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可與之謀也
- 三國:從曲阿小將到大漢脊梁
- 梅山的老君
- 2512字
- 2025-07-31 18:18:25
這股無聲的默契與護衛姿態,落在有心人眼中,更是激起了千層漣漪。
陳洛的目光在書房內眾人臉上一掃而過——關羽的審視、張飛的怒火、孫乾的憂慮、糜竺的沉默。
最后,他的視線穩穩地落在主位上面沉如水、眼神復雜的劉備身上。
他拱手,動作干脆利落,微微躬身,聲音清朗平穩,聽不出任何情緒起伏:
“主公相召,守仁來遲,望乞恕罪。”
他仿佛完全沒有聽見方才孫乾和張飛那近乎聲討的激烈言辭,也仿佛沒有看到張飛那幾乎要噴出火來的眼神,目光自然而然地轉向幾案上那卷攤開的帛書,語氣平淡得如同在談論天氣:
“元龍的信,主公與諸位將軍、先生,想必已看過了?”
這近乎刻意的平靜與淡然,瞬間點燃了張飛胸中壓抑的怒火!
“陳守仁!你來得正好!”張飛一步搶上前,魁梧的身軀幾乎要將陳洛籠罩,粗壯的手指如同鐵戟般,幾乎要戳到陳洛的鼻尖上,
“你給俺說清楚!你讓元龍帶著俺們辛辛苦苦攢下的家底糧草,悄悄地跑到汝南那鬼地方去!不聲不響就占了三個城!
拉起幾千號人馬!還豎起了你自己的‘青羽’旗號!你想干什么?!啊?!”
他唾沫星子幾乎噴到陳洛臉上,虬髯根根倒豎,
“是不是覺得跟著俺大哥委屈你了?也想學別人割據一方?!”
陳洛并未動怒,只是平靜地迎視著張飛噴火的目光,嘴角甚至勾起一絲若有若無的弧度。
他并未直接回答張飛,而是轉向劉備,深深一揖,聲音沉穩而清晰,如同金玉相擊:
“主公,諸位。守仁所謀,非為一隅之主,更非裂土稱雄之私欲!”
他直起身,目光灼灼,掃過孫乾疑慮的臉,關羽審視的眼,最終定在劉備深邃的眸子上:
“小沛,彈丸之地,四戰之所,無險可守!呂布反復無常,如毒蛇盤踞在側,其心叵測;
曹操雄踞兗豫,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志在鯨吞天下,豈容主公安臥徐州?此誠危如累卵,朝不保夕之局!”
他踏前一步,手指虛點北方,氣勢陡然變得銳利:
“守仁遣元龍南行,高舉主公旗號撫定汝南,所為者何?非是自立門戶,而是為主公,為吾等匡扶漢室之志,預留一條退路!打造一艘…背水之舟!”
“背水之舟?”劉備喃喃重復,眼中精光閃動。
“正是!”陳洛斬釘截鐵,
“若呂布背信棄義,悍然來犯小沛!若曹操大軍壓境,圖謀徐州!
小沛孤城,縱有云長、翼德之勇,守仁之血戰,又能支撐幾時?
屆時,四面皆敵,退路斷絕,唯有玉石俱焚一途!此非守仁所愿,更非主公之福!”
他的目光轉向張飛,帶著一種洞悉全局的冷靜,
“翼德將軍責我未事先言明。然此等布局,如同弈棋之暗手,非至圖窮匕見之時,豈能輕易示人?
若風聲早露,被呂布或曹操探知汝南有我軍根基,必先發制人,遣兵南下,則元龍危矣,此背水之舟亦將傾覆!”
他再次看向劉備,語氣誠懇而堅決:
“主公!元龍在汝南立下的根基,便是吾等危急關頭,唯一可退、可守、可再起之所在!
若小沛有失,主公當速引精銳,南渡淮水,退入汝南!以三縣之地為基,收攏流民,整軍經武!
西可聯合荊州劉景升,共抗曹操;東可待機重返徐州,驅逐呂布;北可呼應河北袁本初,共討國賊!
此乃守仁為吾等,為主公之大業,留下的一線生機,一處轉圜之地!此舟若在,縱一時風浪滔天,吾等亦有揚帆再起之機!”
陳洛一番話,條理清晰,格局宏大,將汝南布局的戰略意義剖析得淋漓盡致。書房內一片寂靜。
張飛張著嘴,原先的怒火被這番“背水之舟”的大局觀堵在喉嚨里,憋得滿臉通紅,半晌,猛地又一巴掌拍在案幾上,這次力道之大,竟讓那堅實的木案發出一聲不堪重負的呻吟,裂開了一道細紋。
“好你個陳守仁!”
張飛吼道,語氣卻已從憤怒變成了復雜的憋悶與一絲不易察覺的佩服,
“原來你小子早就算計好了退路!連怎么跑路都安排得明明白白!這等大事,竟…竟把俺老張也蒙在鼓里!害俺白擔心一場!你…你該打!”
話雖如此,他卻并未真的動手,只是氣呼呼地坐了回去,抓起案上的酒樽猛灌了一口。
關羽撫髯的手終于放下,丹鳳眼中銳利盡消,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贊許與了然。
他微微頷首:“守仁深謀遠慮,此計…甚妙。背水之舟,確為吾等不可或缺之退路。”
孫乾臉上疑慮盡消,取而代之的是嘆服與一絲慚愧,對著陳洛拱手道:“將軍高瞻遠矚,心系全局,乾…目光短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慚愧!慚愧!”
劉備緩緩站起身,繞過幾案,走到陳洛面前。
他凝視著陳洛年輕卻已刻滿風霜與堅毅的臉龐,眼神復雜,有震驚,有恍然,更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感動與愧疚。
他伸出手,用力地、重重地拍在陳洛的肩膀上,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哽咽:
“守仁…是吾…不及汝遠慮矣!”
他長嘆一聲,目光望向窗外陰沉的天空,仿佛看到了那遙遠的汝南,
“汝為吾等,為這漢室江山,殫精竭慮,布局深遠至此…吾…何其幸也!得遇守仁!此背水之舟,便是吾等最后的屏障,亦是…再起之希望!善!大善!”
他眼中最后一絲疑慮煙消云散,只剩下全然的信任與倚重,
“汝南之事,元龍做得極好!后續安排,守仁,你全權處置!吾等,共守小沛,靜觀其變!”
陳洛感受到肩上那沉甸甸的力量與劉備話語中毫無保留的信任,胸中那點被草鞋羈絆住的忠義之火,燃燒得更加熾熱。他深深一揖,
“守仁,萬死不辭!”
書房內的氣氛為之一變,凝重被一種同仇敵愾、共謀未來的決心所取代。
然而,無人知曉,就在這府邸之外,一條隱秘的陰影里,一雙窺伺的眼睛,將書房內隱約透出的激烈討論聲,尤其是“汝南”、“三城”、“根基”、“背水之舟”等幾個關鍵詞,牢牢記住。
那陰影悄無聲息地退去,如同水滴融入黑夜,迅速消失在錯綜的街巷之中。
許都,尚書臺。
數日后,一封密報呈到了尚書令荀彧的案頭。荀彧身著素雅官袍,面容清癯,正批閱著堆積如山的公文。
他展開密報,目光沉靜地掃過,當看到“陳洛”、“汝南”、“陳登”、“連下三城”、“青羽義軍”、“背水之舟”等字眼時,他執筆的手微微一頓。
他沒有像常人般震驚或憂慮,那雙深邃睿智的眼眸中,反而緩緩亮起一絲奇異的光彩,如同撥云見日。
他放下筆,指尖輕輕敲擊著密報上的“陳洛”二字,嘴角浮現出一抹意味深長的弧度,聲音低得只有他自己能聽見,卻帶著一種棋逢對手般的欣賞與期待:
“陳洛,陳守仁,曲阿小將……
竟有如此胸襟韜略?為劉備布此暗局,留此退路…非但勇冠三軍,更兼深諳存亡之道,洞悉天下大勢…如此人物……”
他望向窗外許都巍峨的宮闕,目光仿佛穿透了千山萬水,落在了那座名為小沛的危城之上,最終,低語化作一聲幾不可聞的嘆息:
“可與之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