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恩情!忠誠!
- 大明:暴君朱允炆,朕即天命
- 港城119號
- 2122字
- 2025-07-04 07:23:00
朱允文抬手,山呼聲戛然而止,校場重歸寂靜。
檢閱完畢,朱允文則帶著文武群臣,登上了點將臺。
隨后,鐵鉉上前,抱拳道:
“陛下,新軍按陛下質疑,編分為左、右二衛,請陛下觀陣!”
“準!”
朱允文頷首。
“臣遵旨!”
鐵鉉轉身,面向校場,猛地抽出腰間令旗,厲聲喝道:
“演武開始!”
一聲令下,令旗揮動,戰鼓隆隆擂響。
校場中央,五千新軍迅速動了起來。
只見原本整齊的大方陣,如同水銀瀉地般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分解、重組。
三人一組!刀牌手在前,長矛手居中,火銃手弓弩手在后,瞬間形成無數個穩固的三角錐形。
三組為一小隊。
三個小三角錐相互依靠,背靠背,形成更大的、攻防一體的九人梅花陣。
再往上,三哨為一營,陣型更加厚實緊密,進退有序。
整個校場,左衛為紅方,右衛為藍方,瞬間化作了兩座由無數小梅花陣組成的、結構嚴謹、層次分明的鐵林。
行動間,小陣與大陣聯動,如臂使指,毫無滯澀。
“殺!”
鐵鉉令旗劈落!
紅藍雙方如同兩道洶涌的鋼鐵洪流,轟然對撞。
然而,預想中的慘烈混戰并未發生。
雙方甫一接觸,便展現出三三制的精髓。
紅方一個三人小陣突前,藍方立刻有兩個小陣左右包夾……
整個對抗過程,沒有大開大合的沖鋒,只有無數小股部隊的快速移動、緊密配合、互相掩護、協同絞殺。
攻守轉換之快,配合之默契,陣型變換之靈活,看得閱兵臺上眾人眼花繚亂,心馳神搖;
徐輝祖這位沙場宿將,看得目不轉睛,忍不住擊節贊嘆:
“妙,妙不可言,此陣運轉,渾然一體,步卒竟能打出如此精妙的配,面對騎兵沖陣,長槍拒馬,盾墻固守,火銃攢射,縱是朵顏精騎,也難啃下這塊硬骨頭。”
盛庸眼中異彩連連:
“鐵尚書練兵有方,更難得是陛下所創此陣,這三三制,層層相扣環環相生,進可攻,退可守,分可擾,合可擊,實乃克制燕逆騎兵穿插之無上利器。”
耿炳文捋須點頭:
“老臣觀此陣,如磐石,如流水!守則固若金湯,攻則無孔不入。”
文臣們更是驚嘆不已。景清激動地對身邊的練子寧道:
“練大人你看,此等軍陣,變化莫測,當真是前所未見啊。”
“如此變化,燕逆一旦交鋒,未必能占上便宜。”
練子寧也是連連點頭:
“陛下昔日博覽群書,人所共知,然天下人皆不知陛下之能,正可謂是書到未用時,不知其才。”
“眼下燕逆來襲,陛下乃是書到用時顯奇才,這才有了這三三制,掌心雷,毒煙雷……”
一旁的魏冕更是感慨:
“陛下那首寫給燕王的石灰吟,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此等氣節,此等詩才,此等韜略,已有萬世之君的氣概。”
“而今此詩早已傳遍南京,軍民聞之,無不感佩涕零,誓死效忠,軍心民皆振……”
接下來的時間,文官們一邊觀看著演兵,一邊議論著朱允文這首石灰吟。
朱允文聽著群臣的贊嘆,神色平靜,但眼中也閃過一絲滿意。
這三三制的骨架,總算在鐵鉉手中初步立起來了。
就在這時,鐵鉉再次揮動令旗,鼓聲節奏一變。
兵演結束,士兵們迅速重新列隊。
“陛下,按您之前旨意,新軍編練之初,便設撫軍使,專職忠義教化。每三日必行宣講,以固軍心!今日正逢宣講之日,請陛下觀禮!”
忠君宣講?朱允文稍稍一愣,隨后反應了過來。
“準!”
朱允文這才想起,自己當初成立新軍時,特意強調了要對新軍進行教化。
只見八名身著文官袍服、腰挎佩劍氣度沉穩的撫軍使,各自走到所負責的團隊前方。
校場上鴉雀無聲,五千雙眼睛齊刷刷地看向自己的撫軍使。
其中一名撫軍使上前一步,面對數千將士,聲音洪亮,飽含感情:
“弟兄們!我等今日能立于此處,操戈演武,保家衛國!爾等可知,一粥一飯,身上衣甲,手中刀槍,從何而來?!”
他目光掃過全場,自問自答:
“皆出皇恩!皆是陛下心系將士,殫精竭慮,自內帑省出,自百官俸祿中擠出,乃至變賣宮中器用所換!陛下與吾等,君父一體!陛下待吾等如子,吾等當以死報之!”
另一名撫軍使接口,聲音鏗鏘:
“何為忠?忠君一念,即是良知!衛我大明江山,護我君父安危,便是衛道!便是成仁!便是頂天立地之大丈夫!”
“爾等身后,是南京百萬父老!是祖宗陵寢!是大明社稷!更是吾等誓死效忠的圣天子!”
校場上,八個撫軍使滔滔不絕地宣講了起來,一個個口才極佳,并且無論語氣亦或者是肢體語言,都十分具有煽動性。
不一會兒便引得在場的將士們共情起來。
“要忠誠!全無敵!”
一個撫軍使高聲吶喊,就差整個人都蹦起來了。
這下子,五千新軍就像是被點燃了一般。
“忠誠!”
“無敵!”
緊接著,又有一個撫軍使高聲喊了起來。
“陛下的恩情還不完!百姓的期望不可負!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大明萬歲,陛下萬歲!”
“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當即,士兵中有人激動地高喊起來。
不多時,山呼海嘯般的吶喊響徹云霄。
五千將士,熱血沸騰,眼中充滿了對皇帝的無限崇敬和甘愿赴死的決絕。
朱允文站在閱兵臺上,看著下方激動吶喊的士兵,內心復雜。
這些稿子,其實是先由司禮監草擬,再由軍機閣審理,最后經過他的修改,放到了這八個撫軍使手上。
此時此刻,朱允文明白了一個道理,沒有什么比喊口號更能聚攏人心的了。
至于這忠誠也好,恩情也罷,都是自己統領明軍,提高明軍戰斗力的手段。
也是自己眼下最快速提高明軍忠誠度的辦法。
朱允文隨即站起身,緩緩抬起手,聲音平靜卻帶著穿透人心的力量:
“將士們!朕,與爾等同在!”
“大明,與爾等同在!”
朱允文這一嗓子,再次讓場上的明軍沸騰起來。
朱允文承認,這是自己見過的最熱血的一支軍隊,絕無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