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靈前一諾,殿上封侯
- 明末:開局陣斬正藍旗貝勒
- 小蔥拌西紅柿
- 2099字
- 2025-07-31 23:25:17
唱名聲撕裂了靈堂的滯重。所有目光瞬間聚焦門口。
一道身影踉蹌闖入。甲胄未卸,征塵滿身。
香灰在青磚上積出薄痕,徐承略靴底的黃泥碾過,畫出幾道污濁的印子。
他的甲胄還帶著遵化的冰碴,鐵葉相擊的脆響撞在梁柱上,驚得燭火猛的跳了跳。
徐承略的目光掃過那口金絲楠木棺,腦海中頓時浮現英國公過往種種。
他雙目已經泛紅,膝蓋砸地的悶響震得香案輕顫,額頭叩在磚上時,靈幔的影子都跟著縮了縮。
第一叩,想起老人因為自己取得大捷在金殿上喝的酩酊大醉,
第二叩,想起老人在朝堂上為勢單力薄的自己張目,
第三叩,想起老人在永定門協助自己守城。
第四叩,想起老人為護自己,生生在皇極殿吐血而死。
“公爺——!”
他伏在棺上,鐵甲撞得楠木咚咚響,喉間滾出的嗚咽像被掐住的獸,把滿堂的低語全堵了回去。
那些青、緋、紫的官袍僵在原地,誰見過這樣的徐承略?
在京師殺得尸山血海時眼都不眨,此刻卻像個丟了魂的孩子,把額頭往棺木上撞。
張之極站在側旁,看著徐承略指縫間滲出的血,忽然懂了父親平日念叨的“這孩子重情”是什么意思。
不是泛泛的好,是把恩義刻進骨頭里——父親為護他而死,這債,徐承略認了,且會用命來還。
“伯衡。”張之極的聲音很輕,卻帶著千鈞重,“起來吧。”
徐承略猛地抬頭,臉上的泥混著淚,沖開兩道溝壑。
那雙在戰場能看穿建奴埋伏的眼,此刻紅得嚇人,盯著張之極時,喉結滾了滾:
“叔父,公爺是因我……”
話沒說完,他突然重重磕了個頭,額角的血糊在磚上:“從今往后,英國公府的事,就是伯衡的事。”
這一聲不高,卻讓滿堂的官袍都顫了顫。
誰都聽明白了——老國公用一條命,給英國公府在這亂世里,栓住了一根最硬的鐵索。
風卷著白幡掠過棺木,徐承略扶著棺沿起身時,指節因用力而泛白。
甲胄上的冰碴落下來,砸在磚上的脆響,倒像是給這句承諾,敲下了個鐵打的印。
張之極望著他發顫的肩背,拽過身旁的張世澤,“此乃犬子世澤。”
張世澤上前一步,鄭重地行了一個標準的武將抱拳禮,聲音哽咽中帶著壓抑的激動:
“張世澤,拜見督師!”
徐承略一把抓住張世澤抱拳的手腕,通紅的雙眼直視對方,聲音斬釘截鐵:
“什么督師!你是世澤兄!”
張世澤感受著手腕上的力量和真誠,眼中的火焰更熾。
他深吸一口氣,目光灼灼地迎上徐承略的視線,聲音清晰而堅定:
“伯衡!我想跟你去宣大!”
此言一出,靈堂內眾人皆驚!連沉浸在悲痛中的徐承略都猛地一震。
他立刻看向張之極,隨即,斷然搖頭,“不可!”
他聲音陡然拔高,帶著不容置疑,“世澤兄!你是英國公府嫡脈獨苗!
沙場之上,刀劍無眼!若有閃失,我徐承略萬死難贖!如何對得起叔父?
又如何對得起公爺在天之靈?此事絕無可能!”
張世澤急了,正要爭辯,張之極卻抬手按住了兒子的肩膀。
他看向徐承略,眼神復雜,有痛楚,有期冀,更有一種破釜沉舟的托付:
“伯衡…讓他去吧。”張之極的聲音異常平靜,卻蘊含著千鈞之力。
“英國公府承平太久,血性快被這朱門繡戶消磨殆盡了。先祖馬上取功名,豈有怕死的子孫?
世澤他…不是溫室里的花。馬革裹尸…本就是武勛歸宿!老夫…還承受得起!”
最后一句,他說得異常緩慢沉重,仿佛每一個字都用盡了力氣。
徐承略望著棺木上那道被自己摳出的血痕,忽然想起老國公總拍著他的背笑,
“伯衡啊,這世道難,可只要咱們還有口氣,就得把脊梁挺直了。”
他深吸一口氣,鐵甲下的胸膛劇烈起伏,再抬頭時,眼里的淚已經干了。
他抬手抹了把臉,血和泥糊成一團,卻把目光釘在張之極臉上:“叔父,世澤兄要去,我帶。”
他頓了頓,指節往棺木上一磕,“只要我徐承略還有口氣,就保他全須全尾。若我死了……”
“不必說這個。”張之極打斷他,聲音里帶著笑意,卻有淚滴在青磚上,“我信你。”
風又掀起白幡,露出外面灰蒙蒙的天。
徐承略最后看了眼那口楠木棺,轉身時鐵甲相撞的脆響,竟像極了老國公在皇極殿,用拐杖敲擊金磚的聲響。
滿堂的官袍還僵著,可誰都瞧明白了。
皇極殿那灘血沒白流,老國公用命在徐承略心里種了根。
這根會順著棺木往深里扎,扎進英國公府的將來里,扎進這風雨飄搖的江山里。
乾清宮的燭火在盤龍金柱上投下明明滅滅的影,檀香一縷縷漫過金磚。
崇禎帝眉峰鎖得比殿角的銅鶴還沉,自那日英國公血濺皇極殿后。
他眼角的細紋就再沒舒展過,連燭花爆響都驚不散眼底的寒。
殿內的幾位重臣小心翼翼,連呼吸都輕了些,生怕驚擾了圣駕。
首輔李標緩聲道:“陛下,孫閣老已貴為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銜,已是封無可封。
臣的意思是加封其為三公之一的太傅,賜銀及蟒衣,并蔭其一子為錦衣衛指揮僉事。”
崇禎指尖在龍椅扶手上叩了下,忽然抬眼:“宣大總督徐承略呢?永定門大捷的賞還沒下,這次一并賜下!”
李標垂在袖中的手指幾不可察地蜷了下,眼風斜斜掃過成基命的朝珠、錢龍錫微蹙的眉峰。
不過瞬息,三人已從彼此眼底讀透了那層憂慮。徐承略年未及二十便掌宣大兵權。
現在尚有永定門大捷、遵永大捷待賞。
這賞,輕了是打皇帝的臉,寒將士的心;重了……祖宗家法里,武將爬到總督已是天塹。
而方才陛下特意叮囑莫忘了永定門大捷,“一并賜下”的尾音里都裹著的暖意,比春闈放榜時的宮燈還灼人。
李標咬了咬牙,只得將內閣商議出的最高賞賜說了出來。
“陛下,徐承略永定門破后金、收復遵永四城,十八歲便為大明連創大捷,當封——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