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永年跪坐在純白空間的地面上,呼吸沉重。
剛才的體驗太過真實——他不再是虛無的觀測者,而是切切實實地站在歷史之中。稷下學宮的竹簡重量、焚書臺的灼熱溫度、未央宮校場的塵土氣息、長生殿內的琵琶琴音……所有感官記憶如潮水般沖擊著他的意識。
“我……到底是誰?“他低頭看著自己的手掌,指節分明,皮膚紋理清晰可辨,不再是半透明的虛影。
光球緩緩降落到他面前,光芒柔和如燭火。
“你是齊永年。“它的聲音不再冰冷,“一個曾經的外賣員,一個死去的靈魂,一個被選中觀測歷史的旅人——但現在,你正在成為更多。“
齊永年閉上眼,試圖整理混亂的思緒。
人類的本能讓他想要抗拒——抗拒這種被歷史吞噬的感覺,抗拒自己不再只是“旁觀者“的事實。他的潛意識在尖叫,警告他危險:如果繼續這樣沉入歷史,他可能會徹底迷失,忘記自己原本是誰。
“我……害怕。“他終于承認,聲音沙啞。
光球沉默片刻,隨后輕輕說道:“恐懼是正常的。你的意識正在適應一個遠超你認知的真相——你不僅僅是歷史的看客,你也是歷史的一部分。“
“可我只是個普通人!“齊永年猛地抬頭,眼中帶著掙扎,“我沒有孟子的智慧,沒有霍去病的勇氣,沒有楊貴妃的……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
光球的光芒微微閃爍,像是在思考。
“普通人才是歷史的基石。“它最終回答,“孟子也曾是普通人,霍去病也曾是少年,楊貴妃也曾只是蜀地的一個女孩。歷史的偉大,不在于英雄,而在于每一個平凡的瞬間如何被選擇、被銘記。“
齊永年深吸一口氣,努力平復心跳。突然之間明白了什么,又好像沒有弄清楚,他緩緩地站起身,低著頭思考,之前的經歷,而就在他思考的時候,光球在他的身邊演示了齊永年的一生,在家里百無聊賴的躺著玩手機、在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時候他和父母喜笑顏開的畫面、又展現出他送外賣時擔心超時,在街道上駕駛電動單車飛速狂奔時的畫面。
緊接著畫面一轉,稷下學宮、焚書臺、未央宮校場這些穿越的歷史畫面,歷史和今生兩種畫面交替流轉,不知道經過了多長的時間,也許很漫長,也許又很短促,齊永年緩緩站起身來,身體比之前更加堅實。說出了一句話:“也許生活確實不應該是這樣。”他的眼神不再迷茫,而是帶著一種沉靜的堅定。
他回想起自己在稷下學宮時,聽到孟子說“雖千萬人吾往矣“時的震撼;想起在咸陽焚書臺前,看著竹簡燃燒時內心的矛盾;想起未央宮校場上,霍去病那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熱血;想起長生殿內,楊貴妃指尖輕撫金步搖時的哀傷。
這些情感,這些選擇,這些瞬間——他不再是隔著時空的玻璃去觀察,而是真正站在其中,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
“所以……這才是真正的共鳴?“他低聲問。
光球的光芒微微擴大,像是微笑。
“是的。真正的思想覺醒,不是站在高處俯瞰,而是走進人群,感受他們的呼吸。“
“那么,接下來呢?“他看向光球,“如果我不再只是觀測者,而是參與者……歷史會因我改變嗎?“
光球輕輕旋轉,光芒灑向純白空間的邊緣。一扇樸素的木門緩緩浮現。
“歷史不會因你改變。“光球的聲音平靜而深邃,“但你會因歷史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