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北平逆守:朱高熾的靖難之盾

建文元年,七月,北平城的氣氛猶如緊繃的弓弦,一觸即發。朱棣點齊兵馬,決意南下,與朝廷對抗,史稱“靖難之役”。臨行前,他將世子朱高熾喚至跟前,神色凝重地說道:“北平乃我根本之地,你務必堅守,切不可出戰。李景隆若來,只可閉門拒守,待我回師。”朱高熾身形肥胖,行動略顯遲緩,卻沉穩地點頭應下。他明白,這看似留守后方的任務,實則責任重于泰山。

朱高熾自幼喜愛讀書,性格沉穩,在諸多兄弟中,他并不像二弟朱高煦那般勇猛善戰,能在沙場上沖鋒陷陣、屢立戰功,因而朱棣對他的關注,遠不及對朱高煦。但朱高熾內心藏著不為人知的謀略與堅韌,他暗自下定決心,要讓父親和眾人看到,他雖不善武,卻能以智慧和謀略守住北平,為靖難之役的勝利奠定基石。

朱棣率軍出征后,朱高熾便開始著手部署北平城的防御。他深知北平城高墻厚,是天然的屏障,但城中兵力有限,面對朝廷隨時可能派來的大軍,必須做好萬全準備。他首先將城中的軍民組織起來,進行簡單的軍事訓練,讓他們熟悉守城的基本要領。婦女兒童也被動員起來,負責后勤工作,燒水做飯、搬運物資,整個北平城全民皆兵,上下一心。

與此同時,朱高熾積極與城中的官員、將領溝通協調,制定詳細的防御計劃。他重新布置了城防設施,加固城墻,在城墻上增設了許多防御器械,如投石機、滾木礌石等。還安排了專人負責巡邏,密切關注城外的動靜,一旦發現敵軍來襲,能夠及時發出警報。

而此時的朱高煦,正隨朱棣在前線作戰。他騎著一匹矯健的戰馬,手持長槍,在戰場上縱橫馳騁,殺敵無數。每一次戰斗,他都沖鋒在前,勇猛無畏,朱棣對他的表現十分滿意,時常夸贊他有自己當年的風范。朱高煦也因此越發驕傲自滿,心中漸漸滋生出對世子之位的覬覦。他覺得自己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為靖難之役立下赫赫戰功,而大哥朱高熾卻躲在北平城,坐享其成,這世子之位,理應是他的。

不久后,朝廷派李景隆率領五十萬大軍北上,直逼北平。李景隆自恃兵力雄厚,一路浩浩蕩蕩,揚言要一舉拿下北平,活捉朱棣父子。消息傳來,北平城中人心惶惶,不少人開始擔憂,僅憑城中這點兵力,如何抵擋得住李景隆的五十萬大軍?

朱高熾卻鎮定自若,他安慰眾人道:“諸位莫慌,北平城固若金湯,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定能守住。李景隆雖兵多將廣,但他為人驕橫,不懂兵法,不足為懼。”他一面穩定軍心,一面按照既定的防御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各項準備工作。

李景隆的大軍很快抵達北平城下,將北平城圍得水泄不通。他下令攻城,一時間,喊殺聲震天,士兵們抬著云梯,蜂擁而上,試圖爬上城墻。朱高熾親自登上城樓,指揮作戰。他鎮定地觀察著敵軍的動向,適時地命令士兵們投擲滾木礌石,發射投石機。城中的軍民在他的鼓舞下,士氣大振,拼死抵抗,一次次將敵軍擊退。

戰斗持續了數日,李景隆的軍隊始終未能攻破北平城。他見強攻不下,便改變策略,采用長期圍困的方法,企圖困死城中的軍民。朱高熾識破了他的計謀,他一方面組織城中軍民節約糧食,另一方面派人秘密出城,尋找外援。

在這緊張的局勢下,朱高熾與朱高煦的初次交鋒悄然來臨。一日,朱高煦派人送來了一封信,信中言辭傲慢,對朱高熾留守北平的行為冷嘲熱諷,還暗示他若主動讓出世子之位,將來或許還能保他榮華富貴。朱高熾看完信后,微微一笑,并未動怒。他深知這是朱高煦的激將法,若自己沉不住氣,回應他的挑釁,只會陷入他的圈套。

朱高熾沉思片刻,提筆給朱高煦回了一封信。信中,他言辭懇切地表達了對弟弟戰功的贊賞,同時也強調了自己留守北平的重要性。他寫道:“二弟,你在前線奮勇殺敵,為父分憂,為兄深感欣慰。北平乃我燕軍根本,我守好此地,便是為靖難之役立下大功。至于世子之位,為父自有安排,我等兄弟,當以大局為重,莫要因一時之私念,壞了大事。”這封信看似溫和,實則暗藏玄機,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又提醒朱高煦不要忘記靖難的大業。

朱高煦收到回信后,心中大為惱怒。他覺得大哥太過狡猾,竟然不接他的招。但此時戰事緊張,他也無暇顧及太多,只能暫時將對朱高熾的不滿壓在心底,繼續隨朱棣在前線作戰。

北平城的圍困仍在繼續,城中的糧食逐漸減少,軍民們的處境越發艱難。但朱高熾始終沒有放棄,他不斷鼓舞著眾人的士氣,同時積極尋找破敵之策。他發現李景隆的軍隊雖然人數眾多,但軍紀渙散,指揮混亂。于是,他決定抓住這個弱點,發動一次夜襲。

一天深夜,朱高熾挑選了城中最為精銳的士兵,組成一支敢死隊。他親自帶領敢死隊,悄悄地打開城門,向李景隆的軍營摸去。李景隆的軍隊毫無防備,被突如其來的襲擊打得措手不及。一時間,軍營中亂作一團,士兵們四處逃竄。朱高熾趁機指揮敢死隊奮勇殺敵,燒毀了敵軍的營帳和糧草。李景隆見勢不妙,連忙率領殘軍撤退。

這場夜襲大獲全勝,北平城的危機暫時得以解除。朱高熾的名聲也因此傳遍了燕軍上下,眾人對他的智謀和勇氣刮目相看。朱棣得知此事后,也對朱高熾的表現十分滿意,他意識到,這個看似文弱的長子,有著超乎常人的沉穩和謀略。

然而,朱高煦心中卻充滿了嫉妒和不甘。他認為自己在前線出生入死,立下了無數戰功,而大哥不過是憑借一次夜襲,就贏得了眾人的贊譽,這實在不公平。他的野心愈發膨脹,開始暗中謀劃,試圖尋找機會扳倒朱高熾,奪取世子之位。

隨著靖難之役的持續進行,雙方的戰斗進入了白熱化階段。朱棣在前線與朝廷的軍隊浴血奮戰,朱高熾則在北平城堅守后方,為燕軍提供源源不斷的物資和支持。兄弟二人雖身處不同的戰場,但他們之間的矛盾和爭斗,卻如暗流涌動,從未停止。

建文四年,朱棣的軍隊終于攻破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登上皇位,史稱明成祖。靖難之役以朱棣的勝利告終,但朱高熾和朱高煦之間的爭斗,卻并未就此結束。在這場殘酷的皇位爭奪中,他們的命運又將何去何從,是繼續手足相殘,還是能化解恩怨,攜手共創大明的盛世?這一切,都還是未知數,等待著他們去書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梓县| 敦煌市| 天柱县| 沂水县| 博白县| 安国市| 平远县| 鹤庆县| 高碑店市| 将乐县| 张家界市| 太原市| 民勤县| 兴海县| 兰坪| 芜湖县| 余江县| 石泉县| 名山县| 和平县| 阳原县| 贡嘎县| 永顺县| 海林市| 皮山县| 阳朔县| 德安县| 木里| 紫金县| 大连市| 四平市| 三都| 建水县| 沛县| 凤山县| 西丰县| 上栗县| 紫金县| 丹棱县| 永年县| 寻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