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自我克制,讓人生大放異彩
我曾先后在新西蘭航空、聯合利華、奧迪、雅虎等公司從事過市場營銷工作,目前就職于軟件銀行集團(簡稱“軟銀”)的廣告部門,擔任業務負責人。
從業期間,我有幸多次受邀在公司外部活動中做演講或擔任培訓講師。2019年,我發表演講30余次。同年,我在老牌經濟雜志《東洋經濟周刊》上連載文章,并出版了兩部作品。此外,我還是NewsPicks學院的教授以及行業活動的理事會成員。我曾接受過雜志等媒體的采訪,做客早間新聞節目。節目播出以后,我被4家公司聘請為顧問。這是我2019年的高光時刻。
看到這里,或許你會認為我是一個表現欲很強的人。甚至會有人說:“你很注重個人營銷。”恰恰相反,我能得到這些機會,是因為我逐漸學會自我克制,抑制以自我為中心的欲望,能夠從他人的角度出發看待問題。在這之前,我曾經歷過一段與自我艱難斗爭的“黑暗時期”。
從以自我為中心,轉向以他人為中心
對別人不感興趣的人,他一生中遇到的困難最多,對別人的傷害也最大。人類的所有失敗,都出于這種人。
——阿德勒
在市場營銷行業,有不少人曾經夢想成為音樂人,包括我自己。我出生在神奈川縣的海邊,在小學和初中時一直熱衷于參加帆船競賽,但到了高中,我開始學習吉他,之后便沉浸在音樂世界中無法自拔。上大學以后,我一門心思玩樂隊,把所有事情都拋到腦后。
我隔三岔五就去光顧澀谷的唱片店,只要淘到曲風前衛的樂隊唱片,便樂不可支。如今回想起來,那時的我留著一頭古怪的發型,像是因輸了游戲而接受懲罰,對時興的大眾發型嗤之以鼻,常常穿著奇裝異服在街上昂首闊步。我們樂隊演奏的都是一些含義不明的前衛音樂。當時也有樂隊表演具有日本本土風格的流行樂曲,但是我堅定地認為,演奏那種音樂還不如不演。
對那時的我來說,音樂是一種自我表現的手段。因此,我從不考慮聽眾的感受,假如有人聽不慣,那就是他們無福消受。如果當時的密友或女朋友聽了我的現場演奏或唱片,那么后果恐怕不堪設想。
一方面,由于眼高手低,我們的樂隊始終沒有出頭之日;另一方面,由于熟悉的人都已經獲得了唱片公司的青睞,我充滿了挫敗感。我缺乏勇氣正視自己沒有才華的事實,于是,與樂隊的伙伴們漸漸疏遠。最終,我的音樂夢就這樣不了了之。
轉眼間,20年過去了。2018年,我召集同樣玩過樂隊的營銷圈的朋友,舉辦了一場音樂會。我自己也組建了一支樂隊,擔任吉他手和主唱。我們演奏了一首長渕剛(1)先生的歌曲,把它改編成了朋克風。其實,我算不上長渕剛的歌迷,只是很喜歡朋克搖滾。
挑選曲目時,我首先想象了一下來聽音樂會的親朋好友有哪些,然后思考哪些曲目是他們會喜歡的。最后,我決定演奏一首同齡人都會唱的歌曲,這樣才能讓大家沉浸其中,隨著輕快的節奏扭動身體。這便有了用朋克風格演繹的“長渕剛”。
這場音樂會大獲成功。時至今日,還會有參加者夸獎我說:“那次演唱的歌真是太棒了!”我非常享受那場演出,如今仍會時不時地與參加音樂會的朋友把酒言歡。
其實,我對音樂的態度并未改變,只是處理事情的態度變了:從以自我為中心變成了以他人為中心。這種變化正是源自營銷人的視角。
營銷人的處世之道
對一些人而言,克制自我,反而能夠成就輝煌。
從他人的立場出發,尋找世界的缺口
當我們明確自己的角色,哪怕它是最不起眼的角色,我們也會感到幸福。
——安托萬·德·圣-埃克蘇佩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
我并非一從事市場營銷工作就馬上學會了用營銷人視角看問題。一開始,我總想找一份光鮮亮麗的工作,于是選擇進入廣告行業。在工作之后,我始終沒有擺脫想要自我表現的心態,結果處處碰壁,日復一日地在黑暗中摸索。然而,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給我帶來了改變。
當時,我在一家外資企業擔任廣告策劃負責人。某一天,總公司的領導來日本,由我負責接待工作。上司在向我布置工作任務時說:“你來負責Entertainment工作。”我原以為,Entertainment只有娛樂的含義。直到那一刻,我終于理解這個詞的另一重含義,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原來,在職場中,Entertainment指的就是接待呀。
接待工作的出發點是被接待的對象。而接待工作的本質就是竭盡全力地深入了解他人,為他人著想。
一則精致、有趣的廣告的目的是激發消費者的興趣,贏得消費者的好感,最終把商品賣出去,因此它必須先取悅其服務對象。這與招待客戶打高爾夫球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曾經一直拼命想要證明自己在工作中是一個別具匠心的人。然而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做策劃完全是舍本逐末。如果我帶著愛打高爾夫球的領導去澀谷的夜總會,那么他肯定會暴跳如雷。而我那些失敗的策劃案和這種行為如出一轍,都沒有考慮服務對象的感受。
我曾經讀過很多關于營銷的書,回想起來,它們絕大多數都強調要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說來慚愧,我在讀的過程中自我感覺良好,但從未將這種觀念學以致用。當我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后,策劃案的通過率迅速提高。只要盡力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滿足他人的需求,那么“接待”工作自然順風順水。
在工作小有成就之后,我在業內的知名度隨之提高,因而受到了獵頭公司的關注。各種工作邀約紛至沓來,但是我跳槽的標準已經不再是能否自我表現,而是能否滿足更多人的需求。
我學會從他人的角度出發思考以后,晉升的速度明顯提升,自己的職業生涯也出現了轉機。因此,表現自己不如滿足他人需求。這種觀念也影響到了我的個人生活,甚至可以說它改變了我的一生。
當眾發表演講前,我會深入了解聽眾,體察他們的需求。于是,演講、培訓、參加電視節目的邀約便源源不斷地遞過來。在寫文章時也是一樣,我會從讀者的觀點著手構思,時刻關注讀者的訴求。就這樣,我無意間寫的博客也備受關注,慢慢地,有報刊向我約稿,最后我的作品得以出版。而我在社交網站上的粉絲數也從幾百人增長到了數萬人。
總而言之,我變得比以前更加被人需要。盡管我的人生還遠遠談不上成功,但相比于學生時代和初入社會時,現在的每一天都讓我感到無比充實。我意識到自己并不具備特殊才能。如果我才華橫溢,使出渾身解數表現自己,那么我的大學時期就絕對不會那樣黯淡無光。
我能夠變得被人需要,都要歸功于營銷這一人生智慧,這是我親自體驗得來的。通過學習營銷這門學問,我在工作中不斷獲得成功,又將它作為一種思維方式用于優化職業規劃。除此之外,營銷還滿足了我的自我表達愿望,讓我的生活充滿樂趣。
我所經歷的這一切讓我意識到,這世界上必定有一塊只有我才能填補的缺口。如果將這個世界比作一張巨大的拼圖,那么一定存在很多殘缺的部分。人們在審視自我時,一定會發現自己有很多苦惱,有很多事情需要尋求他人的幫助。填補世界和心靈缺口的方法,就是讓自己被他人需要。
正如《生活多美好》(It’s a Wonderful Life)中的角色克拉倫斯(2)所說:“每個人一生中都會影響到很多人,一旦他不存在,就會造成很多空白。”有些人的才華和能力也許可以填補世界正中央的那塊大的空缺,有些人能夠填補的也許只是一塊小小的缺角,但他們都是這個世界不可或缺、意義非凡的一部分。這張世界拼圖中必定有一塊缺口只有你能填補。那么,讓我們通過這本書去尋找它吧。
營銷人的處世之道
像營銷人一樣生活意味著不斷去尋找只有自己才能填補的世界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