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政治局勢

春秋戰國是我國歷史上重要的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烽煙彌漫,諸侯并起,天下紛爭不斷,井田制的逐漸瓦解以及鐵器的普遍使用,使得土地私有制成為可能。諸侯國勢力日益壯大,周天子的統治地位蕩然無存。各國的變法都順應了時代潮流,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飛速發展,奠定了封建經濟最終確立的基礎。思想上出現“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文學、藝術方面也多有佳作傳世。頻繁的戰爭使得百姓流動性加強,促進了華夏民族的融合,增強了民族凝聚力。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戰爭破壞了奴隸制的舊秩序,給人民帶來了災難和痛苦。但戰爭加快了統一進程,促進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變革的步伐。隨著新興地主階級力量的壯大,他們在各諸侯國先后展開了變法運動,新的封建制度終于建立起來。

(一)分封制與宗法制

在西周時期,分封制與宗法制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兩種政治制度,春秋時期,由于生產力的提高,使得耕作速度明顯加快,很大程度上沖擊著這兩種根本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諸侯爭霸戰爭破壞了奴隸制的舊秩序,但也加快了社會變革的步伐。首先受到沖擊的就是傳統的分封制。

分封制度萌芽于夏朝,盛行于西周時期,它是國君將田邑賜給宗室臣屬作為俸祿的制度。周天子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分封到各地去做諸侯,建立起諸侯國,一旦被封,世代相傳,即實行世襲制。受封的諸侯在封地內不但享有行政統治權,而且擁有對土地和人口的管理權,但受封的諸侯必須對周天子盡一定的義務。各諸侯國的義務是要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定期向周天子貢獻財物并派兵隨從周王作戰,接受周王之命,出兵保衛王室或征伐反叛者等,同時對周王的婚喪嫁娶、巡狩等也要盡義務。諸侯國享有的這些權利為日后分封制的繼續實行埋下了隱患。周王先后分封的諸侯國有魯、齊、燕、衛、宋、晉等。

春秋時期,周王室日益衰微,各大諸侯國為爭奪土地、人口以及對其他諸侯國的支配權,不斷進行大規模的兼并戰爭,形成諸侯爭霸的局面。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召集諸侯在葵丘會盟,周襄王派代表參加,盟約的主要內容是:不準壅塞水源;不準因別國災荒而不賣給糧食;不準更換太子;不準以妾代妻;不準讓婦女參與國家大事。這些內容,有些是各國在經濟上互相協作的要求,有些是維護宗法統治秩序的需要。這是齊桓公多次召集諸侯會盟中最盛大的一次,通過葵丘的盛會,齊桓公終于達到了聯合諸侯、稱霸中原的目的,這也標志著齊桓公的霸業達到頂峰,標志著分封制的崩潰。

分封制體現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天下一統政治局面,各封國具有保衛王畿、保護國君絕對安全的義務,這和西周時期經濟發展水平低、政治不平衡、文化差異較大的情形相適應,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是,由于各諸侯國在封地上擁有絕對的統治權而變成了大大小小的獨立王國。在一定的條件下,這些王國演變成完全獨立的國家,直接或間接地威脅國君的安全,釀成了列國爭霸、互相兼并、國君權力衰微、大權旁落,最后導致完全分裂的政治局面。春秋爭霸局面的形成,可以說是分封制發展的必然產物。

2.宗法制

“宗法”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調整家族內部關系,維護家長、族長的統治地位和世襲特權的行為規范,是一種宗族之法,也稱族規。它源于氏族社會末期父系家長制的傳統習慣。西周初期,周公“制禮作樂”,把原有的宗族之法系統化,并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宗法制度。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長子為法定的王位繼承人。我國夏朝時就已確立王位世襲制,但也有“父死子繼”和“兄終弟及”的區別。商朝末年完全確立了嫡長子繼承制。西周一開始就確立了“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嫡長子繼承制,從而進一步完備了宗法制。

西周的宗法制是和分封制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天子按嫡長子繼承制世代相傳,是天子“大宗”,其他不能繼承王位的庶子、次子也是王族,分封為諸侯,他們是從屬“大宗”的“小宗”。這些諸侯也是按嫡長子繼承的原則世代相傳,非嫡長子則由諸侯分封為卿大夫。諸侯對于這些卿大夫來說,又是“大宗”,依此類推。大夫以下又有士,士是貴族階級的最底層,不再分封。在這樣的情形下,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以天子為根基的宗法系統。宗法制的目的在于保護奴隸主貴族的政治特權、爵位和財產權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同時也有利于維系統治階級內部的秩序,加強對奴隸和平民的統治。宗法制對后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二)變法圖強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相繼進行的改革,推動著土地制度的不斷演變。首先進行變法改革的是魏國。魏文侯即位后,任用李悝進行變法,其主要內容有:一、充分發揮土地的潛力,以提高糧食的產量,增加收入,保障了農業經濟的不斷發展。二、把爵位賜給有功于國家的人,剝奪無功于國家的人的爵位,這樣就打擊了舊貴族的勢力,維護新興地主階級的政治利益。三、制定《法經》,進一步鞏固封建政權,防止和鎮壓人民群眾的反抗斗爭,維護剝削階級的政治和經濟利益。經過李悝變法,魏國在戰國初期成為最強盛的國家。

繼魏改革的是楚國。楚悼王即位后,勵精圖治,奮發圖強,恰在這時,吳起棄魏奔楚,被楚悼王任為宛(今河南南陽)守,不久升任為令尹(相當于其他國家的相),主持變法。吳起變法的主要內容是:第一,限制封君。吳起取消了分封的宗室、貴族、外戚、功臣的高官厚祿以及他們世代相襲的特權。規定:凡封君之子孫三世無功,則取消他們的封君之號,不再享有封君的特權。第二,精簡機構,裁汰官員,削減官俸,從而提高了行政效率,保證了改革的進行。第三,加強對軍隊的訓練,嚴格執行賞罰制度,在戰爭中“進有重賞,退有重刑”。經過上述改革,楚國由弱轉強,迅速發展起來,出現了“南平百越,北并陳蔡,卻三晉,西伐秦”的強盛局面,各諸侯國均為之震驚。

戰國時期變法改革最徹底的是秦國。公元前359年和前350年,秦孝公先后兩次任用商鞅以富國強兵為目的進行變法。兩次變法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內容:第一,獎勵軍功,建立軍功爵制,廢除世卿世祿制。規定宗室貴族凡沒有軍功的人,不得列入宗室的屬籍;一般百姓立有軍功,也可授爵。軍功爵共分二十級,根據軍功的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官位、田地和服勞役的“庶子”等。軍功爵制的推行,提高了士兵作戰的積極性,加強了秦國的軍事力量,不僅打擊了舊貴族勢力,也培植了大批軍功地主。第二,廢井田,開阡陌。所謂“阡陌”,指“井田”中間灌溉的水渠以及與之相應的縱橫道路,縱者稱“阡”,橫者稱“陌”?!胺饨本褪桥`主貴族受封井田的界限?!伴_阡陌封疆”就是把標志土地國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廢除奴隸制土地國有制,實行土地私有制。從法律上廢除了井田制度。第三,重農抑商,獎勵耕織。努力從事耕作紡織者,給予獎賞;從事工商業或懶惰者,沒入官府為奴,此舉極大地促進了封建小農經濟的發展。第四,推行縣制,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將全國劃分為三十個縣,縣設令、丞,由國君直接任免。把農民編入民籍,五家一伍,十家一什,什、伍作為基層單位,相互監督,獎勵告密,一家有罪,九家必須連舉告發,若不告發,則十家同罪連坐,從而加強了地主階級的統治。第五,統一度量衡。商鞅變法前,秦國各地度量衡不統一。為了保證國家的賦稅收入,商鞅制造了標準的度量衡器,統一了斗、桶、權、衡、丈、尺等度量衡。要求秦國人必須嚴格執行,不得違犯。這就使得全國上下有了標準的度量準則,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據勢力的影響,對賦稅制和俸祿制的統一產生了積極作用,同時為人們從事經濟、文化交流活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公元前350年,商鞅將國都由櫟陽(今陜西富平)遷至咸陽,以適應向東發展的需要,為進一步實行變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從此秦國日益富強,為后來統一六國的戰爭開辟了道路。商鞅變法使封建制在秦國得到了鞏固和發展,促使了秦國政治、經濟、軍事的快速發展,使秦國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為統一六國創造了條件。但商鞅變法觸犯了一些舊貴族的利益,引起舊貴族的強烈不滿,因此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車裂處死。但新法已深入人心,不可動搖。

齊國在齊威王時,任用鄒忌為相進行改革。鄒忌廣開言路,整頓吏治,在國都臨淄設立稷下學宮,招攬各國人才,著書立說,為齊國所用,重視武備建設,任用孫臏為軍師,負責訓練軍隊,先后在桂陵、馬陵打敗魏軍,齊國軍威大振。齊國還派兵擊敗趙、魏、衛等國,收復了被侵占的土地,成為東方強國。

趙國在趙武靈王時,內政與其他中原國家有很大的不同。其他中原國家的內政矛盾主要體現在宗室貴族與多為地主、自耕農出身的軍功貴族之間的矛盾,而趙國的內政矛盾則體現為華夏族大臣與有戎狄背景的外族大臣之間的矛盾。兩派之間的矛盾往往都是由于華夏族的大臣蔑視、排擠戎狄族大臣而引起的。在趙武靈王之前,趙國曾發生多起爭立國君的政變,其頻繁程度為當時各國之最。因此趙武靈王決定改革軍制,推行胡服騎射,即模仿游牧民族騎兵的訓練方式和裝備,組建一支能夠獨立作戰的輕騎兵部隊,使趙國的武裝力量迅速壯大。趙武靈王主動打破華夏貴、戎狄卑的傳統觀念,這種勇氣在中原各國中是十分罕見的。

此外,韓國和燕國也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變革,如韓國韓昭侯繼位時,頗具雄心,任用申不害為相主持變法。燕王噲任子之為相進行改革,但因個人能力、國力等多方面原因,改革的成效不如上述幾個國家。

從公元前5世紀中葉,魏文侯任用李悝變法開始,到公元前4世紀中葉秦孝公用商鞅變法止,各國變法持續了百余年,新舊勢力的斗爭異常激烈,變法清除了領主制的殘余勢力,鞏固了新興的封建地主制生產關系和封建地主階級政權。戰國時期的變法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又各有其個性,各國變法都廢除了舊制,整頓吏治,限制貴族特權,都注重獎勵耕戰和農業生產,極力發展封建經濟。但各國又都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有所側重,變法的程度也不盡相同。但各國的變法都順應了時代潮流,促進了社會進步,奠定了封建經濟最終確立的基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东县| 来安县| 正定县| 磐安县| 安康市| 宜丰县| 揭东县| 屏东县| 绥化市| 白城市| 霍邱县| 颍上县| 兖州市| 青海省| 和田县| 高尔夫| 西吉县| 三江| 西华县| 化德县| 黄石市| 新昌县| 合肥市| 绵竹市| 黔江区| 合肥市| 宝坻区| 岳阳市| 文安县| 通道| 望江县| 大埔县| 左云县| 龙泉市| 南通市| 郑州市| 喀喇沁旗| 柳江县| 化隆| 胶州市| 荥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