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走,看看他搞什么花樣
- 大明:從現代歸來的朱允熥
- 木子菌
- 2082字
- 2025-06-14 21:06:33
“加把勁,把大蒜都給加進去,別偷懶!”
朱允熥臉上戴著自制的口罩,捂得嚴嚴實實。
實在是這些搗碎的大蒜,味道太沖了。
如果只是一顆大蒜搗碎了,那也還好,還在人的忍受范圍之內。
可眼下的局面,不知多少顆大蒜碎成了渣渣,保守估計,得有上千斤。
這么多大蒜被全部搗碎,帶來的味覺沖擊是極為致命的。
就剛剛,有兩個體質弱一點的太監,直接被這股子大蒜味,給熏暈了,現在正擱那緊急搶救。
其他太監的臉色也不怎么好,一個個愁眉苦臉。
如果不是鼻子連塞著棉花,恐怕當場就得有一大片太監吐出來。
即便是這樣,濃烈的大蒜的味道,依舊將這些太監熏的兩眼淚流。
濃烈的大蒜素的臭味,就連在東宮守門的侍衛,都能夠聞到。
兩人還好奇呢,這東宮里邊是不是在搞什么清污活動,弄的滿宮蒜味。
隨著大蒜的味道越飄越遠,更多的人也對東宮里面發生的情況,表示好奇。
端敬殿內,朱允炆苦著臉,他剛才還在讀書,但濃烈的大蒜味道一過來,差點就給熏吐了。
顯然,他的身體素質不是很好,四體不勤,五谷不分,被大蒜的味道熏得頭暈眼花。
朱允炆忍不住抱怨道:“娘,熥弟在搞什么?這么大的味道,連香薰都蓋不住,我差點給他熏暈了過去。”
“東宮重地,他都敢胡作非為,這還了得?”
太子妃呂氏皺著眉,臉色慘綠,忍住干嘔的沖動,無奈道:“這件事情有殿下的首肯,我們只能忍耐。”
“允熥搞這么大陣仗,相信殿下回來見到,也會心生不滿,到時候我們在旁邊說上幾句,殿下也就不會在意他了。”
“小不忍則亂大謀,無非是一點大蒜罷了,你我忍耐一時,不要打草驚蛇。”
“讓這……嘔……小子,嘔……猖狂一陣……嘔!”
說著說著,也許是吸入了太多大蒜的氣味,呂氏終于是忍不住,干嘔了起來。
她感覺肚子里面在冒著酸水,臉色比之前更加難看,直接從慘綠色轉變成了蒼白。
像是涂了一層厚厚的膩子粉!
大本堂距離東宮不遠,是朱元璋設定的皇子皇孫讀書用功的到地方。
里面的老師,都來自于翰林院,非得是前三甲才有資格進入翰林院教學。
剩余的那些,老朱雖然錄取了,但是給自家孩子做教育,他覺得還是不夠,就得要最好的。
因此,翰林院中書生味道正濃,來自翰林院的人才們正在勤奮刻苦的教學,突然間,一股子大蒜的味道就飄了過來。
這下子,什么書生味道,什么圣賢教誨,都抵擋不住濃烈的大蒜臭味。
黃子澄拿著書卷的手在猛烈地顫抖,面目一時之間異常猙獰。
他特別不愛大蒜,這玩意吃了之后身上滿是一股洗不干凈的蒜味,實在是有辱斯文。
像他這樣的讀書人,怎么會食用如此不雅的東西。
可眼下,濃烈的大蒜味道就像是無孔不入的蛆蟲,猛猛的往黃子澄鼻子里面鉆。
堅持了片刻,黃子澄終于是忍耐不住,當著一眾皇子皇孫的面,吐了一地。
昨夜的剩飯都給他全部吐了出來,臺下有調皮的皇子,還裝腔作勢的尖叫:“我還看著一蝦仁呢!”
……
謹身殿!
朱標正在努力地思考著這個為難的問題。
朱允熥和朱允炆都是他的兒子,都是太子妃所生。
以前,他覺得朱允炆很不錯,比較像他,為人處世也還過得去。
雖然有些呆板,但本性還是善良仁厚,做個守成之君,絕對沒有問題。
可是現在,朱允熥異軍突起,就像是一匹黑馬,突兀的殺進了重圍。
朱標都不知道發生了什么的時候,他對朱允熥的印象越來越高,也越來越好。
做事跳脫,思維靈活,語出驚人但能自圓其說。
更關鍵的一點,朱標從朱允熥的為人處世中,看到了絲滑順暢,看到了無拘無束,看到了不屬于這個年紀的成熟。
他以前都沒有想到,一個人還能有如此多的特質,還能夠將它們都融會貫通。
回想起自己的十三歲,朱標覺得,朱允熥這孩子,只要不夭折,未來的成就肯定不可限量。
他絕不會是守成之君,而是一個有著開拓性的進取之君。
正在朱標猶豫的時候,一股子大蒜味飄進了他的鼻子。
他眉頭一皺,循著氣味的來源看去,透過宮墻,他仿佛見到了東宮內朱允熥忙得熱火朝天的模樣。
“連謹身殿都能夠聞到大蒜的味道,這小子恐怕是搞了不少。”
“有些人聞不得大蒜的味道,恐怕要吃些苦頭。”
“只是不清楚,允熥用這么多大蒜,所制造出來的大蒜素,到底是什么東西。”
朱標心中疑惑不已,正巧朱元璋此刻也醒了過來,悲傷還在他的臉上掛著。
“標兒,咱……”
話還沒落地,朱元璋就聞到了濃烈的大蒜味道,愣了一下,道:“出了什么事情?咱怎么聞到了這么重的大蒜味。”
朱標一五一十地解釋道:“是允熥在東宮之內,制造為兒臣診病的大蒜素。”
朱元璋一聽,頓時精神一震,他已經將希望都放在了朱允熥身上。
“不知道允熥這大蒜素是不是真的那么神奇,咱看,你的病還得靠自家人。”
“其他人,都他娘的靠不住!”
朱標苦笑道:“兒臣也不清楚,只不過允熥既然得到上蒼眷顧,那應當是有不小的把握。”
“這幾天兒臣觀察允熥,發現他跟以前有很大不同,似乎像是換了一個人。”
朱元璋愣了下,捋了捋花白的胡須,若有所思:“人的性格并不是一成不變,咱在軍中廝混了很多年,就看見不少軍士,因為殺人過多,最后竟然從勇猛的士卒,變成了膽小的懦夫。”
“咱想,允熥身上的變化,應該和他的夢境有關。”
“在他的夢境里面,他失去了你這個父親,肯定是深受打擊,這才會性情大變。”
“不論怎么樣,他總是你的兒子,是咱的孫子,只要這一點沒有變,那就比什么都好。”
“走,和咱去看看,這小子搞的什么花樣!”
……