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番外篇:諸葛四友】(下)
- 三國:從曲阿小將到大漢脊梁
- 梅山的老君
- 2071字
- 2025-08-01 21:23:19
“吾愿輔佐一位心懷仁德、志在匡復之主,先取荊州以為根基。
荊州之地,北據漢沔之險,控扼南北咽喉;利盡南海之富,糧秣充足;東連吳會繁華之地,西通巴蜀天府之國,此乃兵家必爭,帝王資業之基!
而其主劉景升,名士風流,卻志大才疏,年老體衰,不能守御,此殆天意以此地資予明主也。”
他羽扇輕點,如同無形的筆在虛空勾勒,
“其后,揮師西圖,奪取益州劉季玉。
益州之地,關山險塞,易守難攻;沃野千里,物阜民豐,天府之土,當年高祖劉邦正是憑借此地成就帝業。
劉璋暗弱昏聵,民殷國富而不知體恤存養,境內智能之士,如張松、法正輩,皆思得明君。
若能跨有荊、益二州,保其巖阻天險,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則結好江東孫權,內則修明法度,整頓吏治,撫慰百姓,獎勵農桑……”
他羽扇再次輕點虛空,動作流暢而有力,仿佛在描繪一幅早已成竹在胸的宏偉藍圖:
“待天下有變,風云激蕩之際,則命一上將,統領荊州之精銳將士,兵鋒直指宛城、洛陽;將軍則親自率領益州之眾,北出秦川,直搗關中!
兩路大軍,如同巨鉗,東西并進,遙相呼應……如此,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他目光掃過已聽得目瞪口呆的三人,最后擲地有聲道,
“此非鼎足三分天下之勢乎?”
“三分天下?!”
石韜、孟建、徐庶三人幾乎異口同聲,失聲驚呼!
臉上的表情皆是極度的震驚與不可思議,仿佛聽到了最荒謬又最震撼人心的天方夜譚!
徐庶手中的酒碗懸在半空,碗中酒液因他手臂的顫抖而微微蕩漾,幾欲傾灑;
孟建一雙虎目瞪得滾圓,嘴巴微張,死死盯著諸葛亮,仿佛第一次真正認識眼前這位朝夕相處的年輕摯友,要將他從里到外重新審視一遍;
石韜更是倒吸一口涼氣,寒意從腳底直沖頭頂,喃喃道,聲音都帶著顫抖:
“孔明……孔明……汝……汝果敢有此經天緯地之志?荊益之地,天府之國……
鼎足三分……這……這豈是人力可為?豈是凡智可謀?簡直……簡直如同神跡幻想!”
他下意識地抓緊了衣襟,仿佛要抓住一點現實。
亭內一時陷入死一般的寂靜,唯有炭火不甘寂寞地噼啪作響,爆出幾點火星,亭外松濤依舊,此刻聽來卻如同千軍萬馬在遙遠的地平線上奔騰。
諸葛亮這番石破天驚的“隆中對”雛形,如同九天驚雷,徹底震撼了三位自詡見過識廣的人才。
徐庶最先從震驚中恢復,他放下酒碗,眼中閃爍著復雜的光芒,既有對好友大志的欽佩,又帶著一絲疑慮,沉吟道:
“孔明此謀,格局恢弘,直指天機!然則…欲行此策,非但需明主雄才,更需絕代智謀之士運籌帷幄,還需…能征慣戰、可扭轉乾坤之蓋世猛將相輔佐!此等人物,放眼當世…”
他話未說完,一旁的石韜似想起了什么,猛地一拍大腿,接口道:
“猛將?說起猛將,近來北地倒是有一樁奇聞!徐州劉備帳下,新近崛起一人,名曰陳洛陳守仁!
傳聞此人出身微末,乃是昔日神亭嶺上獨擋孫策十二員虎將的‘曲阿小將’!其人身負蓋世神力,武藝通神,更兼智計百出,行事每每出人意表!”
孟建也來了精神,補充道:“正是此人!某亦有所耳聞。
說他初到徐州,便識破下邳曹豹勾結呂布的叛亂陰謀,助張飛平息內亂!
后呂布背盟來襲,此人竟率一支奇兵,夜襲呂布糧道,焚其輜重,迫得呂布狼狽退兵!
前些時日,袁術遣大將紀靈率數萬之眾來攻小沛,又是此人,陣前斬將奪旗,大破紀靈!其勇其謀,簡直…簡直非人間之力!”
徐庶捻須,眼中也露出深思之色,
“此人之事,初聞時某亦以為是市井訛傳,夸大其詞。
然細究其行止,破曹豹、鎮呂布、退紀靈,樁樁件件,皆在眾目睽睽之下,由不得人不信。
其行事之果決,用兵之奇詭,尤善以弱擊強,每每于不可能處創造勝機…確乎異于常人,堪稱當世異數!”
一直靜聽三人談論陳洛的諸葛亮,此刻原本沉靜如水的眼眸中,忽然掠過一絲極細微、卻異常深邃的波動。
他執扇的手微微一頓,目光仿佛穿透了時空的阻隔,望向遙遠的徐州方向。
亭內炭火的光影在他清俊的臉上跳躍,映出一種洞悉天機的神秘。
他沉默良久,方才緩緩開口,聲音低沉,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奇異韻律,仿佛是在闡述一個早已看破的天機:
“陳洛…陳守仁…”
他輕輕重復著這個名字,羽扇無意識地搖動,
“此人……或非本世之人。”
此言一出,石韜、孟建、徐庶三人皆是一怔,不明所以。
諸葛亮的目光變得悠遠而深邃,仿佛在捕捉著冥冥中不可見的軌跡,
“其氣格,迥異于當世英豪。觀其行止,勇武絕倫處,如神將臨凡;謀略深遠處,又如先知在握。
破旗斬將,非僅匹夫之勇;謀定后動,每每直指要害,仿佛…早已知曉對手命門所在。
其思其行,自成一格,隱隱有…天外之痕。”
他頓了頓,聲音愈發低沉,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預言力量,
“此等異數,降于亂世,猶如巨石投入死水,必激起滔天巨瀾。
其志,絕不止于為一將一卒。他日…此人必成鼎峙之勢,攪動九州風云,為這漢末亂局,再添一足!”
“鼎峙之勢?”
徐庶喃喃重復,眼中滿是震撼與思索,
“孔明之意,此人……竟有問鼎天下之資?與那曹操、袁紹…乃至你方才所謀之‘明主’……并立?”
諸葛亮沒有直接回答,只是重新執起羽扇,目光投向亭外那輪清冷的秋月。月華如水,灑滿隆中寂靜的山谷。
松濤陣陣,仿佛在應和著他心中那已然明晰的天下格局——一個因異數降臨而變得更加撲朔迷離、卻也更加波瀾壯闊的未來,正在這清冷的秋夜中,緩緩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