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
許曉跟《調音師》劇組受邀參加開幕式。
紅毯盡頭的采訪席上,來自國內外的記者,這才見到了這位歷屆以來最年輕的入圍主競賽單元的導演。
許曉接過話筒后,一一回復媒體們的問題:
“雖然電影的名字一樣,但是長篇電影的故事與劇情,比起短片自然更加的飽滿、精彩。”
“獎項嘛,我們既然來到了這里,走過了這片紅毯,當然是對獎項有所期待。”
“哈哈哈,最年輕的金獅獎得主,這個稱號我非常喜歡,當然——就算沒有拿獎也在情理之中,畢竟我認為的藝術不一定是普羅大眾所認為的藝術!”
“上映的話,之前是有發行公司聯系我們的,但是因為價格原因還沒有談攏...”
“所以我們也希望能在電影節有所斬獲,憑借著獎杯讓那些發行商們,給予我們更多的政策...哈哈哈...”
...
會場內,許曉入目所及都是一些黑白歐美人,少數一些黃種人夾雜其中。
許曉在打量他們的時候,他們也在打量著許曉。
不同人,眼神各異。
田壯壯的友善示意,港島陳國的好奇,陸釧的不屑...
“切~”
許曉輕蔑的瞥了一眼——這個陸釧。
他畢業的第二年,自己才入學。
明明沒什么交集,對方似乎對自己格外的不感冒。
在國內拍《調音師》的時候,就聽說陸釧在校友聚會時,笑話自己不自量力。
提前畢業就算了,不好好從導演助手、攝影師做起,還敢直接拍片子~
搞不懂這些蠢貨腦子里在想什么~
...
開幕影片是由朱麗·泰莫執導的《弗里達》,講述的是一個信奉共產主義的畫家短暫卻充滿著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
對了,她的丈夫是她的老師,一位男性畫家,而她還是一個女同性戀!
只能說真不愧是歐洲三大,一上來就是這么刺激的情節。
作為電影節主席莫里齊奧·德·桑蒂斯,在開幕式致辭感謝了從全世界匯聚于此的電影人;
評審團主席鞏麗,也向來自全世界的電影人保證,保證接下來的時間內,會對所有入圍電影做到絕對公正的打分。
按照事先與組委會的溝通情況,《調音師》會和其他二十部電影一起在威尼斯完成全球首映。
開幕式結束,評審團會開始閱片,而外面是如火如荼的交易會。
《調音師》率先打個樣,定在8月30日首映。
首映禮之后,來自全球的片商便已經開始報價了。
能入圍競賽單元的作品,都不愁賣,只是價格有所不同。
只是閉幕式結果還未知,許曉肯定是不會提前賣的。
都已經入圍了,萬一運氣好拿到某一項獎,豈不是賺翻了!
雖然還沒有達成交易,但是湯姆也已經跟不少地區的片商開始了溝通。
歐洲一些片商,還有北美也有不少片商找了過來。
像20世紀福克斯、華納、環球、哥倫比亞等巨頭,新線、米拉等自帶發行的大咖。
亞洲的東寶、樂天、CJ,就連韓叁坪也代替中影以內地發行商的身份,報出了300萬的高價!
——雖然是RMB,但確實是高價了。
中影掏出300萬買版權的話,票房起碼要1000萬才能確保不虧本。
畢竟只是一部文藝片,票房能破千萬并非一件易事。
盡管有威尼斯主競賽單元的加持。
...
《調音師》首映禮之后,許曉也沒有閑著。
在威尼斯各個展館中游走著,欣賞著其他展映的,入圍主競賽單元的影片。
雖然“記憶里”有不少優秀的影片,但許曉就算是圈內人,喜歡看電影,也大多是看一些有趣的、比較知名度的電影。
不可能每一部電影都看了,特別是相對小眾、劇情不是那么吸引人的文藝片。
并且這次許曉并不是以一個觀眾的視角來看,而是以一位專業導演的視角,學習其他導演的鏡頭和思維。
時間一天天過去,電影節展廳里能成交的電影都成交了,那剩下的,就只能另想辦法。
其他單元模塊的電影,也或多或少地出售了,剩下的就是競賽單元。
大片商都盯著這邊,甚至有提前押寶的行為。
不過能走到這一步的,基本都不會提前交易版權,都拼著一口心氣。
...
距離閉幕式越來越近,不知道從哪里走漏了消息。
《調音師》備受評審團好評,是金獅的有力競爭者,場刊評分3.2分就是最有利的證明。
許曉自己倒是沒什么,來自國內的媒體倒是先炸了鍋。
好不容易找到一個高潮點,各種報道那是一篇接一篇的發,譬如:【《調音師》備受好評,有望勇擒金獅!】
【許曉勇闖威尼斯,再創輝煌!】
【華語短片的逆襲,《調音師》有望金獅!】
不知道的還以為《調音師》已經拿下金獅獎了。
要不是自己在國內影視圈待的時間不長,也沒有得罪過什么人,許曉都懷疑是有人在捧殺自己。
媒體報道之后,陳昆、黃小明、顏丹辰、安妮……北電和紐約大學的校友、同學紛紛給許曉發來加油打氣的消息。
當然,也少不了劉茜茜小妹的關心。
她隔三差五就發來一條鼓勵的短信,偶爾還會分享自己在國內的近況。
比如,她已經確定加盟《天龍八部》——那個讓“神仙姐姐”王語嫣成為經典的契機,終于要來了。
想到劉茜茜未來那些深入人心的角色——不食人間煙火的王語嫣、靈秀動人的趙靈兒、清冷絕塵的小龍女……
果然,再好的底子,也離不開妝造的加持。
不僅是妝容,還有服裝、造型、燈光……正是這些幕后團隊的精心打磨,才讓劉茜茜在熒幕上成為史書記載中那種“十五六歲便傾國傾城”的美人。
再對比自己所見的稚氣未脫的小姑娘,許曉只覺得有種奇妙的割裂感。
在內地也算是“異國他鄉”,雖然有媽媽劉小麗一直陪著,但對于許曉這個鄰家大哥哥,還是很懷念。
或許這也跟她那糟糕的學校經驗有關系吧。
雖然打小就是個美人胚子,但是跟媽媽出國以后,身為亞裔學生自然不可能在美利堅學校收到多少好感。
并且記憶中還有不少關于劉一菲在學校被孤立、甚至是欺壓的消息。
一個沒有朋友的小女孩,突然多了個友善的大朋友,自然會格外的珍惜。
...
很快,時間便來到了六號上午。
許曉正在酒店和湯姆溝通版權交易問題與發行事宜,電影節官方的電話終于打了過來!
“許曉,你好,我是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