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
剛下機場,就體會到了濃郁的電影節的氛圍。
機場四周都布滿了參展電影的海報,其中許曉還看到了幾張熟悉的海報。
陸釧的《尋槍》,還有田壯壯的《小城之春》。
田壯壯雖然也是北電的老師,不過許曉跟他的接觸還真不多。
他主要的任教時間是95年以前,等到許曉入校的時候,他已經臨近解禁,正在籌備自己的作品,也就是眼下這部《小城之春》。
不過許曉的恩師謝飛跟田壯壯是好友,許曉見著田壯壯也得叫一聲師叔。
抵達酒店,一行人稍作安頓后,許曉便帶著斯嘉麗、克里斯和湯姆前往電影節組委會報到。
作為主競賽單元的入圍作品,《調音師》劇組需要完成正式登記手續。
“組委會需要留存所有主創的聯系方式,”許曉邊走邊解釋:“否則有臨時通知或安排,很難及時溝通。”
“比如邀請許導你參加閉幕式?”斯嘉麗眨著綠色眼眸,調侃的說道。
眾人樂呵一笑——眾所周知,入圍主競賽單元都可以主動參加閉幕式,但是受到組委會邀請參加的,一般都能在閉幕式前的頒獎禮上,至少拿到一個獎項。
這就是所謂的“潛規則”電話!
威尼斯麗都島上,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人川流不息。
等到組委會所在的電影宮,更是電影海報密密麻麻地貼滿展板,宣傳手冊堆成小山。
湯姆注意到不少影片都設置了精美的宣傳立牌,忍不住問道:“我們要不要也弄一個?”
“不需要,”許曉搖搖頭道。
作為入圍了戛納的“老”導演,他經驗豐富的很。
“入圍各個競賽單元的電影,主辦方會幫忙做宣傳。這些都是來賣電影的,宣傳就得靠他們自己,我們不需要!”
...
等登記完名單之后,湯姆便忍不住帶著克里斯去轉轉,想在浪漫的藝術之都來一場邂逅。
許曉倒是不急著跟斯嘉麗滾床單——沒了在紐約拍戲的氛圍,兩人本身只是朋友,又不是情侶。
大幾個月沒見面還有些生疏,直接去酒店滾床單,多少也有些不好意思。
索性兩人就在電影節展館之間轉一轉,許曉不禁感慨電影節的包容性。
各國的電影海報爭奇斗艷,不同膚色、語言的電影人穿梭其間。
若是以片商的身份前來,面對如此琳瑯滿目的作品,怕是真要挑花了眼。
...
“田老師?”
許曉腳步一頓,意外地挑了挑眉。
在這異國他鄉的電影展館里,竟能遇見故人,這緣分著實令人驚喜。
田壯壯身旁站著一位身形精瘦的中年男子,眉宇間透著不怒自威的氣勢。
雖然這一世的許曉從未與他謀面,但那張經常出現在影視新聞中的面孔再熟悉不過——中影集團副董事長韓叁坪,未來中影的掌舵人,業內人稱“座山雕“的大佬。
“許曉。”
田壯壯露出標志性的憨厚笑容,眼角堆起細密的皺紋,他側身引薦道:“這位是中影集團負責制片業務的韓叁坪董事長。“
“久仰大名,韓總好。“
許曉剛伸出手,就被韓叁坪有力地握住。
這位影視大佬神情鄭重,開門見山道:“許曉,你好。”
“關于《調音師》的事,我代表中影向你致歉。”
他頓了頓,語氣誠懇:“審核部門的同志犯了官僚主義錯誤,沒有認真研讀劇本就妄下結論。中影的大門永遠向你敞開,期待以后能有合作機會。”
許曉眼底閃過一絲詫異,記憶中這位“座山雕“向來雷厲風行,在業內說一不二。
如今竟會主動低頭認錯?倒是刷新了他的認知。
“韓總言重了,”許曉笑著搖頭:“當時我還是個學生,開口就要五百萬投資,任誰都會覺得是天方夜譚。來日方長,相信我們會有合作的機會。”
中國拍電影,起碼近十年,或者說近五年,中影是繞不開的;
特別是許曉還準備在好萊塢這邊雙線發展,中影更是重要的一個環節。
因為只有中影跟華夏電影集團,才有發行進口片的權利。
破曉制片在好萊塢拍的電影,想要盡可能進入內地圈錢,也離不開中影的支持。
...
見許曉有熟人在,斯嘉麗湊在耳邊說一聲后,就率先回了酒店。
韓叁坪跟田壯壯兩個老不羞的,都給了許曉一個意味深長的表情。
“這位就是斯嘉麗約翰遜吧?”
許曉淡定的點了點頭,睡女演員怎么了?
不是為了睡女演員,誰沒事跑去當導演?難道真的是為中華影視行業崛起而去拍電影嗎?!
兩個老頭子也沒多說什么,只是邀請許曉一起走走。
中影拿捏著進口大權,也是在搜尋可以引進到國內的電影。
加入WTO之后,中國影視市場也不得不大開國門。
對于引進到國內的電影,一般分為兩大類,分賬片以及批片。
2002年允許引進的分賬大片數量為20部,其中好萊塢分賬片約占14-16部,其余為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影片。
分賬片一般會選擇好萊塢高成本商業大片,如《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蜘蛛俠》《指環王:護戒使者》等。
值得一提的是,好萊塢大片引進其他國家的分賬比例,一般是40%-45%,而在內地市場卻僅有13%-17%,一直到2012年才提升到25%。
除開分賬片之外,還有一種批片形式,每年約30-40部,具體數量較靈活,視市場情況調整。
主要指國內公司一次性買斷版權(價格通常幾十萬到百萬美元不等),票房收入歸國內買房所有。
這也是許曉日后所需要的,也是需要跟中影結交的原因。
雖然任何公司都能買斷版權,但是發行權都在中影跟華夏電影手上。
中影不批準,那么購片的錢就只能打水漂了~
至于華夏,雖說也有發行權,但它本身就是防止中影壟斷而弄出來限制中影的,背后股權十分復雜,中影、上影、長影等等。
中影又是其中股份最高的。
更何況華夏集團無法獨立引進影片,需依賴中影的引進指標。
故而結交華夏集團,不如直接結交中影!
...
“許曉,紐約學院學習的怎么樣?那邊的電影技術比我們國內還是要強一些的~”
田壯壯雙手背在身后,眼中帶著師長特有的關切。
“其實也還好,技術能影響票房,但是影響不了藝術,”許曉笑著說道:“在國內學習藝術,在美利堅學習技術。”
“日后說起來,我也算學貫中西的導演大家了!”
“哈哈哈,有志氣!”
韓叁坪也在一旁打量著許曉,心里也在將這位98屆的“新生”,跟北電青年一輩的優秀導演陸釧做了個對比。
陸釧有才華,卻也驕傲自負;
眼前這位年輕人,不僅有才,卻并不恃才放曠。
謝飛培養弟子的本事,還真是不得不佩服。
江山代有才人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