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捷報如刀,寒芒刺骨
- 明末:開局陣斬正藍旗貝勒
- 小蔥拌西紅柿
- 2252字
- 2025-06-27 23:15:28
鼎沸的聲浪在皇極殿梁柱間嗡嗡回響,群臣臉上猶帶狂喜的潮紅,對徐承略的贊譽幾乎要將殿頂掀翻。
唯有孫承宗,那灰白的長眉在振奮過后,漸漸鎖成一道深壑。
他踏前半步,聲音不高,卻像冰錐刺入灼熱的氛圍:“陛下,狂喜之余,當思危局!”
殿內喧囂為之一滯。老督師目光掃過御座,沉聲道:
“徐承略以百騎殘兵,連戰永定、渾河兩場血獄!人非鐵鑄,馬非金石,此刻必是強弩之末!
鑲白旗三千精騎葬身冰窟,皇太極豈肯甘休?此刻西山褶皺之間,恐有十倍豺狼,正嗅著血腥圍獵我大明神鋒!”
他望向殿外西山方向,一聲長嘆帶著金鐵摩擦般的澀響:
“惜哉!京營殘破,關寧阻隔…竟無一兵一卒,可出城接應這挽天傾的國士!
他的生路…只在手中槍、胯下馬,在那西山絕壁之間了!”
崇禎臉上的笑意驟然凍結。
孫承宗的話,像一瓢冰水澆在滾燙的烙鐵上,滋啦作響!他猛地攥緊御案邊緣,指節瞬間泛白。
“安靜!”年輕皇帝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音,壓下殿內嘈雜。
他沉默片刻,目光死死釘在那份凝霜的捷報上。
忽然,他抬手,一把扯下腰間那枚象征著“如朕親臨”的螭鈕銀符,
“啪!”
銀符被重重按在塘報之上,冰冷的金屬與凝霜的薄紙相觸,發出令人心悸的輕響。
“傳旨!”崇禎的聲音斬釘截鐵,帶著不容置疑的決絕:
“京畿所有能動用的夜不收、塘騎,給朕撒出去!像篦子一樣,篦過西山每一道山褶、每一條冰河!生要見人!死…”
他喉結滾動,將那個字死死咽下,從牙縫里迸出:
“…尋得徐承略者,朕懸金闕,以國士之禮相迎!”
兵部尚書王洽躬身領旨時,眼角余光瞥見——
年輕的皇帝竟已抓起朱筆,在那份“渾河大捷”的塘報上,狠狠圈下了一個猩紅刺目、力透紙背的“徐”字!
那一點朱砂,紅得如同心頭滴落的血!
“北鎮撫司所有番子,傾巢而出!從旁協查!怠慢者…”
崇禎的聲音陡然轉寒,如塞北刮來的刀風,“…斬立決,夷三族!”
言罷,崇禎不再看任何人,霍然轉身,負手面向西窗。
窗外,檐角一根巨大的冰錐,“咔嚓”一聲斷裂,裹著碎雪墜下,在初升的晨光中折射出刺目的寒芒。
渾河捷報如刀,劈開了漫天陰霾。
少年天子的肩頭幾不可察地顫抖了一下,他死死盯著那冰錐墜落處——
一縷真正的、帶著暖意的金芒,正艱難地刺穿數月積壓的、厚重的鉛云。
渾河大捷的消息,如同投入滾油的火星,瞬間引爆了這座在絕望中窒息太久的京都!
正陽門:斑駁的箭孔里,赫然插著半截燃盡的蠟頭——
那是百姓從數月未沾油星的灶臺上,生生摳下來的最后一點光亮!
街巷:碎成紅海的鞭炮屑鋪滿青石板,硝煙騰起紫霧。
茶館掌柜踮腳掛起新糊的朱紗燈,紙角掃落“暫歇火燭”的木牌,
露出下面半張早已發黃的、去年冬月賒粥的欠據。
城墻根:幾個互相攙扶的傷兵,衣襟被滲出的血漬浸透。
卻執拗地用斷箭殘鋒,在冰冷堅硬的城磚上,一筆一劃,深深鑿刻——“三千虜骨喂魚鱉”!
周圍捧著空瓦罐的百姓,用拳頭砸著罐底殘留的冰碴,發出清越的“叮當”聲,
混著不知誰家灶間飄出的、久違的雜合面焦香…
西直門大街:一面積滿厚灰、鼓皮上“萬歷三大征”金漆早已剝落大半的得勝鼓。
被幾個漢子從地窖里拖出!鼓槌落下——“咚!!!”
沉悶如大地心跳的巨響,震得沿街商鋪紛紛卸下遮窗的薄木板!
久違的胭脂紅暈,映上婦人蠟黃的臉頰;
賣炊餅的老漢猛地掀開苫布,露出底下藏了三天、早已冰冷的半籠菜團子…
蒸汽混著人們呵出的白氣,在結滿冰花的琉璃窗上,融開一片片模糊而溫暖的光亮…
與京城的灼熱喧囂隔絕,西山深處,鷹愁澗。
這里只有朔風如刀,割裂著凝固的寒氣。
七堆松枝篝火在谷底倔強燃燒,舔舐著鉛灰色的晨霧。
徐承略背靠一株虬結如龍、覆滿霜雪的古松,坐在第三堆篝火的下風處。
篝火的橘光跳躍著,勉強驅散他眉弓上凝結的冰晶,卻化不開眼底那片沉凝的寒潭。
他屈指,近乎無聲地彈飛脛甲縫隙里一根松針,動作間透著深入骨髓的疲憊。
七十三匹戰馬散落林間雪地,低首嚙嚼著枯草與苔蘚,馬腹隨著咀嚼艱難起伏,如同疲憊的波浪。
眾人已一日一夜水米未進,此刻只顧沉默撕扯著篝火上炙烤、帶著焦糊味的馬肉。
“咳...”王來聘被一塊烤得半生不熟的筋腱噎住,猛地捶打胸口,鑲銅護腕撞得砰砰悶響。
他好不容易咽下,抓起一把雪塞進嘴里,冰得齜牙咧嘴,才啞著嗓子擠出半句:
“他娘的...永定門那會兒,老子眼瞅著那鑲藍旗大纛倒下來,還以為閻王爺點卯了...”
潘云騰正用匕首刮著馬骨上焦黑的肉絲,聞言頭也不抬,刀刃在骨頭上刮出刺耳的“噌噌”聲:
“點卯?閻王殿的門檻早讓鑲白旗那三千冤鬼擠塌了!”
他刮下一點肉末,小心地抹在朱可貞遞過來的半塊硬餅上。
這位武狀元臉色青白,握餅的手指凍得發紫,卻穩穩端著。
他盯著跳動的火苗,低聲道:“排到開春?就怕皇太極等不到開春...
他丟了兩旗,折了親弟,這仇...怕是要用西山填平才解恨。”
高敬石正用力拍打著身上那副繳獲的正藍旗重甲,冰屑和干涸的血塊“撲簌簌”往下掉。
“填平西山?那也得韃子先揪住咱們這幾根“西山里的鬼毛”!
全靠伯衡在通州用蒙汗藥癱軟了三百正藍旗,弄來這身皮...”
他粗糙的手指“鐺!”地一聲重重敲在冰冷的胸甲上,震得火星都從篝火里跳了起來:
“披著它,咱們能是官軍,能是潰兵,還能是...他娘的正藍旗自己人!
韃子想逮住咱們這窩‘鬼’,先得把這身皮底下的人骨頭認清楚嘍!
這話像火星濺進干草。一直沉默啃著馬腿骨的徐承略,動作幾不可察地頓了一下。
他抬起眼皮,篝火在那雙深不見底的眸子里投下跳躍的光斑,卻照不進深處的冰寒。
他沒有看高敬石,目光掠過眾人襤褸的衣甲、凍傷的指節,最后投向峽谷外鉛灰色的、仿佛凝固的天空。
“盔甲是死的。”他的聲音不高,帶著久未開口的沙啞,卻像冰棱墜地般清晰,“活路,在腳底下,在腦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