撫,聽說努爾哈赤已逝,新帝即位,便想趁此機會講和,但雙方未能達成共識。
努爾哈赤逝世后,明朝的藩國—朝鮮國并沒有派人來吊唁,因此,皇太極就想借此機會報復,出兵攻打朝鮮。
袁崇煥接到朝鮮國王請求救援的書信后,立即派人前去救援,奈何路途太過遙遠,時間卻又緊迫,最后還未趕到,就聽到朝鮮被后金占領的消息了。
占領朝鮮后,皇太極便領兵前去攻打明朝的大小凌河。袁崇煥聽到消息后,便急忙派手下趙率教前去應戰。
趙率教還未到達錦州時,前方就傳來大凌河已經失守的消息。他心中一驚,于是快馬加鞭到達錦州,還未安頓休息,就立即布兵防守。他料定后金兵不用多久就會攻打到這里,但單靠他現有的兵力無法與敵兵相抗衡,于是立即派人去寧遠請求支援。
果然,后金兵隔天就到達了。后金兵裝扮成明兵來到錦州城下,想以此方法進入城內,與大軍來個里應外合,卻不料被趙率教識破了,未能得逞。
此時的趙率教卻心急如焚,援軍還未到來,如若真的與后金大軍交戰,必然沒有什么好果子吃。
左思右想后,他終于想到了一個可拖延時間的妙計:城中恰好有一位叫紀用的太監前來錦州巡視,于是,趙率教便請他在求和信上署名,佯裝明朝皇帝要求和的假象,畢竟紀用終究是明朝皇帝身邊的人,自然更容易將皇太極糊弄過去。
皇太極接到信后,以為真的是明朝皇帝求和的信,就傳話給明使說,愿意與紀用出城商議求和之事。但接連幾天紀用都未出城議和,只是派使者搪塞。
皇太極心中疑惑不已,明明說好出城議和,卻連續幾天都不曾露面,明朝到底在搞什么名堂呢?他夜里輾轉反側,思前想后,突然意識到自己中計了,這不就是在拖延時間嗎?!
皇太極識破計謀后,立即領兵連夜攻城,但為時已晚,寧遠的援兵已到—袁崇煥率兵前來。在袁崇煥的排兵布陣下,后金大軍潰敗而逃。
回到營帳后,皇太極不禁嘆道:“這袁崇煥不愧是打敗過我父親的人哪!”
袁崇煥將后金大軍擊退后滿心歡喜,認為這次立了個這么大的功勞,一定會得到皇帝的賞賜,卻不料反被責罵說沒有前去錦州援救。袁崇煥有口難辯,心中憤恨,于是負氣辭官。明熹宗竟同意了,并讓與袁崇煥一向不和的王之臣接任袁崇煥的職務。
皇太極退回沈陽后,日夜訓練軍隊,聽到袁崇煥辭官的消息后欣喜不已,但無奈之前損耗的兵力過多,現如今兵力不足,無法立即發兵攻打明朝,便只能將進攻明朝一事暫放一邊,明年再議。
后來明熹宗駕崩、明思宗朱由檢即位,待宦官魏忠賢被明思宗定以十大罪被誅殺,其黨翼也被懲治后,崇禎元年(1628)四月,袁崇煥才被重新起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