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屠滅百人,滿城震動
- 大明:暴君朱允炆,朕即天命
- 港城119號
- 2230字
- 2025-08-01 11:25:21
剛才還喧囂震天的刑場,此刻只剩下血液汩汩流淌的聲音,和尸體偶爾抽搐的細微聲響。
高臺上的官員們,有的臉色慘白如紙,緊閉雙眼,身體微微顫抖,有的強撐著,但胃里翻江倒海,幾乎要嘔吐出來,更多的人,是深深的恐懼和茫然。
圍觀的百姓,早已被這修羅地獄般的景象嚇傻了。
有人癱軟在地,有人捂住了孩子的眼睛,更多的人,是無聲的驚駭,以及一種深入骨髓的寒意。
所有的議論,所有的腹誹,在這一刻,都被那濃得化不開的血腥和死亡徹底碾碎。
朱允文依舊站在高臺上,明黃的龍袍在血腥的風中紋絲不動。
他面無表情地俯視著下方那片由頭顱和尸體組成的猩紅地獄,眼神深邃得如同不見底的寒潭。
陽光落在他身上,卻仿佛無法帶來一絲暖意。
良久。
朱允文緩緩轉過身,不再看那血腥的屠場一眼,聲音平靜得沒有一絲波瀾:
“回宮!”
朱允文的龍輦在三山門外震天的死寂和濃得化不開的血腥味中,碾過青石板上的暗紅斑駁,緩緩駛向皇城。
輦內,香爐里升起的龍涎香,也壓不住那仿佛滲入骨髓的鐵銹氣息。
輦外,死一般的寂靜終于被打破,如同冰面碎裂,涌出壓抑已久的驚濤駭浪。
“天,天爺啊,幾百口人,一眨眼的功夫,全殺了?”
一個挑擔的老漢,腿肚子打著顫,聲音抖得不成調。
“三百多口子,一個沒留,這可真是活閻王啊。”
“暴君,這是真真的暴君。”
“這也太狠了,聽說里面還有好些只是算命的,還有和尚……”
一個穿著半舊儒衫的讀書人,猛地捶胸頓足,聲音帶著哭腔。
“太祖爺啊,您看看,你選的好圣孫!如此嗜殺,豈是仁君所為,國將不國啊。”
“鼎烹國公,臨陣殺人也就算了,現如今又這般屠殺,天怒人怨。”
“我們的大明,將來會變成什么樣子。”
“噤聲!這話也是能說的?!”
旁邊的人慌忙捂住他的嘴,驚恐地四下張望。
議論聲如同瘟疫般在人群中蔓延開。
恐懼、震驚、厭惡的情緒交織沸騰。
許多人看著那滿地狼藉的尸首和刺目的血泊,忍不住彎腰干嘔起來。
官員們的隊伍更是氣氛凝重得如同鉛塊。
“太過了……太過了啊,不該這么殺啊,”
兵部職方司郎中陳文瑞,一個四十出頭、素來以穩重著稱的官員,此刻臉色煞白,官袍下的手還在微微發抖,聲音壓得極低,對著身旁的戶部郎中王守禮道。
“王兄,這非但震懾不了燕逆,只怕更失天下士民之心啊。”
“一次處決如此多人,古今罕見。”
王守禮比他更顯老成,此刻也是眉頭緊鎖,捻著胡須的手指都在發顫,聲音同樣低沉,帶著后怕:
“陳大人所言極是!下官方才在臺上,腿都軟了。”
“陛下這雷霆手段,已非剛毅二字可以形容,分明是,是戾氣深重。”
“只怕經此一事,朝中人人自危,誰還敢直言進諫?那暴君之名,怕是坐實了……”
禮部主客清吏司主事李思明,一個年輕些的官員,此刻臉上還帶著驚魂未定,湊近低聲道:
“何止雷霆,簡直是屠戮!你等方才沒聽清嗎?陛下那話,這個暴君當定了!”
“這是自認了啊!如今的陛下和以前,判若兩人了。”
旁邊的國子監司業錢益謙,捻著胡須的手都在微微發抖:
“判若兩人?依我看,是撕破臉皮了!今日此舉,就是明明白白告訴天下,也告訴我們這些人:順我者未必昌,逆我者必亡以后這朝堂之上,怕是要噤若寒蟬了……”
“錢大人說得輕巧!今日殺的是細作神棍,明日呢?后日呢?陛下如今行事,深不可測!我等還是自求多福吧。”
“這差事,往后辦起來,怕是步步驚心。”
“是啊,”
“稅制改革的風聲,諸位可都聽說了?軍機閣那邊草擬的條陳,聽說是要動真格的。”
“陛下今日能為了妖言惑眾殺三百多人,明日若有人阻撓新政,那下場……”
“噓!別說了,錦衣衛看過來了!”
恐懼蔓延在每一個官員的心頭。
現場更是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開始借著今日之事,將矛盾往新政改制,稅制改革上引。
一時間,在場官員,全都人人自危了起來。
……
龍輦內,朱允文閉目養神,隔絕了外界的喧囂。
暴君?
他在心中無聲地冷笑。
罵吧,罵得越兇越好。
自己需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當個暴君好啊,只要不當明君,當個暴君又有什么。
而朱允文今日這場血腥的殺戮,絕非一時激憤,而是深思熟慮后的一石三鳥之策。
其一,麻痹百官。
就是要讓這些習慣了前身朱允文“仁弱”形象的臣子們,徹底認清現實。
那個可以被他們用道德禮法輕易束縛、被他們清議所左右的朱允文,已經死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為了江山社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背負一切罵名的鐵血暴君。
而對于群臣,暴君,遠遠要好過一個明君。
明君會銳意進取,會打貪打腐,會成為士大夫眼中的眼中釘肉中刺,會成為各大財團和利益集團的絆腳石。
而暴君就不一樣了,除了殺戮,全是可以利用的地方。
如此一來,明面上,百官一個個恐懼,忌憚。
但背地里,朝中指不定有多少人笑出了聲,覺得可以大展拳腳,覺得可以放松警惕。
想到這里,朱允文微微一笑。
就狂吧,越狂,自己越好收拾。
其二,麻痹朱棣!
讓自己的四叔以為他朱允文真的被逼急了,成了一個只知殺戮、不懂權謀的莽夫。
一個暴君的昏聵形象,遠比一個勵精圖治、隱忍布局的帝王更具迷惑性。
朱棣越輕視他,他暗中積蓄的力量就越安全,反擊的時刻就越致命。
畢竟眼下,只要假以時日,那優勢必然會在自己這邊。
朱棣只要不渡江,自己也不會急著北伐。
眼下還是要打持久戰。
其三,麻痹天下。
眼下的聯儲錢莊,鸞影司,還是后續,自己要進行的貨幣改革,稅制改革,商業改革,以及對外貿易……
這些都是要在暗中進行的。
而這些,也都不是一個暴君所能做到的。
簡而言之,朱允文就是要讓天下之人都覺得他時一個暴君。
而他朱允文則是在這暗中,神不知,鬼不覺,就把自己想要做的,都做了。
藏在幕后,總比拋頭露面,成為眾矢之的強。
畢竟改制改制,觸動的利益,那將是數不勝數。
暴君之名,朕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