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七年,隆冬時節。吉安城外斷崖,朔風如怒獸般肆意撕扯著“漢軍鑲藍旗”的大纛。那旗幟獵獵作響,似在訴說著無盡的悲戚與不甘。
耿仲明騎在高頭大馬上,緊緊攥著馬鞭,指節因用力過度而泛白。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復雜的情感,既有無奈,又有悲憤。崖前,一座三丈高的木架矗立著,劉良佐被粗大的鐵鏈懸吊在半空。他的戰袍早已襤褸不堪,露出了森然的肋骨,整個人顯得憔悴而虛弱。
“王爺!末將冤枉啊!”劉良佐突然嘶吼起來,聲音中帶著血沫,在寒風中回蕩。他的雙眼布滿血絲,充滿了絕望與不甘,“那些遼東漢子…是咱們東江鎮的種!怎能交給韃子當包衣?!”
監刑的滿章京站在一旁,臉上掛著冷笑,用那生硬的漢語宣讀詔書:“…漢軍旗人私藏逃奴,依《逃人法》,剮三千六百刀。”他的聲音冰冷而無情,仿佛在宣讀著一個無關緊要的判決。
劊子手在一旁磨著刀,那磨刀聲與山風共振,發出令人毛骨悚然的聲響。崖下,贛江的江水嗚咽如哭,似在為這即將到來的悲劇而哀鳴。
耿仲明看著劉良佐,心中五味雜陳。他們曾經一同在東江鎮出生入死,為了抗擊后金而并肩作戰。那時候,他們懷揣著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渴望有一天能夠收復遼東,重振大明的雄風。然而,世事無常,他們最終選擇了降清,以為能夠在新的朝廷中找到一片立足之地。可如今,劉良佐卻因為“藏匿逃人”這樣的罪名,即將遭受凌遲之刑。
“王爺,動手吧!莫要讓末將受這無盡的折磨。”劉良佐看著耿仲明,眼中流露出一絲決絕。他知道,自己的命運已經無法改變,與其在痛苦中掙扎,不如早點結束這一切。
耿仲明咬了咬牙,心中涌起一股怒火。他想要反抗,想要救下劉良佐,可他知道,在這滿人的天下,他的力量太過渺小。他只能無奈地閉上眼睛,淚水在眼眶中打轉。
舊憶情難舍
思緒回到了1633年的皮島冬夜。那時候,天寒地凍,大雪紛飛。劉良佐與耿仲明在營帳中圍著火爐,共飲燒刀子御寒。
“老耿,毛大帥待咱們如手足…”醉醺醺的劉良佐拍著火銃,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懷念和憧憬,“來日殺回遼東,老子定用這‘霹靂炮’轟爛黃臺吉的卵蛋!”
耿仲明笑著點了點頭,說道:“沒錯,咱們跟著毛大帥,定能成就一番大業。”他們回憶著在東江鎮的點點滴滴,那些并肩作戰的日子,那些生死與共的兄弟情誼,都讓他們感到無比溫暖。
然而,毛文龍的死,讓他們的命運發生了改變。他們失去了主心骨,陷入了迷茫和彷徨。在無奈之下,他們選擇了降清,希望能夠在新的朝廷中找到一絲生機。
可如今,現實卻給了他們沉重的一擊。劉良佐因為“藏匿逃人”的罪名,即將被凌遲處死。耿仲明心中充滿了悔恨和自責,如果當初他們沒有降清,或許劉良佐就不會落得如此下場。
記憶被現實無情地撕裂。此刻,鐵鉤已剜進劉良佐的鎖骨,鮮血順著鐵鏈滴成暗紅的冰凌。耿仲明再也無法忍受,他突然踹翻案幾,大聲吼道:“且慢!本帥要親自行刑!”
滿章京瞇起眼睛,上下打量著耿仲明,然后遞上匕首,陰陽怪氣地說道:“懷順王果然…忠勇。”
刑臺訣別意
耿仲明接過匕首,踏上刑臺。那匕首在他的掌心折射出寒光,仿佛在訴說著即將到來的悲劇。他緩緩走到劉良佐面前,嗅到了他身上熟悉的硝煙味——那是天佑軍火器營獨有的硫磺氣息。
當刀尖抵住劉良佐的心窩時,垂死的將領竟咧嘴笑了,那笑容中帶著一絲豁達和從容:“…記得給弟兄們…留副全尸。”
耿仲明心中一痛,他故意將第一刀偏離心脈。借俯身之機,他在劉良佐耳邊耳語:“汝妻兒已送武夷山。”
劉良佐的眼中閃過一絲感激,他微微點了點頭,說道:“多謝王爺。”
鮮血噴濺中,耿仲明瞥見臺下降軍陣列里,韓鐵手正用斷指比劃“三更”暗號。他心中明白,韓鐵手是在告訴他,他們已經做好了起義的準備。
“王爺,動手吧!讓末將死得痛快點。”劉良佐看著耿仲明,眼神中充滿了堅定。
耿仲明咬了咬牙,手中的匕首緩緩落下。劉良佐閉上了眼睛,臉上露出一絲解脫的神情。隨著匕首的落下,一代將領的生命就此終結。
臺下的降軍們默默地看著這一切,眼中流露出悲憤和無奈。他們曾經也是熱血男兒,為了國家和民族而戰。可如今,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兄弟被處死。
鴉落驚風云
刑場上,一群烏鴉在天空中盤旋,發出嘶啞的叫聲。其中一只烏鴉叼走了一塊碎肉,飛越軍營,墜入了中軍帳。
染血的肉塊“啪”地落在《江南輿圖》上。耿仲明盯著那片猩紅,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警覺。他突然拔劍劈碎地圖,圖中汀州府位置,正是當年他與鄭成功密約反清時劃定的會師之地。
就在這時,親兵慌張闖入,說道:“王爺!北京來的察哈爾蒙古騎兵…已到三十里外!”
耿仲明心中一驚,他沒想到察哈爾蒙古騎兵會來得如此之快。他知道,一場大戰即將來臨。
“傳本帥命令,全軍戒備!”耿仲明大聲吼道。他迅速走出中軍帳,來到軍營前,看著遠處揚起的塵土,心中充滿了憂慮。
“王爺,咱們怎么辦?”一名將領問道。
耿仲明皺了皺眉頭,說道:“先穩住陣腳,看看察哈爾蒙古騎兵的動向。同時,通知韓鐵手,讓他們加快起義的準備。”
將領點了點頭,說道:“是,王爺!”
耿仲明看著遠方,心中暗自盤算著。他知道,這是一場生死之戰,如果他們不能成功起義,等待他們的將是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