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強學會之緣

1895年深秋的黃浦江面,寒風裹挾著細密的雨絲,將外灘的石庫門與西洋建筑籠罩在一片氤氳之中。張謇立在招商局碼頭的青石板上,望著對岸英國領事館尖頂在雨霧中若隱若現,懷中的《馬關條約》抄本被冷汗浸得發潮。三個多月前在京城參與“公車上書”的情景猶在眼前,此刻他卻因恩師翁同龢的一封密信,匆匆南下趕赴一場關乎國運的秘密聚會。

1895年的中國,正墜入前所未有的深淵。黃海水域的炮火雖已沉寂三月,威海衛港內漂浮的破碎龍旗卻仍在刺痛每個國人的眼睛。馬關春帆樓簽訂的《講和條約》傳來,不僅遼東半島、臺灣島被生生剝離,二萬萬兩白銀的巨額賠款更如巨石壓在貧弱的國脈之上。消息經驛站飛傳,天津碼頭的苦力扔下扁擔,揚州鹽商拍碎茶盞,廣州十三行的洋行買辦攥皺了賬本,舉國上下掀起的驚濤駭浪,比那北洋水師沉沒時的海嘯更令人窒息。

張謇在翰林院值房反復摩挲著邸報,朱批字跡猶在,山河卻已易色。檐角銅鈴在寒風中叮咚作響,恍惚間竟化作劉公島的炮聲。他推開窗,望著紫禁城斑駁的宮墻,想起前日在琉璃廠書肆,幾個舉子圍著《海國圖志》爭論到面紅耳赤——有人主張效仿西洋船堅炮利,有人死守祖宗成法。可誰都知道,那些躺在《皇朝經世文編》里的治國良方,早已堵不住列強用鐵甲艦撕開的巨大創口。這千年未有之變局,恰似長江決堤,裹挾著古老帝國,向著未知的黑暗急墜。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深秋,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在北京嵩云草堂發起強學會,將《馬關條約》簽訂后的悲憤化作變革的吶喊。這座以“求中國自強之學”為宗旨的民間社團,猶如黑暗中搖曳的星火,在封建體制的鐵幕上撕開一道縫隙。他們設立圖書館、譯書局,定期舉辦講會,以《萬國公報》為喉舌,系統傳播西方議會制度、科技知識與經濟理論,短短數月便吸納朝中官員、文人學者二百余人,形成“舉朝動色”的輿論聲勢。

當北方的變革呼聲穿越長江,上海強學會應運而生,將維新思潮的火種播撒在江南膏腴之地。1896年初春,剛摘下晚清狀元桂冠的張謇攜《農工商標本急策》南下入會。這位出身南通耕讀世家的士人,既深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之道,又通過游歷上海租界、考察大生紗廠,洞悉西方工業文明的力量。他不僅捐銀千兩資助會務,更以實業家的務實視角,推動學會增設“興農桑”“勸工藝”等實務議題,將變法主張從理論探討引向經世致用的實踐,為傳統士大夫轉型近代知識分子提供了鮮活樣本。

踏入位于四馬路的強學會會所時,張謇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雕花木窗糊著的桑皮紙上,用毛筆寫滿“變法”“圖強”的標語,八仙桌上堆滿《時務報》《萬國公報》等新式刊物,空氣中彌漫著墨香與茶葉的苦澀。二十余位身著長衫的文人圍坐一堂,康有為正站在堂前,激昂地講述著:“日本蕞爾小國,何以能擊敗我泱泱中華?非船堅炮利之故,實乃制度腐朽之果!我等當效仿泰西,興學校、辦實業、開民智!”

張謇在后排找了個空位坐下,目光掃過在場眾人。他看到了熟悉的身影:汪康年戴著圓框眼鏡,手中的鉛筆在筆記本上沙沙作響;梁啟超雖面有稚氣,眼神卻透著與年齡不符的銳利;還有幾位身著洋裝的買辦,袖口露出的懷表鏈在燭火下泛著冷光。這些來自不同領域的人,此刻都因同一個目標聚集在此。

“張季直兄!”康有為的聲音突然響起,張謇抬頭,正對上那雙灼灼有神的眼睛,“聽聞兄臺在南通試辦紗廠,可否與諸君分享一二?”

滿堂目光驟然匯聚,張謇起身時,長衫下擺掃過八仙桌,碰得茶盞輕響。他想起年初在通州老家看到的景象:紡織機杼聲沉寂的村落里,老婦人捧著洋布搖頭嘆息;黃海邊鹽堿地上,成群結隊的饑民扶老攜幼外出逃荒。這些畫面在腦海中交織,化作他顫抖的嗓音:“諸位,在下以為,實業乃救國之本。日本明治維新,首重工商,今觀我大清,洋紗洋布傾銷,百姓無以為生,國庫日益空虛……”

話音未落,右側突然傳來折扇重重拍擊檀木桌面的聲響。留著稀疏山羊胡的舉人猛地站起身,青布長衫下擺掃落了茶盞旁的銅鎮紙,“哐當”聲驚得鄰座書生手中的毛筆在宣紙上暈開墨團。他漲紅著臉,脖頸青筋暴起:“空談實業有何用?當務之急是變法!若不改祖宗之法,縱有千座紗廠,也不過是為洋人做嫁衣!”

張謇微微頷首,將袖口沾到的茶漬輕輕撣去。他穿過繚繞的茶煙,燭火在他棱角分明的下頜投下晃動的陰影:“兄臺所言極是。然變法非一蹴而就,實業卻可解燃眉之急。南通試辦紗廠,便是想以機器紡織抵制洋貨,待民富國強,再談制度革新,豈不是事半功倍?”說著,他從袖中取出一疊泛黃的賬本,攤在桌上,“諸位請看,去年上海口岸進口洋紗耗銀三千萬兩,若能在長江流域建起十座紗廠,三年即可奪回三成市場。”

這場辯論持續到更鼓三更。窗外的梆子聲與屋內的激辯聲交織,蠟燭芯爆起的火星將墻壁上“自強求富”的橫幅映得明明滅滅。當第三支蠟燭即將燃盡時,張謇望著滿地的茶渣與散落的稿紙,忽然意識到強學會不僅是個交流思想的平臺,更是一個思想碰撞的熔爐。在這里,他接觸到了更多關于西方政治、經濟、文化的知識,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中國的救亡圖存,需要多管齊下,實業與變法缺一不可。

此后的日子里,張謇幾乎每日都泡在強學會。天未破曉,他已踏著青石板路匆匆趕到會所,與汪康年在晨霧繚繞的天井里展開激辯。汪康年攥著草擬的《時務報》章程,墨跡未干的紙上“變法圖強”四字力透紙背,張謇卻認為應在“開民智”一欄增列女工教育專章,兩人爭得面紅耳赤時,檐角的銅鈴正巧被風撞響,驚起一群白鴿掠過灰瓦。

日頭升至中天,梁啟超總愛倚著雕花窗欞,將《代議制政體》的英譯本攤在斑駁的檀木桌上。張謇一邊用放大鏡逐字校勘,一邊在泛黃的宣紙上疾書批注。當論及議院權限劃分,梁啟超突然起身,袍袖掃落硯臺,墨汁在西洋地圖上暈開一片,恰似他們心中亟待革新的疆域。窗外蟬鳴漸起,暑氣蒸騰中,兩人卻渾然不覺。

入夜后的強學會更顯熱鬧。煤油燈在八仙桌上投下晃動的光暈,張謇與買辦們圍坐在鋪滿《申報》剪報的長案前。留聲機里播放著蒸汽機車的轟鳴錄音,有人捧著算盤噼啪作響,有人對照著海關稅則皺眉。當那位英國歸來的留學生展開紡織機圖紙時,張謇立刻點亮三盞馬燈,將圖紙平鋪在八仙桌上。圖紙邊緣還沾著大西洋的海鹽,張謇用放大鏡仔細辨認齒輪參數,突然拍案而起:“南通江邊沙質松軟,需改良基座設計!”眾人循聲望去,只見他已在草紙上畫出改良草圖,筆尖劃破紙面,露出背后“實業救國”的草稿。

在強學會的這段時間,張謇還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成立“譯書社”,將《國富論》《天演論》譯成半文半白的語體,裝訂時特意選用南通土布做封面。每逢周六,二十余人擠在逼仄的閣樓上舉辦讀書會,有人用蘇州評彈的調子吟唱《人權宣言》,有人舉著自制的地球儀講解殖民體系。張謇甚至帶著年輕學子到江南制造總局考察,在震耳欲聾的機器聲中,他指著轟鳴的鍋爐對學生說:“這些鐵疙瘩里,藏著中華崛起的火種。”某次暴雨傾盆的夜晚,眾人圍爐商議在上海開辦新式學堂,張謇用炭條在地面畫出校園規劃圖,雨水順著門檻漫進來,將“格致樓”“工學院”的字跡暈染得愈發清晰。

這些思想碰撞的火花,漸漸點燃了張謇心中蟄伏已久的理想。他開始在日記里反復勾畫“通州大生紗廠”的藍圖,將強學會學到的股份制模式、成本核算方法逐一記錄。每當看到同仁們熬夜翻譯時布滿血絲的雙眼,聽到梁啟超激昂陳詞時顫抖的嗓音,張謇都感到熱血沸騰——這不僅是一場知識的交流,更是一個古老國度在黎明前的集體覺醒。

然而,強學會的蓬勃發展早已觸動守舊派敏感的神經。當學會成員在上海張園集會演講,將《時務報》散發至租界茶樓時,御史楊崇伊連夜草擬奏折,指其“私立會黨,將開處士橫議之風”。1896年初,臘月寒風裹著鵝毛大雪,一紙蓋著軍機處大印的禁令突然下達,數十名步軍統領衙門的兵勇闖入會所,將雕花木窗貼上朱紅封條,連案頭未干的《強學書局章程》手稿都被粗暴卷走。

得知消息的那個清晨,張謇裹著褪色棉袍立在緊閉的鐵門前。北風卷著雪粒撲打在封條上,“欽命查禁”四個大字在晨光中泛著冷硬的光澤。他伸手輕撫被凍得發脆的桑皮紙,指尖觸到封條邊緣的火漆印時,仿佛觸到了清廷頑固派冰冷的獠牙。身后,往日門庭若市的弄堂此刻死寂如墳,唯有墻角未燃盡的爆竹碎屑,在寒風中打著旋兒,訴說著不久前集會時的熱鬧。

但強學會的火種并未熄滅。張謇將學會刊印的《泰西新史攬要》《列國變通興盛記》縫進棉衣夾層,輾轉回到南通。他在黃海邊的鹽堿地上架起測量儀,帶領工人用木樁標出大生紗廠的地基。每當深夜核算成本時,總會想起梁啟超在強學會講學時揮毫寫下的“變者,天下之公理也”。此后十年,他以紗廠為根基,在狼山腳下建起墾牧公司,用改良的農具翻耕板結的土地;在濠河之畔開設師范學堂,讓瑯瑯書聲取代舊式私塾的八股吟誦;更別出心裁地創辦博物苑,將收集的甲骨、機器零件陳列一堂,向世人展示文明進化的軌跡。

1912年隆冬,朔風卷著碎雪拍打南通濠南別業的窗欞。年逾花甲的張謇握著狼毫的手微微顫抖,硯臺里的墨汁早已結出薄冰。他凝視著案頭泛黃的《強學書局章程》殘頁,忽然提筆在日記中疾書:“滬上強學會之聚,乃吾一生之轉折點。“墨跡在毛邊紙上暈染開來,與未干的淚痕交織成斑駁的紋路。

那是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的深秋,北京菜市口的血腥味尚未散盡。張謇與康有為、梁啟超等三十余人擠在宣武門外嵩云草堂,聽康有為揮斥方遒:“非變法不足以圖存!“火盆里的炭火星子躍上張謇的青衫,燙出細小的焦痕,卻灼不滅他眼中新燃的火種。次年在上海張園,他撫摸著強學會陳列的蒸汽機模型,忽然意識到:治國之道不僅在朝堂奏折,更在工廠轟鳴。

這場始于維新變法的短暫相遇,徹底重塑了一位書生的命運。張謇辭官返鄉那日,長江上的寒風灌進船艙,他卻將《農政全書》與《泰西水法》緊緊抱在懷中。此后二十年,他在南通鹽堿地上建起紗廠,用大生紗錠紡出民族工業的經緯;在唐家閘的荒灘間豎起煙囪,讓面粉廠的蒸汽沖破封建經濟的桎梏。從南通模范城徹夜不息的電燈,到漢陽鐵廠沖天而起的濃煙,無數仁人志士踩著布滿荊棘的道路前行,終于讓“實業救國“的理念化作燎原星火,在歷史長卷上繪就永不褪色的精神圖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同县| 独山县| 禄丰县| 岳池县| 津南区| 浦北县| 宝应县| 阆中市| 武邑县| 湘阴县| 江永县| 三江| 准格尔旗| 玉林市| 陇南市| 蛟河市| 海安县| 鄂州市| 潜江市| 越西县| 喀喇| 霸州市| 准格尔旗| 台中市| 白水县| 正安县| 广丰县| 图片| 泾源县| 岳阳县| 呼和浩特市| 遂溪县| 获嘉县| 肥东县| 奇台县| 三亚市| 登封市| 五寨县| 兴业县| 科技| 德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